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西方對中共脫鉤變去風險 4大原因解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23日訊】日前,七國集團峰會發布聯合公報表示,G7成員國尋求「去風險」,而不是與中國「脫鉤」。由於之前「脫鉤」被列入西方民主國家對華政策選項,如今變為「去風險」引起各界關注,對此,專家分析認為,這背後有四層含義。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5月20日發布聯合公報,強調抵禦中共的經濟脅迫,在不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的情況下,限制某些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先進技術。公報同時也說明,不是與中方脫鉤,而要「去風險」。

「脫鉤」和「去風險」,這兩個用詞有什麼區別呢?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我覺得你要跟中國完全的脫鉤,可能性短時間之內很難達成。如果你真的用這麼強烈的字眼來說的話,可能搞不好還會讓中國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有一些報復措施。」

G7發布的聯合公報一天後,中共對美國芯片企業美光展開報復。

黃世聰:「我覺得在G7的國家裡面有某些國家,甚至還想要跟中國加強關係。譬如說馬克龍前一陣子還去訪問中國,還想跟中國達成某些協議,甚至像德國它跟中國的貿易依賴度這麼高。所以我覺得在很多的G7的會員國裡面,可能也不讚同用這麼強烈的字眼。」

4月1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上說,與中共脫鉤不可行也不可取。但她也強調,歐洲有必要努力降低與北京關係中一些重要和敏感部分的風險。

4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一次講話也稱,美國追求去風險,而不是脫鉤,去風險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我們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

旅美政經評論人士秦鵬:「去風險化有幾層含義:一、表示各國實際上無法完成完全脫鉤,在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把龐大的產業鏈和資金、人員搬到了中國,這在短期內無法被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替代。」

中共3年疫情封控、打壓私企,以及威脅武統台灣令外資擔心時局動盪,加之中美貿易戰疊加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全球產業鏈向東南亞大轉移。

秦鵬:「二、去風險化比起脫鉤,從表述上看起來更加溫和,減少對抗性,有利於被盟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接受。因為他們很多不願意和中共發生直接衝突。三、去風險化這種表述,也比脫鉤更準確,有利於指導各國研究如何更有利於保護國際秩序和本國安全,更加有序的進行安排。」

旅美政經評論人士秦鵬分析,第四個原因是,去風險化還可以表達更深層的脫鉤的含義。從金融專業角度來說,去風險化是指金融機構,由於擔心監管,或考慮到成本和收益,主動脫離一些高風險業務。例如,一些國際銀行為了避免洗錢、恐怖融資或制裁等風險,削減了與一些地區或國家的代理銀行業務。

秦鵬:「這種它直接切斷聯繫的情況,和一般人所理解的把風險分成等級,進行整體管理是不同的。所以,對西方盟國來說,也可以根據事態發展,進一步提升去風險化的程度。整體來說,去風險化這種措辭被廣泛接受,意味著西方整體認識到了中共對世界經濟與和平的威脅,必須做出應對。」

G7峰會召開前後,中國—中亞峰會和阿拉伯聯盟峰會相繼登場。與中共避談俄烏戰相比,G7和阿盟峰會都邀請了烏克蘭總統參加。

而中共與世界主流漸行漸遠。評論員王友群說,北京陷入重重外交困局,被排除在G7峰會及歐盟印太外長會議之外,調停俄烏戰爭也沒人買帳,全世界對中共的本質有了清醒認識,不信中共已成為共識。

採訪編輯/李韻 後製/Tony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