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09日訊】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各地喊出「全力拼經濟」的口號。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對此發出警告,經濟真的是靠拼就能拼得上去的嗎?怎麼拼?切忌蠻幹硬幹,以打仗思維,用運動方式來應對,將會後患無窮。
6月5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發文說,最近幾天,拼經濟的呼聲咋起。全力拼經濟,不惜一切拼經濟,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拼經濟,這樣的聲音不僅來自於地方政府,也來自一些學者。
文章質疑,問題是,經濟真的是靠拼就能拼得上去的嗎?不惜一切代價就能解決的嗎?
文章警告,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種種問題,疫情管控放開之後反彈不盡如人意,由此在就業、收入、消費,以及債務等方面帶來一系列需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越是在這樣的時候,就越是不能病急亂投醫,就越是切忌蠻幹硬幹。「每當看到有的地方喊出拚經濟要敢字當頭不惜一切代價之類口號的時候,總是讓人感到有點內心不安」。
文章直指,在經濟規律的面前,「我們要有一種敬畏之心」。大呼小叫,虛張聲勢,說大話,說狠話,說極端的話,不但沒用,而且往往是事與願違。大轟大嗡,碰到事情就用非常規方式解決,就訴諸打仗思維,用運動方式來應對,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後患無窮。
文章最後說,現在人們經常在講一個詞,預期。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癥結。預期是什麼?是對外部環境的感受和反應,是對未來的某種想像。為什麼很多人節衣縮食減少消費?為什麼一些本來很想幹事情的企業家不願做長遠的規劃和投資?是因為心裡不踏實。所以,要走出經濟疲弱的狀態,關鍵是要營造一種讓人踏實的營商環境,營造一種讓人踏實的生活環境。
今年5月16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上升至20.4%,創下了歷史新高。而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資料顯示,2023屆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將達1158萬人。
6月1日,大陸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刊出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的文章《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業》直指,疫情三年以來,大約累計有1500萬左右的中專和高校應屆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同時,大約有10%的企業在職員工失業,這部分16-40歲青年在職人員約2500萬人左右。
此外,根據北大教授盧鋒的研究,過去三年至少還有2300萬左右農民工因為失業而返鄉,如果以其中60%為青年人計算,那麼這部分也有1400萬人左右。那麼,疫情以來大約共新增了5400萬左右青年人失業人口。
文章指,保守估計目前青年絕對失業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萬~3000萬左右,大約相當於這個年齡段參與就業市場勞動力總量(4.02億)的6.2%~7.5%,或者相當於全部勞動年齡人口(8.8億)的2.8~3.4%。
文章說,最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員工數減少了11.9%,去年企業註銷率大致為10%。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許成鋼博士此前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經濟出現很嚴重的問題,無論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其後果就是導致大規模的失業。
許成鋼表示,中共官方的統計,實際上已經掩飾了實際問題,因為官方統計的所謂失業,指的是城市人口失業,而中國的大量就業是所謂的農民工。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4月28日發布的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億人。許成鋼說,「這些農民工根本不進入中國失業統計,所以實際失業情況比這要更嚴重。」
過去三年,中共實施嚴苛的清零政策,重創中國經濟。目前國企和私企巨頭也頻頻裁員、降薪,中小企業更是密集倒閉。製造業用工量銳減,令許多相信中共「經濟復甦」謊言、返城打工的農民工陷入絕望。
此外,中共地方政府深陷債務危機,多地爆雷。今年以來,貴州、雲南等省因深陷債務危機,相繼公開向中共中央喊話。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地方政府債務在疫情期間持續增加。標普全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未償還債務已超過總收入的120%,導致中國有2/3地方政府可能超過中央設定的債務門檻,1/3地方政府連利息都無法支付。
報導指,習近平的「清零」防疫政策使地方政府要為大規模檢測和封控作出巨額開支;中國為打擊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槓桿,導致賣地量急劇下降,大大減少地方政府的收入。
法國《世界報》記者勒梅特6月6日在專欄中指,在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成了一個大問題。地方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引發外界擔憂。
勒梅特表示,一方面,中國地方政府被要求無節制的投資;另一方面,它們的借貸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是由北京當局來設定的。為了規避困難,地方政府創建了融資工具(LGFV),通過這個工具獲得的貸款不會記錄在公共帳戶中。現在,這些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讓北京擔憂。
(記者唐正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