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09日訊】美國預計將對中共實施新一輪科技限制措施。這是繼去年10月實施對中國高級半導體和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措施以來採取的又一舉措。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將於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前後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
這項行政命令主要涵蓋先進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科技政策的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對美國之音表示,拜登總統這一舉措是為了配合現有的出口管制和其他相關措施,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得到《芯片法案》資助的企業不會將獲得的資金投資到中國,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共將尖端技術用於軍事現代化。
學者認為,美國認定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有別於傳統美蘇之間的對抗,更嚴重的關鍵在於科技能力。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中國大陸的科技其實很多是來自於西方國家,尤其是來自於美國,那換言之,如果要讓這個修正主義國家,能夠重新遵守目前的國際秩序,那也就必須要從科技下手。」
美國一直在努力限制中共獲得高端半導體,之前已經加強半導體出口管制,並將幾十家中國公司列入商務部的實體名單,要求它們在購買美國技術時必須獲得特別許可。輿論認為,這項行政命令可能加速美中之間脫鉤的腳步。
孫國祥:「當然我們必須說美國也是在做層層加疊的工作,現在只是針對某一些部門進行的這種投資的管制。也就是說,美國如果在某一個科技產業行政命令的禁止,對於日本或者是西歐國家,歐盟的國家,北約的國家,他們有沒有同步在進行這些事情其實也很關鍵。如果這個技術這種管制要疊加的話,可能未來還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也就是會不會有走私的情況,會不會有人頭代買的情況,然後轉進口轉出口的情況,可能都是未來美國政府會更進一步的立法措施。」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貿易與技術項目主任和高級研究員艾米莉‧本森(Emily Benson)對美國之音說,美國財政部不希望行政命令給美國投資者和企業帶來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冷卻投資者對跨境投資的熱情。
5月8日,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稱,中美關係遇寒冰,當務之急是「防止中美之間出現意外」。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在俄烏戰爭裡面,美國對中共一直在發出威懾,你不得賣武器給俄羅斯。結果中共到現在為止沒有跨出這條底線。這也說在大的方面,美國已經佔了上風,已經贏了,已經把中共掐得死死的,中共覺得是很憋火,但是實際上又不敢邁過美國劃過的紅線,只能在嘴巴上吵點,吵點口頭,就是發洩一下。所以美國看得很清楚,所以這一點讓你發洩。」
另一方面,中共外交部宣布,秦剛將於5月8日至12日訪問德國、法國、挪威。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表示,對中共來說,現在要力爭離間歐美,把歐盟拉到身邊。
王赫:「現在中歐這個關係又比較敏感。中共現在知道自己對歐政策失誤,2021年雙方搞制裁戰,結果談了8年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被擱淺了,所以中共現在是很後悔。它在此之前已經派了幾個特使,一直到歐洲國家去談。所以這次秦剛做一種外交行動,想去勸和,想去拉攏歐盟,要拉近中歐關係。」
王赫認為,中共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不做轉變,根本不可改變中歐關係。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