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周年紀念:英勇、犧牲和持續關懷的故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9月12日訊】隨著又一個9·11恐襲周年紀念日的到來,應對危難的人員的故事繼續激勵著人們展現善良,並關懷第一線救災受難者及其家屬。

現年63歲的霍凡(John Huvane)當年是一名市長的保鏢。儘管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經歷過三次槍擊事件,以及倫敦和孟買的恐怖襲擊,但霍凡向《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表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與9·11恐襲及其後續事件相比擬。

「我們當時正在曼哈頓市中心吃早餐,接到一通小型飛機撞擊大樓的電話,」霍凡回憶道。「我立刻衝了過去。」他所目睹的超乎他的想像。

「根本無法用混亂一詞來形容,」他說。 「有人從大樓裡跑出來。女士們扔下手提袋,脫掉鞋子,赤腳奔跑。我走過一架飛機的引擎殘骸。」

霍凡永遠不會忘記看到有人從大樓跳下來的景象,也不會忘記人體撞擊地面時發出的聲響。他看到建築和飛機碎片不斷落下,聽到周圍傳來可怕的噪音。

紐約市政府試圖盡力恢復控制並獲得軍事支援時,所有需要封閉的橋樑、隧道和其它設施都被關閉了。國家遇襲,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是否還有更多的襲擊。

「(當時)非常危險,」霍凡說,因為人和碎片正從上方墜落,「你不知它們落下時你是否剛好經過。」

霍凡在大樓倒塌之前就已經在現場,他當時正在與一名駕駛交談,突然那名駕駛倒車並加速行駛。這名駕駛看到了霍凡看不到的事情,直到他轉過身發現:世貿雙塔的第一座倒塌並冒出滾滾白煙,從街道兩側的大樓縫隙滾來。

「那情景就像《印第安納瓊斯》電影中大球朝你滾來,你開始逃跑的情節,」霍凡描述道。「它追上了我。於是我在一條小街上拐了個彎。」

霍凡僥幸逃脫,但仍能感受到爆炸的威力。

他想起曾試圖警告前往大樓的一輛消防車,不知道那些消防員是否倖存。

消防員西勒(Stephen Siller)是那天許多殉職英雄之一。當時他下班了,正準備和兄弟們在布魯克林打一場高爾夫球,聽說了襲擊事件後立即返回到消防站,拿起裝備前往布魯克林-巴特利隧道。當發現隧道已經封閉時,西勒做出了非同尋常的決定,帶著60磅的裝備和氧氣奔跑了將近3英里才抵達災難現場。不幸的是,西勒的英勇旅程再也沒有回來。

自那時起,霍凡一直致力於紀念9·11事件和其後續受災者。他現在共同主持由西勒兄弟創立的「通往塔樓的隧道」(Tunnel to Towers)組織。今年,該組織協助還清超過200個家庭的房屋貸款,這些家庭的親人因9.11事件的相關疾病而離世。

「我可能認識50名當天喪生的人,此後又有20人、25人喪生,」霍凡說道,並強調了襲擊後造成的持續傷亡。該組織的努力不僅限於經濟援助,也為這些家庭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今年受到表彰之一的科温頓(Rodrick Covington)是一名紐約州警督(Major, 職銜同美軍少校),在2022年3月因一種惡性癌症去世,很可能與他在9.11事件後的救援工作有關。與科温頓共事過的霍凡對他深表敬佩。

儘管見證了創傷和逝去,霍凡仍然保持著樂觀。「我看到了善良的人,我看到了令人驚歎的犧牲和勇敢的行為」, 他說,「這太鼓舞人心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襲擊當時所帶來的震撼已經淡去,但對第一線應對救災者長期健康的影響日益顯現。「隧道到塔樓」等組織見證了自那個黑暗日子中崛起的持久關懷和精神支持。

霍凡回顧了9·11事件後第二天返回災區開始的艱苦救援工作:「真正的英雄是這些留下來的人。」顯然並不是要貶低那些犧牲者的英勇行為,但在失去所愛之後依然每天早上起床(過日子),他補充道:「這本身也是一種英勇表現。」

(記者楊采華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