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8月12日訊】中共地方政府債務沉重收入大減,早已是公開的祕密,但個中詳情外界不得而知。日前,三位不同級別的財政幹部接受陸媒採訪時,披露了自己工作中的部分祕辛,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及亂象令人觸目驚心。文章發表後不久即被刪文。
本週五(8月11日),中國《經濟觀察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財政局長這半年》的調查報導,省、市縣三級財政機構的官員講述了其所在部門今年上半年的部分工作現狀,令讀者驚心——空殼公司虛報經營數據幫助政府「做大財政收入數據」;將不達標的專項債包裝達標以「增加」財政收入;地方財政入不敷出,靠政府投資「左手倒右手」讓表面數據「看得過去」;退休隊伍龐大,剛性支出太高,投資項目只能一律「頂回去」;官員們四分之三的精力都用於應付各種檢查寫報告;很多地方連基本的「三保」都難以做到······
省級財政:忙著「處理」空殼公司與隱形債務
某省份一開發區財政部門的負責人李建(化名)受訪時向陸媒透露,他今年幹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清理區內的空殼企業」。
據其介紹,這些「空殼企業」在當地並沒有實際業務,只是走帳交稅,然後按照與政府財政機構事先協定好的比例提取政府的返還資金。這樣做能夠起到「做大財政收入數據」的作用,但現在連這種變相作弊的方式也行不通了。
「財政壓力太大了,而且在財政支出的大盤子裡,財政返還支出排序比較靠後,到了這個時候,甚至可能沒錢返還」,李建說,在這種情況下,財政局只能取消與轄區內空殼公司稅收返還方面的合作。
李建今年上半年所做的另一項「重大工作」,則是「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清零轄區內的隱形債務,而具體做法是「表外並表內,上級並下級」。例如,李建所在轄區的債務,經過一番操作後,實際上是讓上級的城投公司給「併走了」。
李建還透露,他上半年做的第三件重要事情是「包裝專項債項目」,委託專業的第三方把一些並不完全達標的項目,包裝為符合專項債申請要求的項目。他表示,雖然地方政府也會擔心這樣做將來被追責,但也沒有其它辦法可想。「當前財政壓力太大,需要時間換空間」,他說,「資金下來,可以彌補其他各項支出的不足。」
市級財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某縣級市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鄭莊(化名)受訪時也披露了如何應付各級政府檢查的情況。
據鄭莊透露,每年省級審計署的特派辦,市裡的審計,縣區裡的審計,財政部的監管局,還有巡視組等等會不斷來「檢查」,他們不少的工作時間都是用於準備各種材料來應付各項檢查。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半年,有意義的事情一項沒幹,除了應付檢查,就是搞專項債項目、做預算。」鄭莊坦言。
他進一步披露,由於上級要求的材料「細化了最少30倍」,導致下面很多單位不斷增加人手來應付。例如,自己所在單位的檔案管理部門,以前只有兩人,現在擴充到30人。
另一名地級市財政部門的負責人田然(化名)也直言,今年是他從事財政工作20多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因為財政工作越來越不好幹,很多地方財政局長成了一個「令人嫌棄」的職位。
「現在財政工作不好做了,收入上不來,但是剛性支出還不斷增加」,田然感嘆道,「這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田然表示,據他了解,同省的不少地區連「保運轉、保工資、保民生」都出現了問題,今年下半年的財政預算「更沒底」。
縣級財政:靠「左手倒右手」製造財政「恢復」假象
中國中部某縣財政局局長陳康(化名)受訪時告訴陸媒,縣區平行部門和鄉鎮的人在縣財政局辦公室外排隊要錢的景況,現在幾乎成了他每天都要面對的常態。
「來要錢的部門都是有理由、有需求的,但是沒錢」,陳康說,「以前還可以從基金預算(土地出讓收入)安排資金,現在哪有資金去安排?」
他透露,因為地方政府手中沒錢,現在領導也不再催投資了,對財政局就一個要求「保證三保,保證工資」。
陳康表示,雖然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各地財力得到了「恢復」,但內部人很清楚,這種「恢復」一方面是因為去年的基數低,另一方面就是靠一些「技術調整手段」做出來的表面現象。例如:當地上半年的耕地占用稅,基本是用政府投資或者城投項目開工繳納的,而且是財政給資金代繳,實質是就是「左手倒右手」。
在支出方面財政局也面臨著巨大壓力: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不斷增多,導致在職繳費人數和退休人數的供養比不斷提高;政府債券還本付息進入高峰期,要落實所謂「惠企紓困、穩增長」的政策十分艱難。
至於如何來應付當前的困局,陳康表示,下半年的首要工作就是「應收盡收」;其次就是多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再次便是多儲備專項債項目;最後繼續盤盤家底「看看還有什麼可以盤活的資產」。
文章報導發表後一度在網絡上被熱傳,但不久許多轉載這篇文章的鏈接就無法打開了。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這篇報導的部分截圖,並吐槽說,這篇文章難得說了點兒實話,透露了一些「很殘酷但很真實的現實」,結果很快就被刪除,不過,在有的門戶網站仍可以找到。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