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5日訊】「雙十一」被視為中國民眾消費力的晴雨表,而今年「雙十一」異常「冷清」,也透出中國整體經濟的刺骨寒意。
中國大陸民眾:「今年的雙十一又被稱為最慘雙十一,普通用戶沒感覺,中小商家苦不堪言。」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儘管電商平台做足了促銷準備,仍然沒能挽救冷清收場的命運。
中國大陸民眾:「今年的雙十一真的很冷清。沒有人在曬買東西省了多少錢;也沒有人研究省錢攻略;更不用擔心要多久才能收到快遞。」
星圖數據顯示,11月10日至11日,大陸電商的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近10%,但不少網友卻認為實際情況應該比這一數字慘淡的多。
「雙十一」消費冷清的原因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其中包括:CG 圖卡全年遍地是折扣促銷,讓消費者對「雙十一」脫敏;商品價格不划算而且麻煩;民眾花錢信心不足,等等。
中國大陸民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老百姓兜裡真的沒有錢。在教育、住房、醫療、失業、工資低的壓力下,人們消費購物更加理性。」
專家指出,「雙十一」大幅降溫,說明中國的內需已嚴重疲弱。
台灣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雙十一的購物節,買氣不如預期,顯示的是中國經濟的內需的不足。所以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必須由內需轉到外需,否則中國內需的不足還會持續下去,因為失業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房地產危機也是。所以中國內需還會進一步下滑。」
11月9日,中共統計局公布,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了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了2.6%,中國經濟再次跌入通縮。
吳嘉隆:「它應該在隱瞞數據,實際情況比這個嚴重。但是無論如何已經顯示出來,官方也已經不再用數據來掩蓋真實情況,至少透露一些。那麼基本上中國經濟陷入,叫做失業型通縮,就是因為失業的上升削減了所得與購買力,同時也削減了消費者信心。所以消費者這一端收縮,節衣縮食;那企業那一端就營收與獲利也跟著會受影響,會下降。那企業這一端受到影響以後,不是裁員就是破產,又會回過頭來影響家庭跟消費者這一端。所以呢家庭跟企業這兩個就互相衝撞對方,這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進入了某些通貨緊縮的狀態,已經出現了。整個中國的經濟,它的動力結構都出了問題,它的幾駕馬車都熄火了。」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唐睿、特約記者駱亞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