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罪行錄之一百九十二:「革命化的新年」

整理:袁斌

中國傳統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但到了文革,中共煽動「破四舊」,新年被視作「封建迷信」,自然也成了革命的對象。

1967年1月29日,中共向全國發出了關於1967年新年不放假的通知,稱「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新階段,當前正處在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展開全面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根據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為了堅決執行毛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奪取革命、生產的雙勝利,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國務院決定一九六七年新年期間不放假;職工探親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暫停執行,以後再補。」

取代傳統新年的是所謂的「革命化的新年」。
為了過「革命化的新年」,過年期間「抓革命、促生產」是全國性的行動。不少地方還要求大家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加班加點幹革命。在廣大農村,「農業學大寨」、移山填海、開溝挖渠、大修水利、大造梯田是新年的一景,到處是紅旗招展,人流如潮。當時,有的農家門上就寫著「三十不停戰,初一堅持幹」的對聯。並且實行「五不准」:即不准放鞭炮、不准燒香拜佛、不准滾龍舞獅、不准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不准賭博。

除了工作以外,就是號召大家憶苦思甜。為了讓大家牢記萬惡的舊社會的苦,每逢年關將至一些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就弄來野菜、樹皮、草根再加上玉米糊、地瓜乾之類的東西煮成粥,讓全體員工品嘗。大年三十晚上廣播裡就會播放革命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插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歌聲,把人們一下子帶進了萬惡的舊社會。十年間,最典型的過新年場面是:一家人圍坐在毛像下吃年夜飯。

飯前,要召開一次鬥私批修的家庭會,做父母的會放下架子,和子女們相互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兒女們也可以向父母「開炮」,最後全家人把思想統一在毛澤東的「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光輝教導上。時鐘敲響12點,「爸爸同志和媽媽同志,新年好!」子女們會常常這樣給父母拜年。

初一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家人高舉「紅寶書」,面向毛主席像,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其他語錄歌,最後敬祝偉大領袖萬壽無疆!春聯還是照貼不誤,但傳統的吉祥語言不見了,代之以「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氣象新」之類的政治語言。鄰居們之間拜年鞠躬拱手的老禮不見了,「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沒有了,見面只是握握手和道聲「過年好!」或「新年好!」的話語,「祝你今年能夠在文化大革命中取得新的成績!」也是拜年的常用語。

在農村,正月裡的社戲、娛樂活動也都被革了命,民間許多歡慶新年的傳統活動和儀式,如扎花燈、舞龍、耍獅子等,都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樣板戲,高蹺上的才子佳人、英雄好漢變成了革命樣板戲裡的楊子榮、李玉和、李鐵梅、沙奶奶、阿慶嫂、新四軍等。

直到文革結束後的1980年,中國人才重新恢復新年休假制度。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