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01日訊】全球視野,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中國情報局】。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5月31號,星期三。
今天焦點:習近平第三個任期,他的新班底被外界稱為習家軍,但在政治局常委中,竟然還有6人具備同一個背景,這其中隱藏著什麼密碼呢?
習近平第三個任期,他的新班底被外界稱為習家軍,但在政治局常委中,竟然還有6人具備同一個背景,這其中隱藏著什麼密碼呢?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外界追尋習近平的用人軌跡,結果發現,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中,很多人不僅與習近平有過親密工作關係,同時也與習近平一樣,都有「知青」背景。其中,就包括中南海大管家蔡奇。
蔡奇進入中共政治局出乎外界的預料。
今年68歲的蔡奇,是福建尤溪人。1973年,17歲的蔡奇下鄉勞動,成為知青。1975年獲准推薦,進入福建師範大學政教系學習。畢業後,被調入福建省委辦公廳工作,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
蔡奇在福建和浙江任職期間,曾與習近平有長達20年的上下級關係。
自由亞洲電台發表高新的文章說,當年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期間,身為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的蔡奇,被明確是「服務習近平」的。期間,無論蔡奇被外放到地級擔任黨委書記,還是向中組部推薦成為跨省交流官員,都是習近平所安排和設計的。
2012年,習近平當選中共總書記。2014年,58歲的蔡奇被奉調進京。
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在成立中共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蔡奇調到自己身邊,成為常務副主任,接著又把京城控制權放心交給蔡奇的原因。
那麼,蔡奇為什麼能成為中南海「大內總管」?
許多觀察家認為,蔡奇之所以能夠意外入常,其實憑借的並不是他的政績,而是因為他與習近平(共事20年時間內形成)的私人交誼。
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尉健行的撰稿人王友群博士認為,習近平讓蔡奇兼任中辦主任,除了防止令計劃之類的高官壞他的大事外,還在於,習近平上台十年來,一直籠罩在政變陰雲下。罵習、反習、倒習和要求習下台,以及政變的傳聞一直連綿不斷。所以,習近平希望通過蔡奇這個狠的角色,來震懾、防範和打擊可能的政變勢力。
文革害苦中國人 習近平受益?
除了蔡奇之外,今年進入政治局常委中,有「知青」背景的還有李強和李希。
巧合的是,中共二十大留任的三名常委,除了有「知青」背景,趙樂際、習近平和王滬寧還都是「工農兵學員」。
「工農兵學員」,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毛澤東反對高考,大學新生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而不是通過高考。報名者必須當過三年以上的工人、農民或者士兵,這就是「工農兵上大學」的由來。「工農兵大學生」在校期間,被稱之為「工農兵學員」。
《華夏文摘》曾發表文章說,假如毛澤東沒有讓城市的知識青年下鄉去,(習近平)他們4人都不可能在中共十八大,進入中央政治局成為政治局常委,七大常委將是另外一些人,中共的歷史就要改寫。
文章所說的4個「知青」中就有習近平,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人深受文革所害,而習近平卻是從文革中少有的獲益者。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文革專家宋永毅說,「文革」開始不久,習近平下鄉,在那裡,他當了農村的支部書記,很快他以「工農兵」身分被推薦進了清華,進了清華以後基本上一帆風順。按照習近平的水平,他能進清華嗎?「文革」前北京八一學校的畢業生,很少能考進清華的。
報導說,「知青」加「工農兵學員」的代表人物習近平,還會長期執政。所以,中共官方應該給「上山下鄉」政策「評功擺好」的鼓譟聲,仍然會不斷持續下去。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我們都知道知青文化,它有一個非常核心的因素,就是知青這種「上山下鄉」的運動,它的本質上其實就是閉關鎖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一個產物。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本質的特徵,它與習近平現在的政治路線和治國的方針是相匹配的。習近平他要和美國來爭霸,他必然會要依靠在意識形態上切割西方,來標榜他這種紅色集權的所謂的合法性。
「如此一來,他就必然造成與西方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全面脫鉤。所以,習近平他看中知青出身的這些高層官僚,他的核心因素,是因為這些人都有著共同的文革時代的成長經歷與思維方式。要符合習近平現在這個反美、反西方的需要,這個其實也是我們看到當前大陸頻頻出現文革回潮的各種跡象、各種苗頭的原因。
「那麼就目前的趨勢來看,習近平他已經不可能有回頭的機會了,他會在倒車加速的這條路上進行到底,直到跳下懸崖。」
「知青」背景或是習近平用人一大考量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王滬寧算是「病退知青」,為什麼呢?
據上海一位老人回憶說,當年王滬寧經歷了「上山下鄉」運動,但因為到了農村沒有幾天,就得了一場重病,因而獲准「病退」。
而1957年出生的趙樂際,17歲在青海省貴德縣河東鄉貢巴大隊插隊,不過,只當了一年知青,就被父親「走後門」,當上青海省商業廳在編通訊員。1977年中,趙樂際作為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批「工農兵學員」中的一分子,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三年後拿到了一紙「大學普通班」結業證書。
趙樂際和習近平之間又有什麼交集呢?
根據高新的文章,趙樂際的父親趙喜民,曾是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因為健康原因,被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親自出面,將其調回陜西家鄉。
當時的青海省委書記梁步庭不敢怠慢,在省委盛宴為趙喜民餞行。趙喜民向到場作陪的青海省和西寧市的黨政要員們、「拜託」照顧好自願留在青海的長子趙樂際。從此趙樂際官運亨通,一度成為全國範圍內最年輕的省長。
另外,中共建政初期,趙喜民還曾在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主建的西北大學工作,是習仲勛的老下級。
文章說,習近平對趙樂際的政治信任,正是建立在父輩之「上下級關係」的基礎上。
總之,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裡面,除了1962年出生的丁薛祥,6個50後,全部都有「知青」背景,其中4人還有「工農兵學員」身分。
如今,習近平掌控中共最高權力,打造這一屆班底,「知青」背景是否是習近平的一大考量呢?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的一大特點,就是講究幹部的年輕化,因為他需要用年輕化來加快中共官僚系統的更新換代,以配合他改革開放韜光養晦的政治目標,是為了更適合與更便利和西方來打交道。
「習是在回歸到毛澤東的路線,所以他打破了年齡一刀切的限制,去啟用這些高齡的官僚,是因為這些人與他一樣是有著更多的毛澤東時代的烙印,更能夠理解他的思維方式,也更適應他的所謂的路線。」
集中權力 習近平開始新一輪官員換代
今年4月初,《習近平著作選讀》,也稱為「習選」,其第一卷和二卷在中國大陸發行。其中,第二卷首度公開有關培養年輕接班人的話題。
在過去十年中,習近平一直排斥提拔年輕一代官員。早在2018年7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挑選和培養年輕官員時,堅決防止政治上的「兩面人」。
不過,中共二十大結束後,習近平似乎改變了過去的做法。
近日,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刊登中國政治高級研究員吳國光的《習近平青年衛兵的崛起:中共領導層的代際更替》一文,文章說,年齡是中共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最新一輪權力重新分配中,習近平提拔了一批年輕一代官員,到國家、省和部級層面。這一趨勢改變了中共人事政治的動態。
吳國光在文章中說,習近平用了三種方法,來控制獲得提拔官員的年齡,為他自己在中共領導層中建立權力基礎爭取時間。
前兩種方法,是中共內部的潛規則。一個是,政治局成員只要年滿68歲,必須退休的規定,但這一規則被習近平打破,只保留了一些對他效忠的老人,如72歲的張又俠上將和69歲的老外交官王毅。
另外,習近平將其它派系的年輕領導人,排擠在他的網絡之外,例如,前總書記胡錦濤的門生胡春華被迫退出政治局。
不過,在最近一輪的領導層改組中,習近平更多地使用了第三種策略。
文章說,在過去10年裡,習近平悄悄推遲了許多年輕官員的提拔,這讓他能夠阻止前任領導人提拔的後起之秀。
但在中共二十大上,團派受到排擠後,習近平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此後,習近平開始系統地提拔得到他信任的年輕官員,將他們提拔到權力層級的高層,包括國家和省領導。
但習近平為什麼不提拔接班人呢?
習近平不選「接班人」 有意布下迷陣?
習近平執政已經10年過去了,中共二十大,他不僅打破中共慣例進入第三個任期,更沒有設立接班人。
習近平上台前,中共是隔代指定接班人。那麼,習近平為什麼打破這個慣例呢?
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習近平雖然受惠於這個制度,他在2007年當了接班人,進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是現在因為他要三連任,他還想長期執政。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署名文章說,習近平打破了前幾任建立的為期十年的執政周期,並在黨內遍植親信,但是這些親信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上,都不足以挑起接班人的大梁。
這是否是習近平不選接班人的真正原因呢?
文章說,在年近70歲之際,習近平清除了所有潛在競爭對手,他可以自由地選擇接班人和接班時間,但他卻遲遲不願意亮出底牌,這是習近平有意布下的一個迷陣。
因為在接班人計劃不明朗的狀況下,黨內精英需要小心翼翼,幫助習近平維持掌控,並為他爭取時間來評估潛在的接班人。
不過,保持懸念過久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會疏遠門生並激怒敵人,進而削弱其領導者的地位,甚至播下政變的種子。在毛澤東時代,習近平的家族曾經歷過黨內鬥爭,他非常了解這種風險。
時事評論員橫河表示,習近平不指定接班人,很容易引發接班人危機。因為你到最後都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接班人,當獨裁者一旦死亡後,就會引發權力爭奪,甚至失控。
好的,觀眾朋友,您對這一期話題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這一期的《新唐人大視野》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TDshortvideo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channel/1eiqjdnq7go2peYFZkFnGIlzm1d20c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