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消費信心低迷 中國雙十一購物節好景不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05日訊】中國雙十一購物節開跑,不過市場預期銷售冷清,顯示消費者信心仍受經濟困境影響。評論認為,雙十一購物的轉型也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

中國最大的購物季節雙十一光棍節」(11月11日)的銷售活動已經開始,不過大多數商家和零售業者對於今年的銷售並不樂觀,主要原因是消費降級,消費者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從2021年的時候開始,整體來說,阿里巴巴、京東他們都非常低調,也不像往年這麼高調進行價格戰、折扣戰,各種的報導也減少了,原來到了2024年情況更加不如意。雙十一在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商家也進行一個大力度的優惠,造成了一個銷售的盛宴。但是這種節日效應已經慢慢地給日常生活中的重擔所取代,經濟下行壓力,就業問題、教育、養老、醫療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說,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來說,已經是失去了意義。」

大陸博主10月23日在小紅書發視頻表示,今年「雙十一」特別詭異,一方面商家像不要命似的砸錢賣流量。另一方面,消費者卻有一種報復性的,想讓它滅亡的感覺。

大陸博主:「有個老闆跟我聊,說他從十一長假之後,就在砸錢預熱雙十一,今年全年到現在一直都在虧損,就指望這個雙十一,去一波庫存,回回血,但是根據現在預售的情況來看,他已經有點絕望了。」

這位老闆不理解,按理說老百姓口袋裡還是有錢的,但是為什麼就是不消費呢?博主表示,消費者變了,如果還按照過去的營銷方法,這個「雙十一」及未來無數個「雙十一」都只會血本無歸。

雙十一「光棍節」大型促銷活動,最早是阿里巴巴在2009年發起,現在已經演變成全行業一年一度的購物活動。全中國的電商平台和實體店,往往為爭奪顧客紛紛推出各種降價促銷措施,以各種預售機制吸引消費者提前加購,展開一場激烈的價格大比拚。

學者表示,很多商家玩「先提價再折扣」的行銷把戲,真實降價幅度並不大。

黃大衛:「雙十一首先成交量造假,商品造假,價格造假。很多都是在雙十一的時候,打一個50%的折扣,其實雙十一之前的時間就虛高價格,可能原來賣10塊錢的,因為鄰近雙十一,它調到15塊、20塊,到雙十一之後,打回來可能8塊9塊10塊,可能根本上優惠力度就有限。往往就是這種互相欺騙、互相哼騙這種商業模式,在國內是大行其道。」

雙十一逐漸演變,已經不再只是促銷活動,更成為觀察中國電商行業發展與經濟動態的重要窗口。

黃大衛:「雖然早期的雙十一歷年都創造了一個成交的紀錄,但是陸續爆出來,現在很多商店店鋪都是靠瘋狂刷單而造就的,尤其是在直播帶貨之後,這種瘋狂刷單行為更加是有恃無恐。所以現在成交量其實很大部分都是含有水分,而且往往商家都是虧本經營的。過去經營環境經濟活躍的時候,這種虧損可能還能夠負擔,但現在很多電商要求供貨商的門檻越來越高,尤其他們的虧損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往往老百姓買貨最後退貨,造成更多的損失。所以現在包括一些供貨商來說,他們也不是積極應對。」

旅澳學者李元華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人們不敢亂花錢,商家也很清楚。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共經濟已經崩潰的邊緣了,大家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敢亂花錢。再有一個商家也看出來了,如果不是積壓的產品,光有一個銷售額沒有利潤,實際上也等於是白忙一場。雖然電商平台也提出保值等等,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經濟的下滑使得整個消費市場低迷,如果說商家只是白忙活,到最後平台掙著錢了,然後商家自己沒有利潤,那麼它也就不會積極參與了。」

根據星圖數據(Syntun)的估計,2023年主要電商平台的總商品交易額(GMV)增長2%,達到1.14萬億元人民幣,與往年兩位數的增長相差甚遠,顯示增長動能不足。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郭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