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習近平文章再定調「內循環」 外資沒戲了

4月15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刊登了習近平的文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是1月31日習近平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講話的一部分。文章再度定調「內循環」,承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文章關於「內循環」的一些措施依舊缺乏邏輯,但外資看來徹底沒戲了。

內循環」的確是無奈之舉

文章稱,「當前,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表明,中共不得不接受供應鏈移出中國的現實,但文章沒有提及這一變化是因何產生的。文章也沒有提到,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的最大特徵,就是要繞開中國,這是中共盲目挑戰美國和西方的惡果。美國正全力切斷流向中共的的資金、技術,防止被中共利用來對抗美國。

俄烏戰爭加劇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擔憂,越來越認識到中共在台海可能開戰的巨大風險;全球化離中國而去,中共高層當然不能承認自己錯了,也不打算挽回;除了「內循環」、「自力更生」,也就沒有其它路可走了。

習近平的文章稱,「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於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的」;現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意義的認識是越來越深刻、思路越來越清晰了。」

中共為了掩人耳目、欺騙外商,有時對「內循環」保持低調,還改成國內國際「雙循環」,以混淆視聽。李克強任總理時,可能對此並不贊成,如今中共內部再無人敢提出異議。李強可以對外繼續喊「開放」,但必須執行習近平的決定;《求是》文章正式亮出了中共的底牌,外商外資在中國很難再走下去了。

中共因害怕政權被衝擊而主動脫鉤

文章稱,「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

中共一再對外宣稱,堅決反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脫鉤斷鏈」,實際自己卻在主動「脫鉤斷鏈」,生怕外部衝擊導致中共政權崩潰。中共為了維繫政權,完全置中華民族和國家利益而不顧。

4月15日,《人民日報》轉載了《求是》的這篇文章,還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文章稱,習近平強調,「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要「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守住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底線」,才能始終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見,中共對政權不穩的擔憂遠遠超過外界的想像。中共隨時可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就變得搖搖欲墜。因此,中共正在切斷與外界的廣泛聯繫,築起又一座高牆,讓中國人難以知道外面的世界,只能聽從中共的擺布。

《求是》文章稱,兩年多來,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調研情況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中共內部沒人再敢非議「內循環」,更不敢追究誰搞壞了對外關係。新提拔的中共官員們都爭相表忠、唱讚歌,但如何才能「內循環」,誰都沒譜;兩年多過去了,人人都明知行不通,也只能跟著瞎忽悠,但實際操作卻沒人真能拿出辦法。

「內循環」的第一條措施不著邊際

《求是》文章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加快補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經濟循環暢通」;二是「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

國際供應鏈離開後,不但帶走了訂單,也造成了中國內部產業鏈的重大缺失;中共想要經濟「內循環」,還得重新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中共主動對外脫鉤,等於自找麻煩。

「內循環」還不知如何能做到,中共卻開始妄想以此吸引「國際循環」。中共愚蠢地認為自己就能打造完整的供應鏈、產業鏈,並能打入國際市場,實在是異想天開。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正在把中國排除在外,歐盟也在尋求多元化,中共如何還能拿到更多訂單?沒有了西方的資金和技術,中共如何能建起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又如何能有競爭力?

中共大概還想靠出口補貼,在國際市場上繼續低價傾銷,並把國外廠商更嚴格地拒之門外,延續嚴重的國際貿易不平衡,這樣的路眼看越來越窄了。

文章列出「內循環」的第一條措施是,「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

一個國家經濟要實現內循環,首要前提就是有一個強勁的內需市場,但中國大陸卻沒有這樣的基礎。中共曾經號稱的「世界工廠」,其實就是大量廉價中國勞工為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打工,產品主要也供給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巨大市場。大多數中國人總算能吃飽飯了,但收入低,沒有多大消費能力;而且創造的社會財富,大部分又被中共權貴和白手套們拿走了。如今,供應鏈大量轉移,失業加劇,老百姓所得進一步減少,原有的消費都在降級,談何「擴大消費」。

中共提出的「內循環」第一條措施就根本行不通,中國經濟完全「內循環」並不具備條件;只要中共掌權,老百姓手裡就不可能有錢,也就不存在巨大的消費市場。

文章稱,要「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投資拉動經濟的做法已經變得低效,負面影響越來越大,更代替不了老百姓的消費,中共的「內循環」理論從一開始就嚴重先天不足。

 計劃經濟能有國際競爭力嗎?

文章提出的「內循環」第二條措施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儘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中共的舉國體制若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應該早就不需要四處盜竊、抄襲國外技術了,中國科技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絕不僅僅是高端芯片。如今世界各國的科技發展已經形成了國際分工合作模式,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掌握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先進技術,中共的口號實屬癡人說夢。

中共嚴控下的舉國體制,難以造就真正的人才,投入的錢也會繼續打水漂。

文章提出的「內循環」第三條措施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

第三條和第二條措施密切相關,中共妄想以一國之力,包攬全球化中所有國家的科技分工協作,獨自打造先進的產業體系,這不僅僅是虛無的口號,更像是一種無知。

文章提出的「內循環」第四條措施是,「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農村一直是中國經濟被遺忘的一大塊荒漠之地,如今中共卻打起了農村消費的主意,過去有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但也只是賺了一點餬口錢,現在這樣的機會都越來越少了,農村怎麼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對於真正能振興農村經濟的現代化農業規模經營,中共卻始終隻字不提。中共害怕失去對土地的控制,絕不會允許出現像美國那樣私人經營的大型農場,絕不會允許土地私有化,這也是中國農業落後的根本原因。導致城鄉巨大差別的戶籍制度,是中共控制社會的嚴酷手段,中共高層更是諱莫如深。

文章提出的「內循環」第五條措施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建強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這一系列做法打著「改革」的旗號,實際是加強對企業和金融體系的控制,走上與「改革」的反向之路。「全國統一大市場」實際是計劃經濟的代名詞,沒有消費做支撐,計劃經濟同樣難以讓經濟「內循環」,只能導致更多資源浪費、低效率和不公平,更不可能有國際競爭力。

文章提及「高水平對外開放」,號稱「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還包括「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這些都是中共的一廂情願,做的恐怕是無用功。在「內循環」不著邊際的情況下,財政赤字和地方債務不斷攀升,中共重拾計劃經濟,想看住每一分錢、每一種資源的流向,實際是怕失去控制權,擔心政權不保。

結語

「內循環」是中共的保黨之舉,對中華民族而言卻是一種嚴重的倒退;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意味著漫長無盡的苦日子。

中共逆歷史潮流的做法,已經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傷害,上天正在不斷用沙塵暴示警,中共高層繼續折騰,只會加速中共政權被歷史淘汰的進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