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外國對華投資降至4年最低 高管:風險意識覺醒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1日訊】中共官方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金額繼續大幅下降,上個月(11月份)流入中國的外資更跌至近4年來最低水平。有美國金融業高管稱,華爾街對在華投資風險已開始覺醒。

中共商務部12月21日發布最新經濟數據,聲稱今年1至11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約為1.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

不過,由於中共官方數據一向存在嚴重造假,外界難以知道中國經濟的真實數據。

彭博社根據中共商務部公布的上述數據計算後發現,今年11月份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僅為 533 億元,同比下降達19.5%。這一數據是中國最近4年來的最低水平。

報導稱,這表明今年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仍在減弱。即使一些外企已經返回中國,但很少有公司急於大幅增加對華投資。而外資流入中國的大幅下降,突顯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以及經濟放緩導致外國公司放慢對華投資速度。隨著中美博弈的展開,更多企業為了避險正在遠離中國市場。

此外報導還提到,巴以衝突和俄烏局勢使得中國與西方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中國的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也導致中國面臨著「長期的根本性挑戰」。

稍早前,中共外匯監管機構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流入中國的資金明顯低於流出的資金。這是自1998 年以來,外國對華投資的數據首次出現所謂「負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研究機構貝萊德投資研究所(BII)的首席投資策略師李薇(Wei Li)公開表示,從風險調整的角度來看,投資中國的吸引力已經降低,這也是該機構今年初下調對中國投資評級的原因所在。她說:「在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有更好的選擇」。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克斯‧布雷齊爾(Alex Brazier)也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引發了投資者更為悲觀的前景預測。

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11月末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公共投資者調查」顯示,有39%的大型基金將印度標記為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選擇中國的數量還不到23%。

據公開的資訊,今年9月中,美國國會部分議員曾經與華爾街金融大亨舉行了一次會談,當時就有華爾街金融高管坦言,北京當局的決策現在變得難以琢磨,依靠歷史數據來構建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基金已不可能。更有參加相關討論的一位人士直言,美國金融業高管對在華投資風險的認識「有了一些覺醒」。

公開的信息還顯示,凱雷(Carlyle)等多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近期削減了旗下亞洲基金的募資目標,甚至完全停止募集面向中國的基金。其中,先鋒(Vanguard)和泛達公司(Van Eck)等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要麼退出中國、要麼放棄了原先的在華業務計劃。

一些華爾街大銀行的市場策略師說,在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和美中關係出現顯著改善之前,大多數已拋售中國股票的對沖基金和主動型基金經理都不太可能重返中國股市。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