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為中國經濟「號脈」 引發熱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7日訊】日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共總理李強中醫理論為中國經濟「號脈」,形容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又說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不是「補」出來的,引發熱議。

據中共黨媒新華社消息,李強6月25日在遼寧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外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會上談到,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不是「補」出來、「保」出來的,而是在所謂「公平競爭」的賽道上,「拚出來、幹出來」的。

不過,李強這一說詞並不被國際社會認可。多年來,中共一直通過巨額政府補貼,扶持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10月開始調查中共對關鍵行業的大規模補貼,調查重點是廉價中國進口產品湧入歐洲市場、壓低價格並損害歐洲汽車行業的威脅。

近日,歐盟剛剛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將於7月4日生效,最高稅率達38.1%,以反制中共政府對電池和電動車產業的過度補貼傷害歐盟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經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

李強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開幕詞中說,中國經濟經過幾年的疫情衝擊,就像一個人大病初癒,按照中醫理論,當前需要「固本培元」,「不能下猛藥」。

不過,李強上述「不能下猛藥」的說法,在中國大陸遭到封殺,官方通稿中刪除了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的內容。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李強的話被刪除,第一就是因為會引發民營企業和民眾的討論,人們本就覺得現在經濟非常差,還不下猛藥的話有違常識;第二也是變相承認了中國經濟的壓力非常大,與官方一片積極樂觀的描述有衝突,所以當局把它刪除。

黃大衛認為,所謂猛藥,是指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是減少稅收,第二方面是增加補助,但目前中共當局兩方面都沒有做,而且增加的貨幣投放也沒有投到民營企業去。

他分析說,「現在猛藥比較難放,因為放猛藥意味著要增加財政的赤字,也要增加政府的負擔,但是目前政府債務已經是非常巨大。綜合幾方面來說,是左右為難。」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李強「不能下猛藥」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中國經濟已經無藥可治了,「泄漏國家機密的結果就是被封殺了」。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連結:李強稱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 被當局封殺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