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陽生 別忘吃4樣食物「開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9日訊】12月21日是冬至,民間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這一時節,天地間蟄伏的陽氣開始萌生。冬至有許多習俗,不要忘記吃4樣食物,可以開新運、智慧運、健康運和平安運。

冬至一陽生」

冬至是第二十二個節氣,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說明冬至是冬季的頂點,也是陰氣最盛之時,此後陽氣會逐漸增加。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陰陽五行學說都講「冬至一陽生」,「一陽」是天地陰陽循環的起點,在冬至時陰氣走到極點,一元復始,陽氣回升,預示著新一輪的生命循環即將展開。

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古人對冬至這一天尤為重視,有許多習俗和禁忌,以祈求來年的平安和順利。

吃紅白湯圓開新運

冬至有吃湯圓(又稱冬至圓)的習俗,取其團圓之意。常見的冬至湯圓有紅、白兩色,分別象徵陰與陽,而冬至圓的「圓」諧音「元」,圓圓的冬至圓象徵冬至時一元復始之義。

《幼學瓊林》中說:「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此日天地陰陽之氣由剝而復,陽氣歸來,陰陽的循環一元復始。所以在這年中陰陽轉捩點上,吃上一碗紅白冬至圓,帶有一元復始陰陽交泰的祈祝意義,是一種最普遍的新年開運法——陰陽交泰,否極泰來。

吃餛飩開智慧運

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提及:「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也提到:「以餛飩祭祀祖先。」

餛飩和渾沌同音。《幼學瓊林》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奠」;《老子河上公章句》說「道無形,混沌而成萬物······萬物皆從道所生」。

冬至吃餛飩象徵「大道從渾沌中開」,餛飩象徵嶄新的生命和能量的精華。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吃碗餛飩,是長智慧的開運法。

吃餃子開健康運

民間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吃餃子安耳朵」的俗諺,在中國北方,吃餃子過冬至是一大習俗。

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留下來的,和防疫袪病有關。相傳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餃子,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百姓吃,讓人們飽腹暖身,對凍爛的耳朵有很好的療效。因此,冬至吃餃子,是開健康運的做法。

吃赤豆粥開平安運

在南北朝時代流傳著冬至吃赤豆粥的習俗。《荊楚歲俗記》記載,傳說共工氏有個為非作歹的兒子,在冬至時死了,成為疫鬼,但是他畏懼赤豆,所以人們在冬至日煮赤豆粥吃,來禳除疾疫。此後,冬至這天吃赤豆粥避瘟疫,開平安運的習俗也流傳下來了。

冬至祭天祭祖

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人們會擺放豐盛的供品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老南京人會在晚飯前燒紙錢敬祖先,也就是南京人常說的「燒包」。

在廣東,人們冬至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香港人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很多茶樓食肆晚飯一早被訂滿,一家聚餐。團聚吃飯時菜式也特別豐富,有盆菜、火鍋等。

「做冬」後吃湯圓也是港人的傳統習俗,冬至飯前或飯後吃湯圓,稱為「冬至團」,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香港人在冬至這一天要吃雞,講求「無雞不成宴」。除了白切雞、鹽焗雞、豉油雞等傳統做法外,芝麻沙姜雞、川味口水雞、去骨海南雞等也是港人鍾愛的。

台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王安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