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全球製造業大轉移 墨西哥成中企跳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2月26日訊】隨著美中關係多年來持續變冷,脫鉤中共已經是大勢所趨,現在,不僅是外企在大撤退,中國的製造商們也在前仆後繼地離開中國,遷入印度、越南等國家,而在這些國家之外,緊臨美國的墨西哥,也在吸引著大量的中國公司前往投資,那麼,墨西哥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優勢呢?

此外,蘋果供應鏈外移中國的動作,目前已經擴散到中國廠商公司,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蘋果痛下決心、重新布局呢?我們知道,中美貿易戰削弱了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而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催化劑,是促成大規模生產基地轉移的重要因素,這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墨西哥成為進入北美市場的最佳跳板

近些年,不少中國公司意識到了墨西哥的優勢,正在不聲不響地在當地建立生產線,因為只要給商品貼上「墨西哥製造」的標籤,就可以將產品免稅運往美國。

根據墨西哥經濟部的數據,自從2021年10月,新萊昂州的新州長加西亞上任之後,已有將近7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湧入了這個地區,成為繼墨西哥城之後,吸收外資規模最大的州。 其中,中企份額令人關注,2021年,中國企業占據了新萊昂州外國投資的30%,僅次於占比為47%的美國投資。

新萊昂州,位於墨西哥的東北部,因為和美國德州共享邊界,因而占據了地理優勢,被認為是最適合美國市場的供應地。也因此,新萊昂州正在逐漸成為北美市場的「避稅後花園」。

比如,《紐約時報》2月3日的一篇文章報導說,為了避稅和節省運費,去年遷入墨西哥的中國公司敏華控股(Man Wah Holdings Limited),正斥資3億美元在新萊昂州建廠。公司計劃在當地招聘6,000人,年產家具90萬件,大多數產品很可能銷往美國。

對於墨西哥來說,中國公司的進入,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有大量外資湧入,墨西哥自然也樂得坐收漁利。新萊昂州州首府蒙特雷一家投資促進機構的負責人就表示,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後,中國企業就迅速對投資墨西哥產生了興趣。

我們知道,1994年1月1日,為了取消貿易壁壘,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正式生效,這也標誌著,墨西哥正式成為進入北美市場的最佳跳板。

不過,對中國賣家來說,卻多了點插曲。2018年4月4日,也就是這一天,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序幕,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的1,300多種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而在此之前,中國和其它國家的產品進入美國的關稅是3.9%。

從3.9%到25%,翻了幾倍的關稅,促使不少中國製造企業,為了在貿易戰中活下來,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而墨西哥之所以能吸引到中國製造商,就在於它具有「近岸外判」的整體趨勢,所謂「近岸外判」,簡單說,就是企業用相鄰國家的人來完成工作和服務,比如,在美國的許多公司,會把一些工作外判給墨西哥、加拿大。

大家知道,隨著3年前疫情在全球爆發,中國工業被擾亂,港口擁塞,許多在美國設有工廠的企業,出現了亞洲製造的零部件短缺的情況,而為了降低海運不確定性帶來的延期交付風險,以及壓低海運成本,許多公司要求供應商在北美建廠,否則將面臨失去業務的風險。

這種情況下,不少中國廠商把生產線轉移到了墨西哥,這樣不僅可以保住客戶,還能獲得更低的勞動力,降低關稅成本等。

在2019年~2022年期間,從中國到美國的海運貨櫃運輸成本,曾經一度飆漲了3.5倍以上。有的運費漲得更是離譜,從之前的每個貨櫃2,000美元飆升到了2萬美元。

但是,如果從墨西哥運往美國,優勢就會顯露出來。據Shelter公司介紹,正常情況下,一個40呎的貨櫃,在一週的時間內從墨西哥運到美國,花費只需1,800美元,而亞洲國家把貨運到美國,時間要長達3到5週,而且運費要大約4,300美元。

不過,到了今天,隨著美中之間摩擦的加深,轉移生產線以避免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是中國企業要考慮的更重要因素。因為中國的不少企業,不想放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市場。

印度製造」或主導地球未來產品製造

其實,不僅是墨西哥成了中國企業投資的戰略市場。越南、印度也正在加速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各大廠商的製造中心。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共自己「做」出來的結果。

我們看到,近期,隨著美國蘋果公司強力要求供應鏈轉移到越南和印度後,製造基地將會再次大幅度轉移。由於印度人口逐漸超過中國,勞動力低廉,再加上理工和科技人才濟濟,英文能力也優過中國,所以,未來「印度製造」很可能將主導世界產品製造。

多年來,蘋果公司一直依賴中國龐大的製造業網絡,來大規模生產iPhone、iPad和其它流行產品。但在去年,蘋果卻遭受了中共嚴厲「清零」帶來的重大考驗。去年10月時,位於中國鄭州的全球最大的iPhone工廠富士康,先是爆發疫情,11月時,又因為薪資糾紛引發工人抗議,許多員工離廠。蘋果公司也表示,工廠是在「大幅降低產能」的情況下營運。

後來,儘管鄭州工廠的營運恢復正常,但因為當時正好趕到關鍵的假日購物季,供應問題受到影響,打擊了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機型的銷售。這一事件,讓蘋果吃盡了苦頭。2022年,蘋果的股價下跌了將近27%。

今年1月,彭博社報導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說,蘋果供應鏈外移中國的動作,目前已經擴散到中國廠商公司,也就是中國的十幾家蘋果供應商,也已經獲得了在印度擴廠的初步許可,包括AirPods及iPhone的組裝廠立訊精密,鏡頭模組製造商舜宇光學子公司等。不過,印度方面,也可能會要求這些企業尋找印度當地的公司一起合作。

當然,中國的蘋果供應鏈企業外移到印度進行設廠,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這是全球科技「去中化」的趨勢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根據《華爾街日報》先前的報導,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加速在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建立生產線,以降低對鴻海子公司富士康鄭州廠的過度依賴。

陸媒《科技新報》也報導說,這次蘋果公司,強力主導和印度政府清奈工業區的積極接軌,可望在10年後讓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製造。

促成大規模生產基地轉移的催化劑

雖然說,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的中美貿易戰,已經削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促成生產基地大規模轉移的,還有幾個催化劑。

大家可能還記得,2020年初,隨著疫情的爆發,全球陷入一片黑暗與恐慌之中,還上演了口罩大戰,而瘋搶口罩和醫療資源,也讓世界意識到,產品在中國製造的比重越高,越會受制於中共。此外,中共的清零封控,也導致供應鏈斷鏈,這也催化了世界各國,檢討生產過度集中在中國的風險,並開始加速生產線「去中化」的布局,對於這一點,我們剛才提到的蘋果公司,應該是深有體會。

此外,在過去3年的疫情中,全球也都領教了充滿政治色彩的中共經濟學。習近平當局對中國互聯網、房地產、教培等行業的打壓,讓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奄奄一息,中國經濟也跌到了歷史低點。那些在財產和精神上受到雙重創傷的中國企業家們,為了擺脫中共政府的控制,很多人都加入到「潤學」大軍,帶著資金和技術,移居到了海外。而這些散落全球各地的企業家們,也在悄無聲息中,逐漸改變著產業鏈的布局。

現在,北京雖然來了個180度急轉彎,突然結束了清零抗疫,開始為經濟鬆綁,也不再強調經濟的政治指向。但是,習當局的動作並不能真正安撫人心,中共最高層這種拍個腦袋就可以來個逆轉的經濟政策,也成為了另一種催化劑,讓不少外資企業對中國卻步。

根據貨櫃追蹤平台Container xChange的年度調查,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2,600名受訪者裡,有67%的人表示,在中共實施「清零」後,他們已經開始考慮調整供應鏈的布局。

還有一點,我們也觀察到,隨著今年中共經濟政策的調整,一些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經濟會快速回升,正在把資金押注中國。但是,最近幾天發生的事情,或許將成為新的催化劑,改變這些資金走向。

我們看到,氣球事件所引發的輿論戰火還沒有平息,美中關係又因為中共有意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援助而再次陷入危機。2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最高外交官王毅,雖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進行了會面,但緊張局勢不但沒有降,反而又升溫。

隨後,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突然訪問基輔,而在同一時間,王毅也前往莫斯科訪問。在王毅訪俄之前,美歐多國就紛紛警告說,如果北京這樣做,將跨越美歐的紅線,中共將面臨嚴重後果。目前,隨著美歐、中俄兩大超級陣營,地緣政治問題日趨緊張與尖銳的情況下,國際局勢也將隨時發生巨變。

我想,在世界兩大陣營立場更加分明的情況下,聰明的資金自然也會尋找到新的去向。

策劃:宇文銘
撰文:宇文銘
編輯:蔚然
剪輯:曲歌
監製:陳思雨
關注「財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