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李強出訪自降身價 黨媒延遲報導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首次出訪,乘坐包機而不是專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李強與德國領導人會談時,始終把習近平擺在前面,主動降低了自己的身價。中共黨媒似乎同樣不把李強當回事,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延遲報導了李強和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會談。李強出訪還在半途,故事就已經不少。

李強在德國領導人面前擺低位置

新華社報導稱,6月18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乘包機離開北京,赴德國參加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

李強沒有乘坐專機,改乘包機,表明沒有真正獲得黨內二號人物的地位,與前任總理李克強相比明顯遜色。李強首次出訪,一出國門就被降低了身價。

李強抵達德國後,似乎想突出一下自己,稱德國是他就任國務院總理後「首次出訪的第一站」;「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是兩國新一屆政府組成後的首次全面對接。」

李強今年3月份才上任,但德國總理舒爾茨2021年12月就任,與李克強已經多次會談;李強硬要說他的出訪是「兩國新一屆政府組成後的首次全面對接」,並不能抬高自己的身價,不過試圖與李克強做切割。

6月19日上午,李強先登門拜會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新華社的報導稱,李強說,「我此次訪德並同朔爾茨總理共同主持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就是為了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持續增信釋疑。」

李克強多次與德國總理主持過雙方的磋商,也會提到習近平,但不會這樣說。按照中國憲法,國務院總理是代表中國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員,並不是國家主席的下屬;國家主席應是一個象徵性角色,與德國總統的角色比較類似,但中共總書記擔任國家主席,混淆了國家元首的概念。

6月10日,李強主持國務院第二次專題學習時說,國務院要「當好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

李強力捧習近平,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但在德國總統面前也如此擺低位置,在對外交往中就不大符合規矩了。德國人做事一板一眼,如果較真的話,可以對李強說,「你要是說了不算,還是讓能說了算的來談吧。」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不會這樣說,他的心思也沒在李強身上。施泰因邁爾早已確定6月19日至21日訪問哈薩克斯坦,和李強寒暄幾句後,施泰因邁爾就啟程離開了德國。

新華社報導稱,李強說,「中德沒有根本利害衝突」,「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

德國總統網站沒有相關聲明,僅在德文版網站的一系列圖片中放了一張施泰因邁爾與李強會面的圖片,英文版網站連一張圖片都沒有。

李強外訪 秦剛在北京遙控插手?

6月19日,李強會見德國總統,還與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習近平當天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才是重點。《人民日報》把李強同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的報導,放在了第二版。中共外長秦剛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Annalena Baerbock)通電話的報導,同樣在第二版。

秦剛需要留在北京會見布林肯,還要服務習近平,沒有跟隨李強出訪。布林肯走後,秦剛在6月19日晚上,與德國外長象徵性地通話。李強就在德國訪問,秦剛卻從北京打電話聯絡德國外長,不知唱的哪一齣?

看來,李強儘管能訪問德國,卻不能插手外交事務,只能按照習近平規定的範圍行事。

中共的聲明稱,秦剛對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說,「中國的發展對德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更不是威脅,中德之間要合作而不是對抗」;要「求同存異」;「反對『脫鉤斷鏈』」。

李強在德國訪問,完全可以向德國政府當面表達類似的話,沒有必要讓秦剛從北京打電話表達。難道習近平擔心李強表達不好,非要讓秦剛代勞?秦剛可以打電話向德國外長表示歉意,解釋為何未能隨行訪問、參加會談,而不是越俎代庖。

中共外交部的文章還代替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表示,「德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李強總理此訪和政府磋商取得積極成果。」

德國政府完全可以和中共總理李強本人直接對話,沒有必要向下對中共外長秦剛做出承諾,似乎本末倒置。德國外交部網站目前找不到雙方通話的信息。

黨媒報導沒有緊跟李強的行程

6月20日,德國總理舒爾茨為李強舉行了歡迎儀式,隨後雙方代表團會談。中共央視發出了視頻報導,但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卻沒有及時報導。相反,新華社提前報導了另一則消息,《李強將出席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稱李強將於6月27日出席在天津舉行的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李克強與德國總理的會談,是此次訪問的重頭戲,黨媒未能及時報導,卻提前預報之後不那麼重要的活動,顯得不大尋常。

央視報導李強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談的內容較短,報導稱,「李強表示,去年11月總理先生訪華時,習近平主席同你深入交流,為中德關係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李強在德國總理面前再一次擺低位置,有些上不了檯面。朔爾茨是德國政府的決策者,若李強無法對重大問題做決策,還要等習近平定奪,所謂的兩國政府磋商又有多大意義呢?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沒有及時報導這次會談,中共國務院網站也沒有及時發出李強與德國總理會談的信息,這等於中共自己都在貶低李強。

6月21日凌晨2:57,新華社終於刊登了雙方會談的報導,估計李強等需要通過電話或視頻向習近平匯報,聲明稿至少需要習近平批准後才能發布。中共遲來的聲明內容仍然乏善可陳,看不出雙方會談的具體成果。

李強和舒爾茨會談後舉行了共同記者會,但中共黨媒乾脆沒有提及。

中德對話又擰勁

6月20日的中德政府磋商,中共的聲明只羅列了一些套話。德國政府的聲明幾乎囊括了方方面面。德國總理舒爾茨外,經濟、外交、交通、財政、司法、衛生、教育等各部悉數參加。李強左右的隨從大致也人數對等。

會談後,德國及時發出聲明稱,總理舒爾茨說,「讓我們在存在不同意見和分歧的情況下直接對話討論問題。」

德國政府的代表們緊湊地坐在一張不大的桌子一側,與李強等近距離談話,現場沒有人戴口罩。德國政府大概拒絕了中共領導人嚴格的「口罩令」。

舒爾茨說,「新聞業也需要自由和開放:德國記者希望從中國進行報導,他們需要進入中國,我們致力於此。」

舒爾茨還再次呼籲中共「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影響」停戰;「特別重要的是」,「不要繼續向侵略者俄羅斯提供武器。」

德國財政大臣提到了《聯合國憲章》,他說,「有一件事很清楚:邊界必須持久;任何國家都不得將其他國家視為自己的『後院』,並試圖使用武力推進邊界」;「俄羅斯必須撤軍,否則就沒有美好的和平。」

中共當然不會提這些內容。舒爾茨還說,「進入中國市場和公平競爭條件仍然是德國和其他在華外國公司面臨的挑戰,德國期待具體的改善。」他還強調了德國供應鏈法,稱「該法適用於全球並將有助於提高對人權的尊重:體面的生產條件和相關的人權狀況改善符合我們雙方的利益。」

舒爾茨的說法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比較接近。布林肯難得訪華之際,李強卻離開北京,中共應該十分看重與德國的這次會談,甚至可能當作制衡美國的手段之一,結果事與願違。

舒爾茨還說,我們「希望在整個亞洲及其它地區建立和擴大平衡的夥伴關係。」

李強沒能達成此次出訪的目標,實際哪個中共領導人也做不到,王毅和秦剛更不行。

李強缺乏邏輯的「金句」

6月19日,李強會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時說,「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這似乎成了李強的「金句」,只不過被外界視為缺乏邏輯。

德國稱不會與中共「脫鉤」,但需要「去風險」。李強為了說服德國政府,硬說「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

世界各國之間有很多合作,實際也有更多的不合作之處。合作是因為有共同利益,不合作是因為缺乏共同利益,或者存在巨大風險,至少一方認為可能損害自己的利益。德國之前與中共的合作相當緊密,沒有認真考慮過風險。

中共隱瞞疫情導致全球大瘟疫,德國終於認識到,中共不可信。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中共三年盲目「清零」,又人為破壞了供應鏈,令各國深切感受到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巨大風險,都在布局供應鏈多元化。

德國企業曾嚴重於依賴中國市場,如今中國經濟被中共搞爛了,疫情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後,失業仍大增、消費極度不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迅速消失。這對德國也是一大風險,德國企業不得不尋求中國以外的市場。

德國企業大量進入中國,但必須按照中共的要求與中國企業合資,被迫交出技術機密,德國企業在中國始終沒能獲得公平競爭的環境。德國本土企業的產品若想直接進入中國困難重重,中共卻可以向德國低價傾銷。

中共不斷收購德國企業,拿走技術專利,還想控制德國的基礎設施,並使用統戰手段大量滲透德國各界。

中共對德國的風險到處都是,德國「去風險」、限制與中共的合作,已經成為德國政府的既定政策。李強卻偏說,「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這類政治性的口號被中共當作「金句」,但在中國大陸以外,完全邏輯不通。

6月19日,李強與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時又加了一句,「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這是又一個拗口的「金句」。

在中共的不斷折騰下,中國的發展之路正在被堵死,中共陷入了空前危機,深怕老百姓不滿意而發生民變。習近平屢次強調安全,李強趕快附和。

中國的發展遭遇困境,中共擔憂不安全。德國和西方也認為中共不安全,各國遠離中共才會最安全。各國繞開中共,在可信賴的盟友、夥伴之間加強合作,仍然可以繼續發展,也更安全。

中共領導人常說,要「統籌安全和發展」,德國和西方各國正在這樣做;中共卻沒法做到,看來也沒有機會做到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