【未解之謎】時間是神?驗證「天上方一日 地上已千年」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1日訊】上期節目中我們介紹過一面奇的鏡子。這面鏡子不僅能帶人穿越時空,開發人體特異功能,甚至還能讓人跟外星人溝通。這就是科濟列夫鏡子。鏡子是以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尼古拉‧科濟列夫(Nikolai Aleksandrovich Kozyrev)的名字命名的,因為建造這面鏡子的靈感,來自於科濟列夫與眾不同的時間理論。他認為時間是宇宙中無所不在的一種能量,速度是無限的。宇宙只是在時間軸上的一個投影。在這個時間軸上,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同時存在。

時間

今天我們就借這面鏡子來講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吧。

在古希臘神話中,時間是一位原始神,名叫柯羅諾斯(Chronos)。他和他的妻子命運女神阿南刻(Ananke)一起把原始的混沌世界分開,形成了一個有序的宇宙,有天空、有大地,也有海洋。

在古老的中國,也有一位時間之神,叫做「噎鳴」,住在西極,推動日月星辰有序地運行。(《山海經.大荒西經》:「即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他掌管著四季的變換,歲月的更替。他的十二個兒子也是神,化作了十二元辰,協助他一起掌控時間。十二元辰是道家的說法,對應的是十二生肖。

而在印度古老的吠陀神話中,時間成為了宇宙的創造者羅希塔(Rohita)。在印度文化中有著崇高地位的《吠陀經》中是這樣讚美他的:

「羅希塔成為了時間,羅希塔成為了第一個創造者。」
……
「羅希塔用他的光芒在大地和海洋上移動,
他行蹤四方,乃是諸天之主。
他保護天、海、地、一切眾生。」
(阿闥婆吠陀/神田)

總結一下吧,就是在上古時代,東西方古老的神話傳說中,時間是一位非常古老的神,威力無比,掌管著世間萬物運行的次序。

什麼叫做「劫」

後來到了釋迦牟尼的時代,關於時間,出現了一個叫做「劫」的概念。佛經中有個著名的預言,就是往事佛燃燈佛預言九十一劫之後,他的弟子善慧童子會證悟成佛,法號「釋迦牟尼如來」。

在佛經中,一劫是多少年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劫」分為小劫、中劫和大劫三種。一小劫大約為1,680萬年,20個小劫為一中劫,那大約就是3億多年。80個中劫是一大劫,也就是大約268億年,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佛經中講到的「劫」,如果沒有特別說明,一般指的就是268億年的大劫。

而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以「劫」的概念來看的話,那就是處於「賢劫」之中。「賢劫」也稱為「善劫」。在這一劫中,會有千佛出世,其中包括釋迦牟尼佛,也包括未來佛彌勒。佛教中認為,大約56億7,000萬年之後,彌勒會來地球度人。

以「劫」的概念來看的話,人類的歷史漫長到可以以「億年」來計算。可人類能有那麼久遠的歷史嗎?按照科學界的說法,宇宙也不過就137億年的歷史,還不到一個劫的時間,地球的歷史更短,只有46億年,剩下的壽命也就是45億年的樣子。56億年後,地球可能都不知道在哪兒了,那彌勒來了,上哪去度人呢?

但釋迦佛可不是隨便亂講話的人,這個「劫」字,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有人就說了,佛陀的世界裡可不僅僅只有地球。釋迦牟尼不是講有三千大千世界嘛。每一個小的世界中都有一座須彌山、一個太陽、一個月亮,還有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芸芸眾生。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組成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最後形成一個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來源。佛教的宇宙觀認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度化眾生的世界。這個宇宙中有無量無計的佛,所以也有無量無計的三千大千世界。

既然是三千大千世界,那麼這些世界的時間概念可能就不盡相同,很可能其它世界跟我們地球所在的世界處於兩個不同的時空,時間計算方式也不同。

就比如說地球的兩位鄰居水星和金星吧。水星上的一年很短,只有地球時間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因為水星繞太陽公轉一周只有88天。而金星自轉一周需要地球時間243天,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有我們8個月那麼漫長。不同的星球上時間的概念完全不同了。

如果釋迦牟尼在一個很快的時間之中,那邊的幾億年對應到地球時間,會不會就是幾百年呢?

當然了,這也就只是後世的一種解讀或者說,猜想而已。釋迦佛當年是站在什麼基點上來講這個「劫」字的,現在已經無人知曉。不過關於時間,古人們的眼界的確比我們要開闊得多。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

你看咱們不是有「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說法嘛。是說天上的世界和人間時間概念不一樣。天上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千年。這句話來自於晉朝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甚至還被收進了史書《晉書》之中,講的是一個名叫王質的砍柴人,在山中陰差陽錯,進入了另外空間神仙的府邸,看兩位仙童下圍棋,看得入了迷,結果一局終了,回頭一看,砍柴的斧子已經爛了。回到家中一看,許多年都過去了,街坊鄰居都不認識他。

巧的是,在西方的《聖經》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後書3:8)。意思是說,神不像人類那樣受時間的制約,不論是需要一千年才能做成的事,還是只需一天就可完成的,對神來說都是一樣的。你看《聖經》中講神造世界,就是一念就成,說要有光,光就來了,說要有人,人就有了,是不是呢?

這麼看來,在不同的時空中,時間的概念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這就是古人對於時間的認知了。

那麼到了近200年現代科學出現後,科學家們又是怎麼認識時間的呢?

現代物理學的鼻祖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各自獨立,不受其它任何因素的影響。人類通過太陽和月亮的運行感知到了時間的存在,但時間不會受到人類意識的影響。

但是牛頓的這個理論有個侷限性,就是只適合在物體相對速度不那麼快的環境中。1905年,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彌補了牛頓時空觀的不足之處。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相互有關聯的,它們一起組成了「時空」。在這個時空中,當一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物體上的時間就會變慢。

1915年,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愛因斯坦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引入了引力場的概念,認為我們一般認為的重力,也就是牛頓定義的萬有引力,其實並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時空效應,在重力場中,時空會發生彎曲,時間和空間都會發生變化。

一個世紀以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起成為了奠定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大力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然而相對論也是有侷限性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光速不變的這麼一個假設上的,認為任何物體、或者任何訊息的傳播速度都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

然而科濟列夫出來挑戰了。他說,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光速更快的東西,那就是時間。時間不僅僅只是一種尺度,或者是存在於人們意識中的東西,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能量。

科濟列夫的時間實驗

科濟列夫最早提出他的時間理論是在他1947年的博士論文中。論文中討論了閃閃發光的恆星。為什麼恆星總能源源不斷地對外提供能量,不求回報呢?

科學家們認為,能量來自於恆星內部的熱核反應。但科濟列夫的計算表明,恆星中心的物質密度和溫度不足以進行熱核反應。所以能量並不來自於恆星的內部,恆星只能是從外部吸取的能量,也就是從宇宙中獲取能量。由於恆星在宇宙中到處都有,所以這種能量在宇宙中也是無處不在的,科濟列夫認為,這種能量就是時間。

在之後的幾十年中,科濟列夫一直在研究時間的屬性,還開發出了兩個著名的實驗來證實他的理論。一個就是我們在上一期介紹過的星星實驗。這個實驗證實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

另外一個實驗用了陀螺儀做實驗對象。他們給旋轉中的陀螺儀加上了一種振動,代表來自時間的能量。結果發現陀螺儀並沒有傳遞這種振動,而是產生了重量減輕或者角度的偏移。科濟列夫得出結論說,時間不會以振動的方式傳播,事實上,宇宙中的時間是不會傳播的,它只是瞬間出現,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現。

因果力學

後來科濟列夫還根據常年實驗的結果,總結出了一個關於時間的規律,叫做因果力學。他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一個一個不同的事件組成的,每個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它是有個因果關係在那裡的。比如說,那只陀螺,你擰一下它就開始轉了。擰的這個動作是因,陀螺轉起來了就是果。

而因和果之間是被時間和空間隔開的。這種間隔可以很小,但不能為零。就是說,這個先有因,後有果的順序絕對無法顛倒的。時間的流逝就是時間能量在因和果之間的流動。

這就像是看電影。每張電影膠片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它們之間在空間上是分隔開的。放電影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膠片漸次播放,觀眾就看到連續的畫面了。播放的速度可以快,可以慢,但順序沒法改變,不然畫面就亂套了。

那為什麼還有人可以看到過去的景象呢?是不是有人按了「暫停鍵」或者「倒退鍵」,播放了過去的畫面呢?倒不是這麼回事。科濟列夫說,這不像是電影膠片倒帶的那種形式,更像是在「照鏡子」。

鏡子?鏡子的原理是什麼呢?我們的臉部反射光線到鏡子上,然後再通過鏡子反射到我們自己眼睛中,是吧?雖然距離很短,但光線傳播也還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實際上是一個過去的形象,一個0.00….01秒之前的你。你也可以說,我穿越到過去遇見了自己。

現在你在鏡子前舉一下右手,看一下鏡子裡的那個人,也就是過去的那個你,舉的是哪隻手?左手是不是?這就是鏡像。

科濟列夫說,看到過去,通過的也是「鏡像原理」。

如果你在時間軸上穿越到了過去,看到的也會是一個鏡像中的你。你原本是邁右腿,看到的可能是在邁左腿,就這麼點區別。

說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既然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同時存在,那未來不就不能改變了嗎? 可為什麼有人還能改變命運呢?我們之前講的許多預言中不是都說,選擇很重要嗎?選擇對了,你就走進美好的未來了。

其實這也並不矛盾。來看一下平行宇宙的理論你就知道了。在平行宇宙理論中,我們的腳下有無數條路,每條路上的風景都早已經在那裡了,只是不同的選擇會帶我們去不同的平行世界,看不同的風景。

這就像是拍電影。拍完的時候素材可能有幾百甚至上千個小時。導演從中選擇自己想要的畫面,一張一張地剪,最後呈現出了我們看到的那場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同一場電影經常也會剪出不同的版本,有劇場版、DVD版、導演加長版,甚至還有不同的結局供觀眾選擇。電影早就拍完了,膠片都在那裡了,只是導演不同的選擇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而已。

而在我們的人生中,未來或許也早就在那裡了,不同的結局可能早就安排好了。只是我們不同的選擇會帶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走向不同的未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明天起床大家不妨看一看鏡子中的自己,那個用左手刷牙的人,是你嗎?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JZM-F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