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有利論」出台 中共意欲何為?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31日訊】近日,中國歷史研究院,發表文章《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為「閉關鎖國」翻案,引發熱議。分析認為,此舉有為現實政治服務之嫌。

8月24日,中科院下屬的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最近發表文章《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文章對「閉關鎖國」作出了新解讀,認為明清時期所採取的措施,是為了防範西方殖民侵略的「自主限關」,具有合理性。

《北京之春》雜誌主編&中國問題專家胡平:「共產黨它發現它原來那套謊言不適用於今天了,那麼它就要對過去的歷史重新竄改。所以當年早些,共產黨它在講清末明初那段歷史的時候,對所謂當初政府採取的這種閉關鎖國還是持批評態度的,可現在它為了維護它自己政權的需要,它就要做一個重新的評價。」

時事評論員王赫:「這個課題組的負責人高翔,是個正部級的官員,所以這篇研究報告的出台,在某種程度上,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一個學術研究,它是有它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在中共的歷史上,它一直有一個『影射史學』的傳統。那麼現在,中共的國際處境非常的糟糕,它這時候被迫要向內部收縮,所以它就是為中共的自我封閉,自主限關,來做一個歷史上的這麼一個認證。」

全球爆發情後,中共堅持「動態清零」,基本上「與世隔絕」,經濟上提出「內循環」。海內外質疑,中共正在關閉國門,與世界脫鉤。但中共繼續打出「改革開放」的旗幟,強調「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

胡平:「 因為它也發現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對中國也是有益的。所以它並不是要完全回到閉關鎖國的狀態,但是它確實會有選擇性的,在有一些方面,會壓縮原來的開放程度。這方面當然也有它一部分主動的,一部分被動的。是因為它要加入全球的這種經濟文化的合作,而它又不願意去履行在這種經濟合作中一些必須遵守的規則。那麼它當然就受到別人的抵制,它就必須得自己關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讓它就是比較主動的降低對外開放的程度,這當然是由於中國政府它自己的專制性質,它需要控制思想。」

王赫:「但是他打的口號肯定說是,我要實現國際安全,我要在這方面體現國家主權,我要在有關方面進行防範。」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這篇文章恰巧在北戴河會議後出台,中共的政治老人很可能在會議中對習近平提出了批評,對他的連任構成了阻力;習近平為此要作輿論準備。

王赫:「這個報告出台,它的直接的效果,就是針對即將召開的二十大。二十大的主題,二十大的報告裡面,一些結論會產生一些微妙的影響。」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韓霏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