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共新常委亮相,讓中國研究者大跌眼鏡,就像年初普京出兵烏克蘭讓絕大多數學者的預測落空一樣。這顯示出中共當局的非理性因素急劇上升,以往的遊戲規則被打破,政治地圖正在重寫,黨內派系將另換馬甲暗鬥。本文對新常委名單作三點解讀。
其一,習近平大權獨攬 暗防王趙 政治局常委會成辦事班子
新常委7人中,王滬寧、趙樂際之所以留任,對習都是迎合、順服,或為習的大政方針出謀劃策,或為落實習的旨意大打出手。不過,習對二人仍有防範之心。從見面會出場順序看,趙樂際、王滬寧將分別掌人大、政協,都是虛職,並無實權。當然,上一屆期間,習對二人也是在防範中使用的,具體安排就是不讓王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打破常規,由習的親信、時任中組部陳希接任),趙也無緣新設置的國家監委主任職位(給了副手楊曉渡,也是習的心腹)。
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新入常,四人全部是「習家軍」,可稱習的嫡系。李強應出任國務院總理,但李強並無中央工作資歷,這就打破了近幾十年從副總理中遞升總理的規矩。習近平為什麼非要選擇李強當總理呢?竊以為,一方面習家軍中無人有完備資歷,李強相對條件最好;另一方面,習也藉此宣告:事都在我這兒定了,剩下的只是如何執行好的問題了,我選擇誰誰就行。規矩都是人設置的,我當然也能改換了。(國際評論則稱:習「一個人的極權統治現在已經完成」,「即使誰將成為總理,也不再那麼重要」,「經濟政策將不再是技術官僚政策制定,而是屈服於『政治』」。)
第二,習家軍內爭已顯 丁薛祥成習潛在接班人
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四人入常,可熱門人物陳敏爾為什麼落選?這就需要分析習家軍的構成和習近平屬意之人了。
五年前,十九大班子一出來,港媒稱習家軍是「新四軍」,包括「之江新軍」(以重慶書記陳敏爾、上海書記李強等等為代表的浙江出身幹部)、「閩江新軍」(以中組部長陳希、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等等為代表的福建官員)、「新西北軍」(以栗戰書、廣東書記李希、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等等為代表的與習近平有同鄉之誼和家族淵源的陝甘幹部)、和「浦江新軍」(意指被收編的「上海幫」);此外,還有新收編的「大軍工系」(如袁家軍、張國清、馬興瑞等等)。這麼龐雜的隊伍,二十大上,習如何定奪呢?
從常委名單來看,丁薛祥被當作潛在接班人。首先,從年齡看,蔡奇(1955年生)、李希(1956年生),只能任一屆常委,(如果有的話)二十一大必下(這樣安排也有考量習家軍內部平衡的因素);李強(1959年生)去留兩可,丁薛祥(1962年生)則必留。其次,以丁薛祥的資歷講,接王滬寧的位置執掌中央書記處,比較合適,卻被安排當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這就是一副培養接班人的架勢。再次,為了避免「爭儲」,特意不讓陳敏爾(1960年生)入常,否則二十一大習家軍內部不就打得一塌糊塗了?
國際主流媒體說新一屆常委中「沒有一個人具備成為潛在接班人的年齡和經驗組合」,丁薛祥的缺陷之一是從未主政一方,未擔任過省級一把手職位,這是準確的。但習顯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難題。丁薛祥如果可堪造就,就會從潛在的接班人變成明顯的繼任者。
其三,「團派」團滅 習在刻意消除「派系共治」 要打「清一色」
二十大最具標誌性的事件,是閉幕式上胡錦濤被不情願地帶出會場。從海外媒體記者發布的視頻和照片看,胡的離場不是身體原因,是因胡與栗戰書起了爭執。爭執什麼?成謎。
閉幕式後發布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名單中,李克強、汪洋落榜。李克強不稀奇,震驚外界的是汪洋也無留任。當時,新常委名單尚未發布,外界猜測「團派」會不會是以李、汪退下換取胡春華入常(因胡在中委名單內)?但是,一中全會公報,胡春華連政治局委員的職位都沒有保住。「團派」至此團滅。
大家知道,中共黨史一直有個「山頭主義」問題。毛澤東的政策是「承認山頭、削弱山頭」,1973年讓鄧小平主持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鄧小平時代以來,中共演變為寡頭政治,太子黨(「紅二代」)、團派、江派主導政局。習近平上台十年,重創江派,削弱團派。習的目標是「消滅山頭」。二十大終於如願。政治局委員原本25人,因為胡錦濤被帶離事件,臨時拿下胡春華,就變成24人了,清一色習家軍(其中有沒有「兩面人」是另一個問題)。
結語
習的政治企圖心超過了毛澤東、鄧小平,但是習的資歷、聲望、功績、能力、勢力卻無法與毛、鄧並肩,習實際上是使自己處於空前的危機中。一方面,反習勢力不是不動,而是在等機會,要一擊而中;另一方面,黨內外、國內外對習當局、對中共都不抱幻想,解體中共的「三退」運動氣勢如虹,美國在積極備戰台海。因此,可以預料,中共將在覆滅的道路上狂奔。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