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財政赤字達萬億美元 中國經濟承壓增大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7日訊】中國各省的財政赤字已達1萬億美元,這不僅限制了各省用於基礎設施、減稅緩費的財政力道,也將為2023年的中國經濟帶來沉重壓力。

路透社指出(鏈結),今年前8個月之內,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的財政赤字為6.74萬億元人民幣(約9,480億美元),對照過去10年的地方政府統計數據,這至少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赤字,其中人口眾多的四川、河南、湖南和廣東財政缺口最高。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但在中共持續要求房企「去槓桿」後,許多大型開發商出現流動性問題,陷入債務危機,這使土地出讓金下滑,嚴重削弱了地方財政。

土地出讓金是中國地方政府最大的非稅收收入來源。在中國,土地出讓指的是地方政府將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權出租給企業。2021年土地出讓金占地方政府收入的41.6%左右,若將土地產生的稅收一併考慮在內,這一數額還會增加。(了解更多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各項稅收收入下降,加上COVID-19限制帶來的各項支出,使這種情況更加惡化。

地方政府還必須在未來幾個月內支付債務,這預示著更艱困的財政困境。許多地方政府已進行減薪、減員、降低補貼(了解更多),甚至施加不成比例的高額罰款來應對預算短缺。(了解更多

路透社稱,山東、山西、河南、浙江等省以及天津市由於財政壓力,近幾個月來開始削減政府機構的預算人數。根據中國財經媒體「第一財經」統計,1月到7月,地方政府的罰款收入同比增長了10.4%。

據統計,前8個月政府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8.5%,至3.37萬億人民幣。穆迪的分析師Jennifer A. Wong說:「隨著今年經濟增長放緩,我們預計地區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仍將很大,這反映了房地產市場放緩和冠狀病毒衝擊的揮之不去的影響。」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警告,中共當局必須擴大財政赤字,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仍是基礎設施支出和穩定房地產市場。他表示,地方政府債務上限也應提高,以便出售更多的債券來滿足「意外需求」。

他認為,中國明年的預算赤字需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以應對加劇的財政壓力。

羅志恆認為,地方政府的到期債務在2023年將達到頂峰,這使他們面臨資金流動性困境。

他說,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一些到期債務,今年和明年對地方政府來說將是壓力最大的。

據穆迪8月份的一份報告,經濟實力較弱的省份約有3,800億元的在岸LGFV債券將在未來12個月內到期償還。

華寶信託(Hwabao Trust)駐上海經濟學家聶文(Nie Wen)說,這種財政限制,再加上出口減弱、對消費信心不足,以及包括俄烏戰爭在內的外部不確定性,將增加決策者在2023年支撐經濟的壓力。

財政壓力正在削減一些家庭的收入,這對消費和更廣泛的增長來說是一個警訊。

「由於地方財政負擔非常重,去年我的年收入被削減了27%,約8萬人民幣。」重慶一家政府機構的一位高姓員工告訴路透社。

該員工補充說:「我們的領導這幾天非常著急,因為他們說目前的財政撥款根本不夠用。無計可施之下,他們不得不再向地方財政部門要錢。」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