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季抗議事件暴增3成 矛頭有指向當局趨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22日訊】最新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群體抗議事件同比增加27%,其中四分之三是經濟原因,廣東省是高發地區。另外,民衆抗議有指向中共當局的趨勢。

11月21日,「異言網」(CDM)發布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共錄得中國發生937起抗議事件,同比增加27%。參與抗議最多的是工人,占比41%,第二多是業主,占比28%,其餘為家長、學生、投資人、消費者、宗教或少數族裔、維權人士等。

「異言網」由美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營運,專門收集並分享中國抗議事件頻率與多樣性信息。

報告還說,發生抗議事件最多的地區是廣東省,占比18%,其次是山東省、四川省、河南省和浙江省。

其中約四分之三的抗議事件與對經濟的不滿有關,包括工人討薪,爛尾樓業主抗議開發商,村民抗議強徵土地等。此外,不滿補習班、健身房等機構突然倒閉或未兌現已購買服務的消費者和投資人,也越來越常上街抗議。還有新車車主不滿車子有問題等等。

報告說,有三分之一的抗議遭遇某種形式的鎮壓,包括公安監視或逮捕、來自官方或公司人員的暴力等。這意味著就算消費者或投資人只是對公司不當行為不滿,而非對官方有所批評,仍可能遭到官方鎮壓。

中共官方實施鎮壓的原因,一個是抗議者通常是會鎖定當局,要求他們介入;另一個是這些抗議行動的參與人數可能是中大型規模,「維穩至上」的中共當局不能坐看事態擴大。

負責報告的「自由之家」在台辦事處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期的抗議事件多與經濟問題相關,這與中國經濟下行有一定的關係。

史凱文還指出,抗議者有把不滿指向中共當局的趨勢。許多抗議一開始是針對公司的行為,但慢慢地開始指向官方,一個可能是期望官方會介入,另一個是開始責怪官方,覺得這些問題是當局監管和監督的不作為導致。如果當局不介入或不作為,甚至以鎮壓和「維穩」手段對付抗議,會導致抗議者對官方的不滿增加,也會影響中共管治的認同性。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表示,經濟問題是加劇民間抗議的因素之一,因為經濟下行,中共不能再用錢收賣人心。另一方面,因為民眾已覺醒,他們不再是只顧溫飽不顧公民權利,當發生觸及底線和核心利益的情況就會反抗。

另外,由於中共近年來的高壓管控,令底層的「維穩」力量也成為受害者,他們的鎮壓意志也有所鬆動,就是躺平了。

(責任編輯:周歸航)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