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真相】被「主子」拋棄的傳媒大佬于品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20日訊】曾經名震香港的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破產了,震驚港人。要知道于品海在中國的關係網可謂手眼通天,他在香港為中共搖旗吶喊也是公開的祕密。而今在他的公司需要輸血的時期,竟被「自家人」中資夥伴放血破產。

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向于品海頒下破產令。破產申請者為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海外有限公司。

于品海一方律師在當天申請押後聆訊呈交新證供,證明于品海的南海控股股份價值足以抵償所涉債務4.16億港元,但被建銀一方和香港暫委法官拒絕。

于品海原本持有南海控股59.25%股權,持股方式是透過大地控股控制5家子公司,而這些子公司持有的南海股份早年有不少被拿出去抵押融資。其中4家子公司占總股本45.82%的股權在2023年5月已經被建銀國際的委託人接管。同時,建銀國際在南海的權益已增至50.85%。

另外一家子公司Staverley Assets顯示已有4.65%南海控股的權益「轉移」到了中信資本。于品海前妻龔愛明及兒子于本熙共同持有約9.41%的南海抵押股權,也在早前「轉移」到了中信資本。

到此,南海控股的股權基本都被中共國家隊大銀行轉走。

南海控股公司有濃厚中資色彩,大股東包括中國中信集團,以及由中共國務院控制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僅從股東陣容就可見于品海與中共高層的關係非同一般。那麼,他怎麼走到了現在這步田地的呢?

收購《明報》後聞名香港

于品海1958年出生於香港的一個平民家庭。在香港念完中學後去了日本,以教英語、中文和做餐廳服務為生。之後又去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讀電視新聞。因學費不足,1977年前後輾轉至加拿大,攻讀政治經濟學。19歲,他創辦了手抄中文報。回港後,他曾在港媒任編輯及專欄作家。

于品海善於在資本市場連環收購,身價成幾何倍數膨脹。1988年,他幾乎零資本收購了當時菲律賓最大的酒店上市公司——馬尼拉的希爾頓酒店,再收購了香港的南海發展,並成為南海發展的大股東及董事會主席。1991年,南海控股的前身在港交所上市。

真正令于品海聞名全香港的,是他對《明報》的收購。

1992年,金庸準備轉手自己畢生心血的《明報》股權。有包括默多克新聞集團在內的十多家財團與金庸洽談收購事宜,而最後花落33歲的于品海頭上,在香港轟動一時。

于品海被金庸視為可造之才,並且金庸覺得于品海眉宇間有幾分神似他在美國自殺的大兒子,於是有意低價出售《明報》給了于品海。

《明報》當時在香港是一流大報,于品海接手後,當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他試圖建立龐大的傳媒帝國。

他不僅在加拿大擴版《明報》, 還收購了美國時代華納的《亞洲週刊》,並自己創辦了香港第一份使用電腦排版的報紙《現代日報》。

1994年,于品海成立了香港第一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公司。同時,他還創辦了傳訊電視,第一個在全球推出了24小時華語頻道,並在多個主要國家設有記者站。

1997年2月19日,他親自主導鄧小平逝世的全球獨家報導。

從《明報》到電視,是于品海媒體傳奇的頂峰時期。但捷足先登的成就卻沒持續太久。

傳訊電視三年就虧損了一億美金,被迫賣給了台灣的辜振甫家。《現代日報》也抵不住《蘋果日報》的衝擊,不得不關閉。

1995年10月,于品海被揭發早年在加拿大曾有偷竊等觸犯法律的案底,爆炸性新聞轟動香港,于品海被迫從《明報》辭職,並將所持股份出售給了馬來西亞富商張曉卿。《亞洲週刊》也隨之轉入了張曉卿旗下。

于品海渴望進軍中國內地報業,好不容易與廣東合辦了《現代人報》。于品海對該報進行了上億元的投資,使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綜合性彩色日報,但好景維持了不到一年。

1994年4月,江澤民當政時期,《明報》記者席揚被中共以竊取、刺探國家機密的罪名判刑12年。于品海頭裹白布,帶領《明報》員工到中聯辦門前靜坐示威,要求釋放席揚。

1995年現代人報業公司被勒令停止業務,《現代人報》被迫停刊。于品海對內地媒體的投資宣告全部破產。

媒體帝國折戟沉沙,顯示出于品海志大才疏的一面。不過,他在武漢創辦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並能獲取鄧小平逝世的準確信息而獨家報導,足見其對中共上層的公關能力以及與權貴家族的密切關係。

與中資密切合作 助推中共「軟實力」

1999年以後,于品海看準中國股市房市的政策敞口,不斷收購上市殼公司重組、上市圈錢。他再次獲得了中共當局的大力支持,發展起IT科技產業、地產、影院和網絡媒體等等。

2000年,于品海重組公司後形成了南海控股和中國數碼兩大公司。

中國數碼旗下包括中企動力、新網與中科院合作的紅旗2000等,曾經紅火一時。

南海控股旗下的大地集團涉獵電影行業,擁有大地影院、橙天嘉禾影城等多個影院品牌的上千家影院,影院數量一度超過萬達。不過中共病毒疫情封控期間,該集團旗下影院全部暫停營業,損失巨大。

于品海也投資拍攝了幾部虧本的文化歷史題材的電影。其中,他作為總策劃的《孔子》在全球放映,以2500個電影拷貝的發行規模創造了中國影史之最。這成了中共在全球推動孔子學院的應手教材。而孔子學院實為「假孔子之名」的中共大外宣。

于品海不甘心僅被當作一個港商。他在2008年創辦了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兩年後又創辦了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並擔任兩個中心的理事長。于品海儼然是推送「中國軟實力」的大使,替中共宣講「中國」對世界以及中美關係的看法,並以文化學者身分受邀出席多項國際圓桌會議與二軌對話。

于品海怎會被中共高層如此信任呢?原來他是經過了專門的思想改造。

2008年,于品海進入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他的學歷現在顯示「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就是這次特殊恩賜入學的結果。

中國大學不是終身教育制度。50歲的于品海如果沒有得到中共高層、包括統戰部門的信任和特許,是不可能獲得入學機會並拿到博士學位的。

進軍網絡媒體 做北京先鋒

2009年,于品海收購了海外的多維新聞網,接納了原班人馬繼續運營。他再續媒體故事,文化人的份量也隨之增加。

多維新聞之前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輿論發聲筒。自于品海接手後,編輯部由紐約長島搬到了北京的中國數碼公司。中共大外宣「小罵大幫忙」的特點沒變,只是轉向了挺習色彩。

旅美知名作家何清漣在其著作《紅色滲透》一書中指:「多維網有個特點,每當中共內部鬥爭激烈、陷入某種矛盾時,承擔放風闢謠的工作。」

2015年6月4日,于品海註冊創辦「香港01」。曾有一批頗有知名度的記者、編輯參與進來,在2018年高峰時一度多達八百多名員工。創立之初,包容不同言論。隨著中共對香港加緊管控,「香港01」在于品海操刀裁度之下愈顯親共色彩。

作繭自縛 家業歸共

2016年,以標準算法,南海控股集團的總負債為275億人民幣,負債率高達84.1%。于品海並不在意,他像一些習慣於高槓桿融資的房地產大佬一樣,相信中國房市、股市前景,仍然一如既往進行高風險的收購。

2016年底,南海控股投資陽信商業銀行,隔年再增資,共計投資7億新台幣(約300萬美元),成為陽信第五大股東。

陽信商行被指為台灣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家族的銀行。當初台灣藍營曾質疑南海控股為大陸資本,因涉及國家安全問題而不應該出售銀行股權給它。

2021年12月底,南海控股突然宣布,將悉售陽信銀行2.74%股權,現金代價7.54億新台幣(約2300萬美元)。出售事項之所得款項,用於償還集團向獨立第三方取得之貸款。

這筆購買陽信銀行股份的投資款,正與建銀國際追討不成而致于品海破產的款項相合。

2017年3月,建銀國際購買了于品海間接控股的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Pippen Limited發行的債券,擔保人為于品海及其大地控股有限公司。Pippen未能如期於2021年還款。

南海控股宣布出售陽信銀行的全部股份來還債,但是並未見到有人接手的下文。

正所謂禍不單行。讓于品海揪心的事是一件接一件。

2022年4月1日,南海控股港交所停牌。原因是它沒有如期披露2021年度業績。

2022年4月26日,于品海的多維網突然關停。團隊大部分人被解僱,少數歸入香港01。

對此,海外著名自媒體人李沐陽分析,南海控股因受疫情影響,自2021年起已累計虧損達近50億人民幣(約7億美元),但董事會不選擇關閉旗下受影響最重的電影院業務,反倒停止員工數僅五六十人的多維新聞的營運,顯然是出於政治因素。

時政評論人士張傑發文說,多維「偶爾也會發一些批習的文章,但更多是帶風向。我猜測它屬於中共某派勢力,可能文章激怒了習。」

2022年6月,建銀國際入稟香港高院提請,向于品海及其兩間公司連本帶利追欠款共4.16億港元。

2022年7月,于品海與南海控股被招商銀行起訴到中共高等法院,指于品海方面欠債約5340萬美元。招商銀行還要求聲明作為抵押品的橙天嘉禾中國影城全部股權屬招行持有。

于品海在2017年簽約以32.86億元高價收購市值僅16億多元的橙天嘉禾,還沒帶來回報就要被招行拿走了。

有了招行的聯手追債,于品海是再難騰挪。

2023年10月,建銀國際向香港高院申請于品海破產清償。

香港建銀國際的董事長是中共前人大委員長栗戰書的女兒栗潛心。栗潛心也是中共「一帶一路」總商會理事會副會長。

2023年7月28日,41歲的栗潛心獲香港特首李家超委任為「太平紳士」。

有分析人士指出,于品海破產,北京意在取得他南海控股的陽信銀行股權,藉以滲透台灣。

至此,南海控股幾乎所有資產股份都被中共國有背景的大銀行所有。隨著香港高院在今年3月26日的一錘落定,于品海資產基本化為烏有。

他在3月20日還撰文歡呼23條新國安法在香港通過,並稱來得太晚。這也給他的破產增添了令人難忘的喜劇幽默。

接下來,台灣人恐怕會關注陽信銀行的股權是否會被建銀國際所有。香港人可能想知道建銀國際在接管南海控股之後,是否會讓香港01活下去。

身邊的熟人朋友談起于品海,大多都認為他是中共的白手套,以前他既可以為中共權貴圈錢,又能搞統戰,所以中共幫助他成功打造形象。現在中共銀行把暗中的借貸債務亮出來,並直接讓他破產而不是幫助其重組,說明于品海被中共拋棄了。

股市和房市崩塌,斷了于品海的財路;香港內地化了,習當局連「小罵大幫忙」也不能容忍了。于品海對中共高層還有什麼用?卸磨殺驢是中共的慣性,于品海被丟棄、有價值的資產被割走也是必然。

以玩資本和抱中共大腿興起,也以此而跌落。于品海可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

——《人物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