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28日訊】中共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惡果顯現。今年上半年,八家上市餐飲公司中僅3家盈利;餐飲企業消失了37萬家;電影院票房慘淡;購物中心空置率上升;居民消費力持續萎縮。
據餐飲老闆內參網站稱,在已經公布業績的八家餐飲上市公司當中,沒有一家實現營收和淨利潤雙漲,只有3家賺得淨利潤,只有一家實現淨利潤同比上升。那些在疫情的頭兩年還能夠「勉強盈利或是實現盈虧平衡」的上市企業,在今年上半年也都撐不住了。
跟去年同期相比,盈利大幅下降的餐飲上市公司有3家:海底撈、呷哺呷哺和奈雪的茶,分別下降370.5%,495.8%和244.8%。
海底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達到2.61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3800萬美元)。該公司在分析原因時提到,因「上半年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部分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服務。
而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達到2.8億元(4100萬美元)。該公司在分析原因時,同樣出現了「因疫情因素,無法充分營業」的信息。呷哺呷哺所在的116個城市中,受到疫情波及的有92個,占比約79%。
餐飲企業出現倒閉潮
大型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淒慘,小型餐飲店乾脆關門大吉。根據企查查數據,2022年上半年,共註銷吊銷37.3萬家餐飲企業,僅半年就超過了2020全年的32萬家。
在這些關門的餐飲企業當中,不乏名牌企業。
例如,曾摘下「世界最佳餐廳酒吧」稱號的Sober Company酒吧,從2017年開業至今,連續6年入圍亞洲50佳酒吧榜單,連續3年入圍全球50佳酒吧榜單,並保持著「中國大陸最佳酒吧」的頭銜,卻在6月25日突然宣布停止營業。
還有立志打造中國肯德基的快餐品牌——東方既白。它誕生於2004年,在巔峰時期,曾經開出一百家門店,卻在2022年3月1日宣布停止運營,關閉了僅剩的五家門店。
餐飲業凋零,是中共在疫情下施行嚴厲清零政策的惡果。
今年四月,中國最大的城市,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進行了為期數週的封城。企業和工廠關閉,街道空無一人。
同月,北京朝陽區南部一個約一平方英里的區域也被封鎖,公寓樓的居民被要求不要離家。附近的服裝店、便利店、餐館和許多商店停業。朝陽區還下令所有350萬居民必須在五天內接受3次病毒核酸檢測。
中國經濟學者段紹譯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太小題大作了。不需要過度的防範,過猶不及。(過度防疫)造成餐飲行業大量倒閉和利潤減少。其實中共政府過度的疫情防範政策,「影響的不只是餐飲行業。餐飲行業是首當其衝」。
不只是餐飲行業蕭條
今年3月,中共國家電影局發布《關於從嚴抓好電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一律不開放,低風險地區營業電影院嚴格執行上座率不超過75%的要求。
結果,影院暫停營業,大量電影撤檔,票房冷淡,電影市場跌落低谷。根據萬達電影第一季度數據,票房19.4億元(2.82億美元),同比下降14.3%;營收34.61億元(5.04億美元),同比減少16%;淨利潤4498.87萬元(654.69萬美元),減少91.42%。
「動不動就封城,沒有48小時核酸檢測不能進門,像這些政策都造成了商業的蕭條,甚至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段紹譯表示。
他舉例說:「深圳很多地方的寫字樓,空置率越來越高。有些寫字樓的租金下降了30%~50%,原來兩百塊一平方米的寫字樓,現在變成了一百一、一百二或一百五。」
根據CAIC(中國房地產資管信息服務平台)數據,2022年上半年,重點9城市購物中心的客流量下滑了10%~30%,而商場的空置率不斷上升。在CAIC監測的7個城市當中,武漢空置率達到9.3%,是最高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武漢,空置率均超過5%的警戒線。
而贏商網的數據則描繪出更加嚴峻的畫面。該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重點12城市的平均空置率達13.4%,環比增長了22.9%;而開關店比例跌至0.86,遠低於2021上半年的1.21及下半年的1.43。
居民消費能力越來越差
餐飲業、電影院及購物中心的表現都比去年同期惡化,原因為何?段紹譯說,這是因為過去3年的嚴厲清零政策造成居民消費能力越來越差。
「(政府)這幾年一直過分地防範疫情,造成各行各業營收下降,繼而造成居民收入下降。收入下降使得他們消費能力下降,要他們去消費,他們也沒有錢消費。(過度防疫)這幾年給中國經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副主任朱鶴和中國金融40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盛中明的研究表明,防疫大概能解釋當前居民消費需求缺口中的20%~25%,居民收入不足才是制約消費的主要因素。
朱鶴和盛中明也比較了美國和中國的居民在疫情之下消費能力的不同。文章說,疫情發生之後,美國政府針對居民提供了大規模財政補貼,穩住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穩住了居民的購買能力。因此,美國居民的商品消費早在2020年6月就回到了趨勢水平,此後一直保持在趨勢水平之上。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