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中國經濟惡性循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0日訊】要提振內需必須提振房地產,而提振房地產必須提振民眾信心,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幕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進一步認證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穀歌推出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挑戰 OpenAI;尼泊爾禁止使用 TikTok

開場白﹕中國經濟惡性循環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

星期二,穆迪評級公司下調中國政府信用評級展望,從原來的「穩定」下調到「負面」,穆迪公司在聲明中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展望,針對的是中國當局將被迫增加對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財政支持,這勢必會對中國的財政、經濟和機構的抗風險能力構成廣泛的挑戰。這是穆迪公司2017年以來第一次下調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這反映了國際商界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飆升的擔心,而地方債務跟房地產市場的惡化息息相關,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令人感到不安。

去年,中央政府對地區和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比前年增加1萬6千億元,但這還是不足以填補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兩萬億元的損失。穆迪星期二下調評級之後,中共擔心人民幣貶值,大型國有銀行整天都在忙著保護人民幣外匯市場的穩定,加大了拋售美元的力度,下午晚些時候人民幣匯率沒有出現大的變化。

國際社會目前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有共識的,那就是不行了,要面臨衰退了,用現在的語言習慣講,叫作進入下行通道了。就在穆迪下調評級的同一天,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標題是﹕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怎麼個惡性循環呢﹖中國經濟想發展,必須修復勞動力市場,恢復消費者信心,但是要提振消費者信心、提振勞動力市場,就要倚賴於健康的房地產市場,而提振房市需要老百姓有信心買房,倚賴消費者信心,你看,這不是一個惡性循環麼﹖這個怪圈不打破,中國經濟要復甦,不可能。

現在回過頭來看,過去這兩年有多關鍵,變化有多大。自打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服務業陷入蕭條,但是到2021年初,兩年前的時候,建築業、家庭借貸和消費這信心都曾一路高歌猛進,但是就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力,三者都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開始開始急劇下滑,當時中國各地封控,包括上海在內,這種傷害一直揮之不去,一直延續到現在,地產泡沫破裂,失業率攀升,家庭沒有信心,不會貸款買房,民營企業沒有信心,不會追加投資,作為經濟支柱的房地產一旦蕭條,帶動的是一大片產業的蕭條,不僅僅是建築行業,包括地產經紀人、家具銷售商、卡車司機、工程師和其他許多崗位。

上個週末,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中國地方法院的相關數據報道,今年多達854萬中國人因為無力償還貸款,被列入失信執行黑名單,這些人大多在18到59歲之間,比例占中國勞動人口的1%。相比2020年的數據,當年被列入黑名單的人數是570萬人,三年疫情,讓黑名單人數膨脹了50%。《金融時報》報道說,黑名單人數激增,跟老百姓在過去十年大幅借款,但如今遇到經濟停滯而無力還款有關,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黑名單規模會持續擴張。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出不均衡狀態持續呈現,這一點從11月份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可見一斑,雖然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略有上升,但製造業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都進一步下降,其中服務業指數甚至跌破50點的分水嶺,今年來第一次。製造業也有問題,部分問題來自外部,11月份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下降半點,跌到46.3,回落到7月份的最低點。這些數據還都是基於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都已經能看出來蕭條的軌跡,實際情況比數字表現出來的更糟糕。出口、地產、內需, 中國經濟的三大引擎都熄火,前景不容樂觀。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