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6萬億上路? 評:經濟前景難改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26日訊】中共財政部上週公布的經濟刺激計劃缺乏具體數字,令外界失望。日前有消息傳出,北京可能在未來三年內發行6萬億元的超長期國債,緩解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提振疲軟的經濟。

10月14日,中國知名財經媒體「財新環球」(Caixin Global)引述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可能會通過發行超長期國債,再籌集6萬億元人民幣,以刺激提振疲軟的經濟。

報導稱,這6萬億特別國債相當於中國經濟規模的5%左右,將在未來三年內發行,以債務置換的形式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同時給國企和民企提供間接幫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估算,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占GDP的24%,而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公共債務總額約為16萬億美元,在GDP中的占比高達116%。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雖然這筆資金能提供短期的支持,但是三年內發行可能無法及時解決緊急當前中國經濟的挑戰。如果經濟需要更快速的刺激,尤其是中國政府現在一直說今年所謂的GDP要保5的情況,那就必須說在國債的發行時間或許應該縮短。關鍵還是在於中國政府政策的靈活性跟資金分配的效率。」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發行超長期國債只是應急方案,無法根本性解決政府債務和經濟問題。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只是把目前的問題拖到以後來解決,它的根本邏輯是未來經濟會不斷發展,債務和產生利息是足夠償還。但是,這些它沒有碰到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就是整個經濟結構或者經濟體制的問題。第一,稅費過高;第二,社會保障不足;第三,國進民退,國企貪腐嚴重而且沒有經濟活力。」

經過三年清零抗疫,持續打壓民企和堅持國安凌駕於經濟的政治路線,地方政府已是債台高築,拉動GDP的出口、投資和消費這三駕馬車也幾乎全部熄火。

許多城市房價已下跌1/3甚至更多,民間的家庭財富急劇縮水。

特別是近幾個月,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均未能達到預期,更讓財政刺激計劃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

6萬億國債的英文爆料被外媒廣泛轉載,但國內的中文媒體圈卻未有蹤影。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認為,這是中共有意透過外媒向國際市場傳遞信號的做法。

孫國祥:「在某種程度降低中國國內不必要的討論或者是擔憂,同時向國際投資展現中國政府似乎想要拉抬經濟的信心跟透明度,尤其是在外界對中國經濟狀況充滿疑慮的背景下。 只是手段性的操作,但是並沒有辦法改變中國大陸目前所面臨到的經濟上的結構性問題。」

10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共財政部宣布要增加借款為地方政府解困,向國有銀行注入更多資金等刺激經濟措施,但未披露實際增量規模,令投資界大失所望。

黃大衛表示,目前國內主要領域和市場份額都被國企控制,即使推出6萬億的刺激規模,也不會再有當年溫家寶時代的4萬億效果。

黃大衛:「這些資金投進去其實都是由一些高能耗低效的政府部門或者說國有企業來授意。雖然擴張性財政開支,但這些部門能夠留給市場的空間跟留出市場的一個刺激作用其實並不多。現在6萬億增下去的話,可能市場上面真正流出來的,就是拉動的可能還不到50%左右。」

也有國際投資機構估計,確切的財政刺激措施和規模,有可能會在本月晚些時候人大常委會會議後揭曉。

經濟學家庫納特認為,北京「用新錢解決老問題」的舉債措施,主要是針對今年GDP增長5%的短期目標,並不是解決結構性問題的經濟改革,改變不了長期前景。

編輯/李明飛 採訪/駱亞 後製/葛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