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大視野】習近平為何高密度考察農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08日訊】全球視野,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中國情報局】。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6月8號,星期四。

今天焦點:進入2023年以來,中國各地如火如荼般地進行「退林還耕」。近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多個地區考察,再次強調要重視農田建設。習近平為何重視農業?引發熱議。

習近平為何高密度考察農田

進入2023年以來,中國各地如火如荼般地進行「退林還耕」。近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多個地區考察,再次強調要重視農田建設。習近平為何重視農業?引發熱議。

6月6號,習近平到內蒙古考察,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到了「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考察,該地區是中國三特大灌溉區之一。

前一天,習近平還到了烏梁素海南岸的「農業示範園區」調研,中共黨媒稱,習近平去了解農田的建設情況。

在考察內蒙古之前,5月11號,習近平到河北省滄州市的旱鹼地麥田考察。

習近平為何高密度考察農田?

分析認為,中國是世界糧食進口大國。中共一直威脅和挑釁台灣,西方國家發出警告,如果中共攻打台灣將會受到制裁,因此,習近平有糧食安全危機感。

台灣央廣表示,中共當局已經意識到這個弱點,未來一旦對台灣動武,可能遭到國際禁運制裁,中共擔心造成糧食和能源的短缺,引發民怨而成為國安問題。

中共大力推動「退林還耕」 揭背後奧祕

中共今年大力推行「退林還耕」政策,一時間,中國城鄉處處毀林造田,就連果園、竹園菜地和荷塘魚池也遭殃。

報導說,中共當局已暫停實施了20年的「退耕還林」政策,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砍樹還耕,目的是保障糧食安全。

「退林還耕」能否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中國生產糧食的潛力已經不存在。

時事評論員王赫:「事實上中國的糧食生產的潛力,已經幾乎沒有了,這時候它怎麼辦?就是調整了以前的農業政策。」

《日經新聞亞洲評論》資深記者中澤勝二(Katsuji Nakazawa)日前撰文表示,這些天,「退林還耕」是中國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口號;當局將公園和森林變成農田的視頻片段,也正在瘋傳。

而對於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顛倒性的現實。畢竟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共政府的基本政策恰恰是「退耕還林」。

2000年左右,中國西部地區開始了一場「退耕還林」運動,尤其在習近平的帶動下,將農場轉成森林的政策在加速推進。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調。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上台,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要發展生態。

中澤勝二認為,習近平倡導的綠色發展運動,是他的時代特徵。

但如今習近平為何反轉他的「退耕還林」政策?

中澤勝二分析,中共當局的這一轉變,是由外部因素引發的,比如烏克蘭戰爭,以及美國領導的針對中共的國際聯盟等。但主要原因是由於烏克蘭戰爭。

糧食安全風險已成習近平心頭大患?

中共反轉「退耕還林」政策的原因,為什麼與烏克蘭戰爭有關?

中國的糧食依賴烏克蘭、美國

中澤勝二表示,因為中國的玉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烏克蘭,進口比例曾占到中國整體玉米進口的80%以上。

中國為何進口這麼多的玉米?因為在中國,玉米被廣泛用於有利可圖的養豬業。

不過,2020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後,中共與美國政府達成妥協協議後,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的數量在急劇增加。

2021年,中國70%的玉米從美國進口,30%的玉米從烏克蘭進口。當年的進口已經滿足了中國10%以上的玉米需求,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實現了快速經濟增長,加快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

在此過程中,中共放棄了國內種植大豆。現在,中國85%的大豆需求也是依靠進口,美國成為最主要的供應商。

中共開始改變糧食依賴美烏進口

但從去年開始,中國的整體玉米進口量暴跌。據大陸官網報導,去年中國進口玉米2062萬噸,同比減少27.3%;其中,12月進口玉米87萬噸,同比下滑了34.9%。

中澤勝二認為,由於俄羅斯的全面入侵,從烏克蘭的進口量斷崖式下降。更加痛苦的是,糧食在國際上的價格上漲了一倍多。因此,俄烏戰爭,對進口商來說是一個三重打擊。

中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玉米進口數量為100萬噸,同比下滑了54.6%;1至4月份,玉米進口量共計852萬噸,同比減少了8.4%。

另外據美國農業部表示,中共取消了原訂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進口美國的110.4萬噸玉米訂單,這相當於美國全年向中國出口量的7.4%。

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中央社引述報導說,中共改變糧食依賴進口的原因在於,俄烏戰爭導致糧價上漲,以及美中關係惡化等二大因素。其中,美中因為貿易摩擦已經存在,如今圍繞台灣議題,雙方對立進一步加深。

時事評論員王赫:「大家現在普遍議論的,就是認為中共國際形勢比較緊張。習近平是否醞釀著對台作戰?如果他也不知道,如果一旦台海戰爭開打,它的影響會超過現在的俄烏戰爭。

「那麼整個西方對中共進行制裁,那是空前嚴厲的,這個制裁可能比制裁俄羅斯還嚴厲。

「特別糧食上卡住我的脖子怎麼辦?所以他這個未雨綢繆,現在不是說未雨綢繆,他現在已經知道糧食危機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來台海問題矛盾激化的話,這個糧食這一塊會整個被西方卡死。

「中共要從國際糧食進口入口,繞不開美國,繞不開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所以這個問題他有很大的危機感。在這個問題上,他要把糧食的戰略儲備,要大幅度地提高上去。」

美中矛盾激化 美或切斷糧食供應

日本農林水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官百崎賢之認為,中共相當擔心,糧食繼續高度依賴美國,如果矛盾激化或被切斷糧食供應。

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中國目前的糧食形勢其實非常緊張。

時事評論員王赫:「這個緊張不是現在開始的,是這十幾年、二十年糧食都非常緊張。在2020年的時候,疫情那年剛開始,中共官方發布了一個報告,就是到十四五末,就是2025年,中國糧食缺口高達1.3億噸。中國每年的糧食產量也是6億噸左右,像這時候有這麼大的缺口,那對中共的刺激是很大的。」

中澤勝二認為,習近平經常談到戰鬥準備,但如果台灣海峽周圍的緊張局勢被點燃,中共會做好戰鬥準備嗎?中共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糧食,來維持整個長期戰鬥?習近平最擔心的問題可能會一直存在。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糧食安全是習近平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因為糧食安全就是他現在明確就要打仗了,他怕打仗以後中國的糧食肯定是不夠的,因為他自己生產的糧食不夠吃的,每年都要從大量的從外國進口,所以他現在希望要這樣的話,擴大糧食的種植,保證至少要夠吃,這樣的話一打仗以後,既使被封鎖,他覺得還是有安全,這是他的一個核心的目的。」

中共瞎折騰 「退林還耕」農民從哪裡來?

儘管中國目前的糧食形勢非常緊張,但「退林還耕」政策讓外界無法理解。

四川民眾張先生:「先把水稻搞上山,它的目的很明顯,現在是糧食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就把所有的耕地全部翻回來,這翻回來即破壞城市建設,也破壞了已有的生態平衡。」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許多人批評中共當初轟轟烈烈「退耕還林」,不計成本不計後果,20多年過後,又急切地「退林還耕」是瞎折騰。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表示,中國的農業糧食危機來臨。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現在又打貿易戰,跟海外關係、周邊的關係都很僵。所以他現在這個是重新倒回去。倒回去就是體現他中國的農業糧食危機來臨。」

中澤勝二認為,中共政府如今非常重視「糧食安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許多森林將不得不被開墾為農田。

但是農民從哪裡來呢?

5月3號,習近平曾經在一封給大學生的信中,鼓勵青年走進鄉土、要青年人「自找苦吃」;而廣東省政府則建議,把30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送到農村幹活。

5月11號,新上任的常務副總理丁薛祥在青年就業會議上稱,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就業。

中澤勝二表示,將城市地區的年輕失業者送往農村的政策,這與本世紀初發生的遷移相反。

時事評論員王赫:「現在解決中國農民的核心問題,一個就是要鄉村自治,要提供各種方面的資源,使農村能夠徹底地轉型。這個轉型不僅是經濟的轉型,也是整個社會的轉型、文化的轉型。所以現在的農村其實是中國一個最大的傷疤。他現在要這些年輕人上山下鄉,只能是又放了一把歪火。」

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當局是在開歷史倒車。

好的,觀眾朋友,您對這一期話題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這一期的《新唐人大視野》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TDshortvideo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channel/1eiqjdnq7go2peYFZkFnGIlzm1d20c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