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央行買入4000億國債 專家解玄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9月01日訊】中共央行從公開一級交易商買入4000億特別國債,引發外界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關注。央行出手買國債,目的是什麼?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

中共央行8月29日發公告稱,當天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4000億元特別國債,其中「24續作特別國債01」買入3000億元,「24續作特別國債02」買入1000億元。期限分別為10年、15年,價格均為100元。

同一天,中共財政部也公布說,發行了4000億元特別國債,10年期3000億元,15年期1000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2.17%、2.25%。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央行去買債券的操作是比較奇特,就相當於發新債來還舊債。但是這個過程不能夠一蹴而就,就通過央行提供流動性給一級商業銀行把那些債券買回來,就相當於把錢給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去向財政部去買新發行的債券。」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指出,這是一個滾動的債券交易的過程,完全是一種債務滾動的操作方式。

台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教授表示,央行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透過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和利率。當央行從一級交易商而不是從發行國債的財政部購買國債時,表明中共央行確實已經開始涉足二級市場了。它這種操作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量化寬鬆的手段,也就是向市場注入資金,緩解金融市場的壓力。

台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雖然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的國債可以被視為印鈔,因為它透過增加貨幣供應來購買資產,但這是貨幣政策的一部分,並不意味著經濟馬上要崩潰。當前情況的嚴重性與經濟的前景在於,中共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的行為確實表明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

孫國祥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包括經濟增長疲軟,市場對未來信心不足,投資需求減弱。而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很高,財政政策的空間受限。這從而迫使央行採取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

孫國祥:「這種操作可以緩解市場的流動性壓力,穩定長期債券收益率,降低市場風險,從而增強投資者對短期市場穩定的信心。就負面影響而言,如果投資者認為央行過度依賴印鈔來解決經濟問題,可能會擔心未來通貨膨脹風險和貨幣貶值,這會削弱他們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導致資本外流和市場的動盪。」

孫國祥表示,許多國家的央行在經濟壓力下都會採取類似的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央行持續進行這種操作,這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以及投資者信心的進一步下降,這會使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之下。

資料顯示,2007年中共財政部向農行定向發行了1.35萬億特別國債,再由央行從農行買入,成為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對中央政府債權」。截至2024年7月,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對中央政府債權」餘額已達1.52萬億。

黃大衛:「這種情況說明了目前整體的財政收入是不足以彌補支出,財政赤字是越來越嚴重,也證明市場上面是說經濟的一個下行的一個信號。那總體來說應該是意味著目前的一個政府債務的不斷增加跟經濟下行這兩個方面。」

黃大衛指出,財政部發行國債,總數量越多證明經濟情況越糟糕,政府財政情況越糟糕。

編輯/宋風 採訪/ 駱亞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