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兩大黨媒掐架 透高層在角力

據海外傳言,萬眾矚目的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閉門會很熱鬧,斗的很激烈。是否如此,筆者不知道,但與會的中央委員們和黨內靈通人士一定是非常清楚。不過,10月11日中共兩大黨媒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的高調掐架,似乎在佐證這樣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當日,人民日報率先發表署名「仲音」的評論文章:「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氣勢洶洶的標題嚇壞了不少國人,不少人哀嘆「這日子啥時是個頭啊」。

文章首先稱「疫情是一場大考,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平穩健康。」「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加上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放鬆防控勢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風險加大,一旦形成規模性反彈,疫情蔓延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衝擊,最終付出的代價會更高,損失會更大。」其後就是一如既往的邏輯混亂的為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的辯解之詞,不再細說。

這個說辭很明顯就是錯的。試問,一個高度傳染性但致死率低的病毒怎樣才能防得住?中國大陸此起彼伏的疫情不早已印證了這一點嗎?被防住的顯然不是病毒,而是百姓。因為防住了百姓,人員缺乏流動,經濟反而更加糟糕,經濟糟糕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大量人員失業,而沒有了工作的百姓自然沒了錢,沒了錢的生活又如何能平安呢?沒有了平安生活的百姓,社會能發展嗎?這樣的社會算得上健康嗎?

而且,根據10月6日中共疾控中心英文週報發布的8月國家法定傳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數據,因艾滋病死亡2106例,肺結核死亡365例,丙肝死亡45例……流感死亡3例,新冠死亡0例。現在那麼多人感染的中共病毒,卻是零死亡率,而死於封控的卻達幾百乃至上千人。如此比照,哪個對社會的衝擊最大?哪個讓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不用說,就是「動態清零」政策。

中共當局看不到清零政策引得怨聲載道嗎?看不到民不聊生嗎?看不到世界與之漸行漸遠嗎?看不到很多外資正在離開中國嗎?顯然不是看不到,是因為「動態清零」政策來自於習近平的決定,其曾在幾次政治局會議和公開場合要求堅持這一政策,甚至要「毫不動搖」。因此維護清零政策,就是在維護習的權威。

很明顯,人民日報在七中全會期間釋放「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的信號,就是要向外界表明習近平的權威,表明習在會議上已經占據了上風。這樣的信號讓很多觀望的人們有些失望。

然而,就在人民日報發表這篇文章後不久,光明日報卻迅速推出另一篇針鋒相對的文章:堅持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文章儘管提到了「動態清零」政策,但卻表示要「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確保交通網絡暢通有序」,「科學精準劃定風險區域並進行動態調整」,而這些都是李克強曾經的指示。

眾所周知,主管經濟的李克強一直對「動態清零」政策不感冒,在防疫問題上與習的不同調,而且在多次講話中都不提及。在今年5月25日李克強在召開的十萬官員參加的經濟大會上透露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的大盤已經出了大問題,而且李還暗示,當今經濟出現嚴重下滑問題與極端防控有著直接關聯,這就是在暗批習的清零政策。為了推動經濟發展,李不但推出眾多刺激經濟措施,還令國務院衛健委還發布「防疫九不准」,禁止醫保負擔核酸檢測費用等,削弱極端防控對經濟的影響。

明白了大背景,就可以明白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兩篇針鋒相對的文章掐架,是背後兩股勢力,即挺習人馬和挺李勢力的角力。大家要知道,這兩份報紙都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而光明日報的讀者對象定位主要是知識分子,其是當年率先轉發鄧小平南巡講話的中央黨媒,而且是沒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任何批准的。

如今光明日報似乎要再次充噹噹年的角色,而其能夠發出這樣與人民日報針鋒相對的文章,應該不是李克強一人之力能夠做到的,其背後或是有中共元老或是有政治局其他常委的支持,而且更有可能是中共元老。

可以說,兩篇黨媒掐架文章,折射的就是習的連任之路並不平坦,七中全會應該是劍拔弩張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