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大陸學者: 中國經濟衰退 通縮已經開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15日訊】在中共高調宣傳中國經濟復甦回暖之際,大陸經濟專家劉煜輝發文說,中國經濟通縮開始,經濟已落入衰退,近乎全民負債。但中共央行的數據卻顯示,民間存款率不斷上升。這個現象引發各界關注。

4月11日,中共官方公布經濟數據: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僅0.7%,為2021年9月以來最低漲幅。廣義貨幣(M2)餘額人民幣281.46兆元,年增12.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

M2是指廣義貨幣供給額的衡量數據,涵蓋流動性不高的準貨幣,可以用來衡量整個市場資金的供應量。

中國疫情三年的清零政策,經濟下滑嚴重。隨後中共又是政策大轉彎,目的是為解救疲軟的經濟。然而老百姓不僅沒消費,反而去存款。新增儲蓄將近70兆元創下20年新高,說明消費信心指數下降。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 :「通貨緊縮和高存款同時出現,表示民間對消費採取保守態度,不願意消費,就把錢存在銀行體系當中。對一般人來說,存款是一種美德,可是對經濟學家來說,如果大家都不願意消費,把錢存在銀行帳戶裡頭,那會造成整個經濟失去動能。因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策略,就是希望藉由所謂雙循環來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可是如果高存款,民間消費都起不來,或者投資也起不來的情況之下,那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停滯的情況。」

學者指出,所謂「通縮」是指經濟處於下滑周期,居民收入減少,對各樣物資的需求減少,形成供過於求,產能過剩的局面,於是物價開始下跌。

邱萬鈞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物價水準的資料部分來看,中國在二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往下修的情況,物價指數只有上漲1%,比起一月份物價上漲率2.1%,明顯是低蠻多。而中國人行的目標是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的目標定在3%。所以比起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的目標,目前通貨膨脹率確實呈現比較下修的情況。」

當局努力拉抬經濟的內需成效有限,中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中國眼下的經濟形勢,那就是通縮開始,經濟已經落入衰退。

劉煜輝指出,過去15個月,中共政府高強度的投放了40兆元的M2,仍然沒有阻止經濟滑向通縮。「房地產沒什麼反應,金融資產也沒漲,股票是個存量市場,基金也賣得不好」。他質疑「這麼多錢到哪地方去了?」

根據中共央行數據顯示,中國民間存款率不斷上升,情況引起各界關注。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北京最近剛出來一個數據,北京居民人均存款27萬,那麼很多人就想你這個平均數,我是被平均了,這是個虛假數字。中共從來就不給你公布你的中位數是什麼,他們搞了個平均,這個平均裡面我一個人一千萬,然後剩下九個人都是零光蛋,所以這個數據根本就不能夠拿來做一個經濟研究的參考依據。」

邱萬鈞 :「整體物價上漲下跌與儲蓄增加或減少其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所謂的需求主要是兩個地方,一個是消費,另外一個是投資。存款部份主要是在資金的供給,甚至是我們可以看到人行它有增加貨幣供給的情況。所以廣義的貨幣供給叫做M2它有大幅增加,試圖用貨幣供給增加來刺激經濟。可是現在來講,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屬於需求不足,以至於民間消費和投資裹足不前。」

劉煜輝文章指出,中國當前消費需求端的問題,是家庭部門沒錢。以2021年來看,家庭部門的信貸投放每個月將近1兆元,但今年1至2月,中國家庭部門的信貸總量還不到3000億元。從需求端看,突出矛盾是家庭部門的6個荷包確實癟下去了。

王赫:「六個荷包袋空了是什麼意思?他要買一個房子,年輕人夫婦兩個,加上各自的父母,這不就是六個人嗎?來買一套房,這樣就等於這個家的資金和資產全部都投到房地產上來了,他荷包裡都空了,哪還能消費呢?」

文章最後指出,老百姓不買房,開發商就不會買地,土地創造信用、財政形成收入這一套中國經濟加槓桿的模式就很難重啟。劉煜輝表示,目前中國的宏觀狀態就是「風吹幡不動」,風刮得很大、水放了很多,但經濟沒有反應。

編輯/黃億美 採訪/常春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