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空中脫鉤成風 多國停飛中國航線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8月25日訊】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和緊張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世界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削減對中國大陸航班,放棄這個看似龐大的中國市場。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近日宣布,出於商業原因,倫敦飛往北京的航班將從10月26日起暫停一年。

消息公布前幾天,英國航空才剛剛取消每日兩次飛往香港航班中的一個。

英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Virgin Atlantic)退出中國市場態度似乎更為決絕,直接宣布無限期停運倫敦到上海的航線。

此前,維珍還無限期暫停倫敦往來香港的航班服務,並關閉了香港辦事處。

自此,維珍等同於完全從中國市場撤出。

另外,汶萊王家航空同樣在7月份宣布停飛北京;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則在5月份宣布,從7月28日起暫停悉尼到上海的航班。

還有一些尚未停飛中國的航空公司,改用座位數較少的機型。阿聯酋航空在北京和上海的航線就全面停用了空客A380,改為小型的波音777。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認為,西方航空公司縮減甚至取消中國航線主要基於供需關係考量。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各國目前為止到中國旅行的人數都大幅的減少,包括中國往外旅行的人數也大幅減少。他們可能簽證審查趨嚴,另外一個就是說避免資金的流出。 再加上歐美人士,像美國跟歐洲等等跟中國有所謂的貿易戰、科技戰,然後中國又有所謂的國安法,那當然各國都不太敢去投資或是減少投資。那這個人員往來跟觀光的需求、商務需求減少。」

自2023年初北京解除疫情封控措施以來,國際客流量雖有所增長,但由於經濟低迷和消費降級,復甦速度比其它國家慢。

睿思譽(Cirium)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出發的航班數量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23%。

如今,美中之間的航班數量也僅有2019年的20%左右。

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表示,由於對中國的旅行需求大幅下降,公司已將運力重新分配給亞太其它地區。

有航空業內人士認為,成本增加也是外國航空公司暫停中國航線的主因之一。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航空公司可以繼續通過俄羅斯領空飛往歐洲和北美;相比之下,歐美和其它國家的航空公司飛往中國需繞道俄羅斯空域,導致更高時間、人力和燃油成本。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西方航空公司的服務質量和技術硬體都處於領先地位,他們從中國撤出可謂劣幣驅逐良幣。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飛機在天空裡飛往往是代表一個國際外交、國際政治立場站隊的問題,所以西方從中國市場的撤離轉入其它市場的話意味著在國際舞台上、外交關係上,中國跟西方國家有點漸行漸遠的一個感覺。短期來說,可能對中國航空業有一個市場份額在,但中長期來說,對中國經濟發展、對未來的外交政治政策並不是一個有利的局面。」

在外國航空公司撤出中國的同時,中國航企卻在試圖擴大國際業務。

據航班管家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航企直飛歐洲的國際航班市場份額達到了72.2%;而在疫情前只占52.7%。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航企加碼增開國際航線是運力過剩的無奈之舉。

如今旅運量尚未恢復到疫情前,但國內航企的客機數量卻一直在增加。2023年底達到了4013架,相比2019年增幅超過10%。

黃大衛認為,國內航空公司幾乎都是國企,他們押注國際航線更多是出於政治考量。

黃大衛:「國有企業的方式擴張,它往往與西方公司是不同的運營理念。中國一直想改變世界的經濟跟生產,到貿易、到秩序,所以中國一直在擴張對外航空業的占有比例。所以有時候通過國家資本,不計成本的擴張,它也是想描述出一個中國崛起的大國形象。」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四大國有航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合計虧損就超過了70億元。

編輯/李明飛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