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秋季廣交會開幕 美歐參展商僅占12.5%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8日訊】素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的「廣交會」在廣州開幕,預計11月4日結束。本屆廣交會吸引到來自203個國家的25萬家境外採購商與會,人數創歷史新高,不過,參與「一帶一路」構想的相關國家占75.7%,而美歐只占12.5%。

第13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於10月15日在廣州開幕,參展企業超過3萬家,參加商談的海外買家共有來自約203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5,000人。其中,參與「一帶一路」構想的相關國家占75.7%,而美歐僅占12.5%。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從廣交會的訂單大概可以約略看出當年度的或是未來訂單的走向。那我覺得這幾年,其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歐美的訂單少了,那緊接而來的,包括像是非洲、東盟或是其它跟中國有一帶一路的國家是比較多。可見中國是在進行一個所謂出口在轉變它的內涵的部分。那我覺得這個當然對中國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你出口到歐美的可能是比較高單價,所以,我覺得這個當然對中國整體外貿數字會有影響會有變化。」

每年春夏各舉辦一次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為「廣交會」,根據中共官媒報導,這屆的廣交會也改變參展企業的標準,即使出口業績不足,但若獲得在數字或脫碳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強技術實力的認定,也可以參展。於是本次線下參展企業比上屆新增800家,大約4,600家企業是首次參展。

黃世聰:「因為數字不好,他們只能找藉口來粉飾太平。因為採購往往就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先行指標,譬如說我要擴產或是我對未來看好的時候,我當然就增加庫存,要麼就是增加我的生產設備,那這些部分目前看起來都是收縮的一個局面。所以當然如果你用這些所謂領先指標去看,中國的經濟當然是還沒有好轉的理由。」

根據現場參展商透露,今年的採購商「發達國家少、發展中國家不少」,且對價格敏感。

美國南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國整個世界工廠當年的設立建立,就是衝著要去占領這些歐美市場,同時可以掙到美元外匯的硬通貨。而現在這部分最主力的最優質的客戶都失去了,最近還是被俄羅斯和其它亞非拉國家的出口所替代。對於俄羅斯的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

近幾年,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量出口廉價産品的「通縮出口」保持警惕。美國之音報導,秋季廣交會熱鬧場面難掩中國經濟疲軟。美國「資訊與策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則指出,從美國市場的零售端也可看出,中國貿易正歷經「供應鏈重組」的轉變。

根據9月底公布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3,不僅重回榮枯線以下,也創下去年8月以來的新低,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製造業PMI則為49.8,雖是5月以來的新高,但也是連續五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黃世聰:「過去可能是經濟成長好,然後帶動著民眾所得增加,再回來增進消費成長,形成一個正循環。我覺得至少你要有出口好,然後房地產才有好轉的,可是出口都一直不好的話,房地產其實是也不會好的。」

謝田:「廣交會現在看來就像王小二過年一樣,一年不如一年了。對於這個PMI的趨勢,實際上也正是產業鏈離開中國,世界工廠開始關閉,整個經濟活動下降的一個反應。內需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世界工廠的轉移,失業率上升,尤其年輕人失業率上升,老百姓把錢都存在儲蓄裡面了,他不會去投資,也不敢消費,所以內需沒辦法增長。而投資呢,現在誰還敢再投資?房地產這麼過剩,基礎建設從高鐵、高速公路到機場都在過剩,誰還敢繼續浪費呢?」

美國南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中國的出口結構不再優化,而國內內需持續疲軟,再加上房地產危機、股市危機,這個趨勢還會繼續下去,經濟衰退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