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黨史專家司馬璐揭祕中共(16):毛周之爭(上)

整理:袁斌

中共黨史一向把毛澤東周恩來說成是合作無間的「親密戰友」, 司馬璐認為,這種說法掩蓋了毛周之間的矛盾與殘酷鬥爭」,「如果不拆穿這個大謊話,我們無法認清這個黨的真面目。」

司馬璐說,「在中共黨內鬥爭中,從六大以後,毛澤東周恩來的鬥爭是主流。中共沒有王明路線,所謂王明路線就是國際路線,根據共產國際指示由王明傳達,由周恩來具體執行的路線,王明路線也可以解釋為周恩來路線。」

要了解毛周鬥爭的由來,首先就得了解中共六大以後黨內的現狀。簡單的講,周恩來和毛澤東可以說是當時中共內部的兩大勢力。

熟悉中共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共是蘇共的兒子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中共的早期歷史中,共產國際就是中共的太上皇,中共的一切都必須聽命於共產國際。而周恩來恰恰就是共產國際在中共黨內一手扶植的國際派代表人物。「六大以後,周恩來是中共中央的實際負責人,無論誰掛名總書記,當家的總是周恩來,無論共產國際有什麼風浪,誰倒了誰上台,周恩來在中共的地位是不倒的。」司馬璐說。而毛澤東,秋收暴動後雖然從昔日的農民運動領袖,逐漸成為中共游擊戰爭中最大的實力派領導。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有了黨權要奪軍權,他的主要對手是毛澤東,毛澤東有了軍權要奪黨權,他的主要對手是周恩來,矛盾和鬥爭由此產生。

在雙方鬥爭的早期階段,周恩來明顯占優優勢。因為毛的力量當時主要在紅軍與根據地,有局限性,而周恩來的力量則遍及全國,他掌握中共中央最高的人事任免大權,不僅領導白區組織,也直接指揮蘇區的黨軍政工作。

「當年毛周雙方,毛在蘇區堅拒周的『調虎離山』之計,周奈何不了毛。周則奔走於上海、莫斯科之間,自持有『毛子』(當年毛派都貶稱共產國際代表為『毛子』)支持,毛也奈何不了周。後來周恩來到了江兩,周鬥毛,毛鬥周,你來我往,互有斬獲,到遵義會議一役,毛把周摔倒了。」司馬璐說。

話說毛澤東殺了他的恩人也是心腹之患的袁文才、王佐以後,成了閩贛蘇區的最大力量。為了削弱毛的勢力,1929 年 2 月,周恩來以中央軍委名義,給紅四軍前委信,史稱「中央二月來信」,命令朱德、毛澤東離開紅四軍到上海。當時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前委書記,陳毅為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要朱毛離開,主要是針對毛的。按當時紅軍的體制,毛的前委書記權力高於軍長朱德。朱德對周恩來的「二月來信」表示接受。毛澤東則拒絕。

調虎離山沒成。是年5 月,周恩來又派劉安恭為紅四軍軍委主席,並指示毛澤東的前委須受劉安恭的軍委領導,因為軍委直接代表周恩來的中央軍委。

6 月 22 日,紅四軍七大在福建龍巖舉行。會議由陳毅主持。劉安恭代表周恩來致詞,劉說,「毛澤東在紅四軍的權力過於集中,不服從中央,拒絕中央『二月來信』違反黨的紀律,代表中央軍委宣布毛澤東在前委暫時停止職權。」會上,毛澤東嚷著要去莫斯科告狀。劉安恭說:「可以,可以,你直接找馬克思告狀更好。」

在江西蘇區,周恩來與毛澤東為了爭取紅軍的控制權反覆交鋒。1930 年 9 月三中全會時,周恩來在傳達共產國際精神的報告中說:「今後中央的工作以蘇區紅軍為重點,成立蘇區中央局,統一中央對蘇區和紅軍的領導。」

9 月 30 日,周恩來在中央軍委又說:「成立工農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蘇區的最高指揮機關」,所有各蘇區軍委應受中共中央軍委指揮。這就使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在江西蘇區短兵相接了。

1931 年底,周恩來到達江西蘇區,出任蘇區中央局書記。於是,周恩來和毛澤東的鬥爭,就更進入短兵相接了。

「周恩來到蘇區直接掌握紅軍指揮權後,毛澤東多數是處於挨批挨罵的地位,毛澤東被批的最主要的一條是,毛是一個逃跑主義者。整個蘇區反圍剿的過程中,周的進攻路線與毛的逃跑路線的鬥爭之爭。周在進攻中不斷消耗自己的力量,毛在逃跑中不斷積蓄自己的力量,這是毛澤東與周恩來在江西蘇區軍事路線鬥爭中的大槪形勢。」 司馬璐說。

1932 年 10 月,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舉行擴大會議。史稱「寧都會議」,這是中共歷史上著名的一次由周恩來親自主持的反毛會議。據《周恩來年譜》記載,10 月上旬,「會議過程中,『開展了中央局從未有過的反傾向的鬥爭』……集中批評了毛澤東。」寧都會議通過「批准毛(澤東)同志暫時請病假。」據賀子珍回憶中說,當時毛澤東對她說:「他們說我右傾機會主義,把我的軍內職務撤了,不讓我管軍隊……」後來他又補充了一句「我會回來的」。

1932 年底,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人秦邦憲、張聞天、陳雲、楊尙昆都從上海撤退到江西蘇區,周恩來這時的職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局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紅軍總政委,仍然是黨和蘇區的第一號人物。

1934 年 1 月 15 日,中共舉行六屆五中全會,選出周恩來、秦邦憲、項英、陳雲、張聞天五人為政治局常委,毛澤東連中央委員也沒有當上。而且,根據周的提議,他還受到了「嚴重警告」。

當年的春天,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領導決定放棄蘇區北逃,成立了一個由周恩來、秦邦憲、李德組成的最高指揮機構「三人團」。所謂「三人團」者,其實是周恩來一人拍板。

北逃的路上,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三個人同被編在中央縱隊。王稼祥初到蘇區時本來是反毛的,後來他在擔任總政治部主任期間,對他的頂頭上司總政委周恩來產生反感,認為毛比周老實。張聞天感到自己身為中央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突圍前動員布置,周恩來發號施令,他奉命行事,有意見而不敢言。這三人一路同行,王稼祥放言高論,毛澤東沉潛觀察,張聞天經不起王、毛對他的諡美之詞,於是彼此「交心」,成為另一個「三人團」。逃竄路上,毛派「三人團」和中央的「三人團」一直在鬥。

由於中央「三人團」指揮不斷失誤,北逃路上紅軍上下怨聲四起,毛派趁機奪權。1935 年 1月1 月 15日至 17 日,中共在遵義舉行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會上,毛派的「三人團」終於扳倒了中央的「三人團」,奪權成功。遵義會議決議宣布,原先的三人團解散,補選毛澤東接替項英為政治局常委。

不過,毛澤東從周恩來手上奪得軍權,並非一次完成,其中阻力重重,幾經反覆。毛、周之間,毛澤東與王稼祥、張聞天之間,矛盾不斷出現轉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 月 5 日,會理會議中,秦邦憲被正式撤職,張聞天接秦為黨的總負責人(總書記)。2 月 18 日,中共中央決議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實際上是,周恩來是毛澤東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3 月 11 日,以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為中心的新的三人團成立。8 月上旬,周恩來病倒。8 月 19 日,中共中央正式通過由毛澤東接管周恩來有關軍事上的全部職權。以後周實際上成了毛澤東的參謀長。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