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完整版】前光伏龍頭退市 28萬股民血本無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0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歡迎收看新唐人快報,我是天心。

今天是美東時間6月19日,星期三 。訂閱新唐人,了解最新要聞。

今日焦點:應對中共間諜威脅,硅谷科企加強員工審查;中菲南海衝突加劇,菲律賓要求賠償;HBM芯片戰?美聯合盟友遏止中共;中國ST愛康退市 28萬股民血本無歸。

【應對中共間諜威脅 硅谷科企加強員工審查】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谷歌(Google)等科技巨頭和OpenAI等備受矚目的初創公司開始加強對員工的安全審查。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風險投資公司也鼓勵一些投資組合公司加強對員工的審查,因為他們被美國政府警告,美國的尖端技術產業正在成為中共知識產權盜竊和滲透的目標。

隨著美國收緊對中共的出口管制,中共越來越難以獲得和開發尖端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和先進芯片。中共盯上了美國的科技研發公司和技術人員。

中共的間諜案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但近年來似乎成倍增加。今年3月,美國檢方指控,谷歌一名前軟件工程師涉嫌竊取人工智能商業機密,同時與兩家中國公司祕密合作。

美國政府表示,在過去五年中,特斯拉(Tesla)、美光(Micron)和摩托羅拉(Motorola)都曾遭受過中共「惡劣」的知識產權盜竊行為。

美國國防工業數據分析承包商「帕蘭提爾」(Palantir)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卡普(Alex Karp)說,中共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間諜活動是一個「巨大問題」,尤其是對企業軟件、大型語言模型和武器系統的生產商而言。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曾就外國間諜風險警告說,來自中共情報機構的威脅「絕對真實,而且它們持續存在」。

谷歌對此回應表示,有「嚴格的保障措施來防止我們的機密商業信息和商業祕密被竊取」。

紅杉和OpenAI沒有回應《金融時報》的置評請求。

與此同時,一些私營安全公司開始向美國企業提供應對中共間諜威脅的戰略方案。

美國「邁進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Strider)安全公司向企業提供一種數據工具,以防止一些國家將其公司員工作為攻擊目標以及對第三方供應商和供貨商進行滲透。

Strider聯合創辦人萊維斯克(Greg Levesque)說,該公司最近發現,從事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學等新興技術研究的初創企業採用其工具的在增多。

Strider的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收集數據,了解有關外國情報機構針對公司及其員工進行接觸所採取的方法。例如,它追蹤了數百個中國 「人才計劃」,這些計劃招募外國科學家和教授,利誘他們竊取技術以推進中共的軍事和經濟目標。

如果某人被Strider的系統鎖定,公司就可以實施額外的篩查,比如對該人在國外的家庭或財務聯繫進行盡職調查,以及對其在情報部門所在國的旅行歷史進行調查。

萊維斯克說:「我們在財富500強(公司)中都看到了這一點。每個人都被盯上了。」

川普執政時期,美國曾啟動一項名為「中國倡議」的計劃,這一舉措實施後,哈佛大學化學教授查爾斯‧利伯(Charles Lieber)等人被定罪。

利伯被發現通過一項國家支持的計劃祕密接受了中共的資金,該計劃旨在幫助中共獲得美國和其它地區的先進科技和專業知識。

去年1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與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美國五眼聯盟情報網的同行在硅谷舉行了一次公開活動。他敦促科技公司「正視」來自中共的「前所未有的威脅」。

正在參與美國國防部競標合同的硅谷集團,被鼓勵擴大針對中共間諜威脅的盡職調查範圍和規模。而所有與美國國防機構合作的商業技術公司都被要求必須實施嚴格的安全措施。

【中菲南海衝突加劇 菲律賓要求賠償】

週三(6月19日),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要求中方歸還中共海警週一(17日)在南海仁愛暗沙一帶強行登上菲國海軍補給船時奪取的數枝步槍和裝備,並賠償相關損失。

布勞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共海警「這種不計後果的侵略性行為造成了人身傷害,公然違反了國際海事法,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和主權權利」。

布勞納還說:「他們違法登上我們的船隻、奪走我們的裝備。這種行為使得他們如今像海盜。」

布勞納早前還透露,登上菲國船隻的中共海警攜帶多種冷兵器,「這是我們首次看到中國(中共)海警攜帶單刃劍、矛和刀」。

布勞納說,菲軍部隊沒有這種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反擊」,但在人數上不敵由八艘船組成的中公海警分隊。

稍早時,菲律賓武裝部隊指責說,中共海警故意衝撞參與輪換和再補給任務的菲方船隻,導致一名菲海軍人員嚴重受傷。

有報道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共海警部隊登船刺穿了菲海軍的剛性充氣艇,損壞了船隻,並沒收了船上的一些物品,至少有八名菲海軍人員受傷,其中一人失去了一根手指。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 Jr.)對此表示,中方在西菲律賓海的危險和不計後果的行為「將受到菲律賓武裝部隊的抵制」。

菲律賓外交部譴責中共是「非法和侵略性行動」。事件發生之前,菲外交部曾感嘆菲律賓一直在努力與中方就南中國海問題「重建一個有利於對話和協商的環境」。

菲外交部的聲明稱:「如果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言行不一致,就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期待中國採取真誠和負責任的行動,避免採取危及人員和船隻安全的行為」。

對於南海衝突的不斷升級,日本韓國都保持密切關注。

韓國政府表示,關注中菲船舶近日在南中國海相撞一事,並再次呼籲各方應該基於和平、穩定、安全的原則和規則,維持南海的海洋秩序。

日本外務省同一天也發布聲明,稱讚菲律賓的一貫遵守國際對南海爭端的裁決,並表示國際仲裁的「裁決為終局裁決,對爭端各方具有法律約束力,日本強烈希望各方遵守裁決,從而和平解決南中國海爭端。」

HBM芯片戰?美聯合盟友遏止中共】

一位知情人士週二(6月19日)告訴路透社,一位美國官員在與荷蘭政府會晤後前往日本,試圖推動盟友進一步限制中共獲得生產尖端半導體的技術和設備。

彭博社週一援引匿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部副部長埃斯特維茲將敦促荷蘭政府和日本政府對荷蘭供應商阿斯麥控股公司(ASML Holding NV)和日本東京電子公司(Tokyo Electron Ltd.)在中國的商業活動施加更多的限制,重點將關注中國芯片公司研發的高帶寬內存(HBM)芯片。

「美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產業最關鍵的參與者,但遠非唯一重要的國家。日本和荷蘭也是半導體設備的主要供應商。」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瓦德瓦尼人工智慧和先進技術中心主任格雷戈里‧艾倫(Gregory Allen)對彭博社說,「荷蘭和日本對出口有限制,但沒有商業服務限制,這是整體技術封鎖架構中的關鍵缺口。」

知情人士還說,預計埃斯特維茲將重申美國的長期要求,即要求兩國加強對ASML和東京電子在中國的設備維修服務限制。美國已經對該行業的美國公司實施類似限制,包括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和泛林集團。

路透社報導,知情人士說,美國正在與盟友討論將另外11家中國芯片製造工廠列入限制名單。目前名單上有包括中芯國際等五家工廠。

目前,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荷蘭外交部表示,週一的會議是美國和荷蘭之間正在進行的出口政策和安全談判的一部分。發言人說,荷蘭「一直與我們的盟友保持著持續聯繫」。

中美芯片戰開始於2022年,Nvidia(英偉達)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等公司開始對中國實施先進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

2023年7月,日本政府與美國保持同步,也開始限制23種設備的出口。隨後,荷蘭開始對ASML向中國出口深紫外(DUV)半導體設備進行監管。

自2020年美國加強對華為制裁以來,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都停止為華為製造芯片。但華為正在開發自己的AI加速器Ascend。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公司正在向華為提供先進存儲芯片。

【中國前光伏龍頭退市 28萬股民血本無歸】

中共強制多家股票退市,但沒有相應的賠償機制,結果往往是大股東提前套現「跑路」,大批散戶血本無歸。曾經的光伏龍頭企業ST愛康就是最新一例。

據陸媒報導,「光伏配件第一股」浙江愛康控股(ST愛康)歷經31個跌停,終於在週三(6月19日)起正式停牌,走到了退市這一步。

週二(18日)收盤後,ST愛康發布公告稱,截至當天,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人民幣,下同),根據相關規定,將被終止上市交易。

大陸微博上的影像顯示,週二晚間,公司就已人去樓空,保險箱、電腦、影印機等辦公設備不斷往外搬,就連愛康新能源的官方授權證書,也被丟到垃圾桶。

在此之前,公司擁有的四大生產基地,已有三個宣布停產。同時,公司官司纏身,部分銀行帳戶被凍結,部分擔保逾期。

在中共當局大力扶持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的背景下,ST愛康一度成為光電業內的龍頭老大。其市值最高時曾達到275億元,是退市前的16倍以上。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ST愛康共有股東27.68萬戶。連續的跌停令投資者幾乎沒有任何出逃機會。公司退市,留下27萬多股民在風雨中飄搖,求助無門。

而在此之前,公司大股東早已成功套現「離場」。

陸媒報導,公司實控人及其家族在上市初期曾持有公司43.63%的股份,但自2017年起不斷減持,直到2024年3月底,其家族持股比例僅剩6.4%,所剩股票基本已被質押。完美避開《減持管理辦法》,捲款「跑路」。

除了ST愛康,6月18日晚還有兩家股票退市。其中,ST巴安也發布了停牌公告,建車B則收到了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Wind數據顯示,這三家公司合計股東超30萬戶。

好的,鎖定最新要聞,請訂閱新唐人快報,不要忘記給我們留言、點讚,我們一起傳播真相。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新唐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