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13日訊】日前,中共黨媒借《逃出大英博物館》短劇,捏造英國不歸還中國文物話題,煽動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粉紅紛紛高呼大英博物館歸還文物。分析認為,中國文物流落海外得到更好保護,逃過中共歷次發動的浩劫。
中國「玉壺」:「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麼樣找到回家的路······」
中國網紅製作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講述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壺」化身女子,在記者男主角的幫助下,踏上尋鄉回國之旅。
短劇引發熱議,也獲得《人民日報》及央視等多家黨媒盛讚。經黨媒宣傳,中國粉紅紛紛高呼大英博物館歸還中國文物。
分析指,中共借題發揮有它的政治目的。
美國Mt.SAC歷史系中國留學生張俊傑:「它就是通過這樣的一種影視劇的宣傳,進行一種輿論導向,刻意的增加中國人的排外情緒,刻意的增加中國人的所謂的恥辱性的記憶。這個實際上是中共在宣傳手段上的一貫方式,什麼事它都要扯點政治。」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中共現在國際上被孤立,它希望所謂挑動民族情緒,用民族主義來鞏固它的專制集權。它關心的不是文物不文物。實際上它也鬧出笑話了,它也不知道大英博物館展出並不是文物。短劇是這麼拍的它就順勢炒作了。」
實際上,短劇中的「玉壺」並不是戰亂年代被帶到海外的文物,而是在2011年蘇州玉雕大師俞挺製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館收錄的藏品。
短劇播出前,《環球時報》已率先借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盜事件,向館方索要中國文物,聲稱館內的中國文物大多是當年英國掠奪得來的。
李元華:「大英博物館每一件文物都是有來歷的,並不是說打劫來的。中國的文物流失從清代末年就開始了。有清宮裡邊的人去偷出來賣的,有因為戰亂而遺失的。有好多收藏家收藏了以後,輾轉到最後捐獻給博物館,有的是博物館出資,有捐資人出資買的。」
大英博物館有近三萬件中國藏品。多是公私捐贈,或中國貴族、官員等變賣而流入國際的。
張俊傑:「在我看來這些文物無論在大英博物館也好,還是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好,它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文物。它實際上是屬於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我們的文物能夠走到海外,我認為是一種榮幸。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有值得被記錄的東西,有值得被保藏的東西,有值得被外國人愛慕的東西,否則人家收藏你的東西幹嘛。」
張俊傑表示,他感謝世界認可中國文化,並慶幸中國文物作為人類的文明能完好的保留下來。
張俊傑:「從文物保護上來講,我還是支持讓英國人,讓美國人去保管。別到時候給了中國,沒過幾年共產黨全給砸了。對中共來講這些東西唯一的價值就是宣傳的價值。如果宣傳的價值沒有了,這些東西在它眼裡可能就是破銅爛瓦。」
李元華指出,許多文物在中共統治下遭到厄運,包括個人收藏的巨量文物也被收繳銷毀了。
李元華:「尤其文革時期,很多無價之寶都變成了所謂的四舊。當時我所在的首都師範大學,收購的一批文物,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當時就當成廢銅爛鐵要扔進爐火裡邊去回爐煉銅用的。」
李元華說,那時他們學校只花了幾萬塊錢就把這批價值連城青銅器給撿回來了。
李元華:「從我們學校的具體例子能看出來,在中共統治下,文物破壞的實在太多了。它知道文物值錢,當然它希望把文物拿回來,真的大英博物館把無償的東西給它了,它們還多了一筆錢。它並不是珍惜這些文物。」
之前陸媒揭露一些博物館「監守自盜」,把文物賣到國際上,放一個替代品在那。李元華指出,弄清楚每件文物怎麼流到海外的,就知道文物放在海外好,還是放在中共博物館裡好。
編輯採訪/李韻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