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洩 —— 一名大學生的覺醒之路(二)

屠生

(二)

1、 生理、物質疾苦 玩命學習

作為一名學生,我就先從我不堪回首的學習生涯開始說起吧。
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之大,眾人皆知。

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我們便需要背上塞滿各種課本習題冊的書包,去學校進行了七八小時的課程學習後,回家還要做幾個小時的家庭作業。根據我的兒時記憶和偶爾幾次的和小學生的接觸,差不多四五六年紀的學生,在工作日的家庭作業,如果要全部按黑板上的要求認真完成的話,至少需要全神貫注三四個小時,週末作業當然更多。

體育,音樂這類不需要考試的課程,可以被文化課老師義正言辭地占用。且不談是否真的下雨或有特殊情況,什麼快期末考試啦,上次考試平均分比隔壁班低啦,都可以成為他們正大光明占課的理由。甚至體育或音樂老師已經進了教室開始上課,數學老師也可以毫不尷尬地笑著來把他們「請」走,然後改上數學課。

週末,他們可能被安排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中國的家長,一直都有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思想,一方面,他們崇尚西方的教育,希望培養孩子的興趣,砸錢給他們學一些感興趣的東西,另一方面,學校教育的課程卻又不能讓他們落下,於是,孩子們的時間便被書本填滿。他們在本應是快樂玩耍,發掘興趣的年紀,便背負了沉重的壓力。到了中學,尤其是初三,高中,他們要面臨中考,高考。

中學時,我們被繁重的課業壓著,在我們情竇初開的年紀,為了我們的成績,我們不被允許談戀愛,更不能把手機帶到學校,直到高中畢業,我才有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

大概初二初三之後,我的個人意識愈發覺醒,堅持認為,除非自願,喜歡,人一天撐死只應該學習、工作8小時,剩下的,是他們應該享有的休息,娛樂的時間。可是,我們一天光呆在學校的時間就接近十小時,回家伴隨我們的,是各種課程的作業,除了睡覺,吃飯,我們就幾乎沒有閒暇的時間了。週末,N門學科,數不清的試卷再加上其他一些有的沒的的作業。就算把答案給你抄都能抄上兩個鐘頭。

後來,我如願考上了當地比較好的一所高中(或者說高考成績比較好的一所高中),然後我的世界,就和許多不愛「學習」的學生說再見了,在這裡,「乖寶寶」多了很多,甚至有人,年紀輕輕就有了白頭髮。你不「學」,彷彿就是另類。

學校的作息也很離譜,早上六點多到教室,晚上十點多下自習。假期短得可憐。

每到假期,老師們會布置巨額的作業,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很經典的解釋:假期是讓你換個地方學習的,是讓你實現彎道超車的(在高中,學生的成績競爭異常激烈)。

中國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因為光被動的學習就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片刻的休閒娛樂都是奢侈。即便如此,還真有不少人能一天認真「學」16個小時,他們真的能吃苦,真的勤勞,真的上進,這方面我很佩服他們。

傻x題目

可是,他們所謂的學習,所謂的努力,所謂的勤奮是什麼呢?是反覆地刷題,鑽研怎麼解題,是怎麼養成和參考答案一樣的思維模式,是怎麼考高分。

我有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學生的題目:「種子,小草,大樹,哪個會生長?」常人看來這三個都會生長,對不對?可答案是小草。因為:種子會發芽,小草會生長,大樹會開枝散葉。明明三個答案都是對的,但是你必須照著參考答案的思維,選擇參考答案會選擇的答案。這種題目很可笑是吧,但是,像這種你需要去記住答案的題目,在我的學習生涯中,並不罕見。

像高中的閱讀理解,讓你去揣摩作者的用意,想法這樣的題目,就連原作者來作答,得分居然都會比一個普通的熟悉答題套路的學生得分低得多。因為作答的學生要比一個原作者想得多得多。

以數學為例,一些相對聰明的,「勤奮」的學生,為了解決一些難題,他們要把種種題型,種種解題方法記下來,至少也要記在腦子裡,甚至不少人連「某某公式」「某某定理」「某某法則」這樣的我看到就煩的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然後,通過這種「熟練的掌握」來應對那些原本需要他們隨機應變,發揮創造性的題目,因為大家都記住了怎麼解題了,那這些題目就失去了考驗的價值,僅僅只能檢測你知不知道這個題目的解法。

這種學習模式真的令我噁心至極。

他們的教育,注重的不是培養你的創造性,不是鼓勵你去無中生有,而是舉一反三,讓你去模仿,去記憶,去考高分。因為,即使你是一個思維奇特,創造性強,很聰明的學生,如果不去刷題,不去記憶,不去模仿,你也考不過那些早有準備,看到題目就知道用什麼方法的「勤奮」的學生。

但是,大家都一起廢寢忘食地「努力」,卻沒有創造任何價值,大學的名額還是那麼多,幹嘛要大家都拚命,而不是大家都輕鬆呢?為什麼大家都得熬到12點,熬到凌晨,而不是大家都在8點鐘就早早結束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呢?為什麼國外的學生就沒有中國娃這麼拚命呢?

應試教育,功利性學習占據了我的青春。

形成應試教育的必然

可是,明明大家都知道應試教育不好,教育部也想加強素質教育,也想給學生們減壓,也想讓學生全面發展,可是,如果學校,老師真這麼做,不那麼重視成績,不布置多少作業,家長們能同意嗎?他們以後要面對的生存壓力,能允許嗎?他們要拚命學習,拚命考高分,拚命提高自己的學歷,不斷證明自己,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是生存!的機會,才能超過普通人,在餬口的基礎上過的舒適些,多些休閒與娛樂。

看到分數,成績對學子們的重要性,「教育」產業蓬勃發展,大家一起去研究怎麼考高分,怎麼解題,研究「套路」、「模板」,把原本活靈活現考驗能力的題目的各種形式總結下來,衍生了各式各樣的參考書,數不清的習題課、晚自習。然後,高考的題目一年比一年難,分數線一年比一年高。

難道高考的目的,不是選拔人才麼,可是,這些學生,能夠一天「學」16個小時,反覆做刷題、鑽研解題這樣的我認為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事(除了讓自己多死些腦細胞,增加以後禿頂的概率),去把自己的思維僵化得和參考答案一樣,通過這種我認為屬於不正當競爭的方式,去爭搶被名校錄取的機會?

我高三時,七八十人的班級,上課時不戴眼鏡的人數屈指可數。

然後,現在的中國,創造力幾乎為零,模仿,抄襲卻無人能及。他們的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就睡眠不足,近視率僅次於日本。

國際數學競賽全是中國娃,冠軍卻出家當了和尚,外國的亞軍獲取了諾貝爾獎。

初高中生迫於學習壓力跳樓的案例比比皆是。

他們不是有自己的思想,有創造力的人,而是被你們培養成了機械。他們從小便受到學習(或者說野蠻的爭搶)的壓力,因為他們長大還要受生存的壓力。

他們這麼拚命地學習,不是為了獲取知識,也真沒幾個是為了中華的崛起而讀書,還不是生活所逼,想考個好大學(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會選擇高考復讀,敢把「中國式的高三」再過一遍),想多賺些錢,過的舒服些。或者,從另一種層面看,被中共奴役的舒服些。「奴役」這個詞,我認為我用得很恰當,因為這是被壓迫的,被逼的。

為何中國人能如此的「勤勞」,把幹勁全花在刷題,鑽研怎麼考試這樣的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種在我看來等同於原始社會的野蠻的爭搶,去搶奪被名校錄取的機會,因為只有如此,抓住高考這個翻身的機會,他們才能被奴役的相對輕鬆,不用為了生計奔波,才能奪取「做人」的資格,才能「只」需要辛苦工作幾十年就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一切都是源於你共黨對人民最基本的物質生活的剝削。

大陸房價

雖然中共對民眾以各種方式把中共國展現得像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可本質還是監獄!人民生活的累,壓力的大是實實在在的呀!(他們偶爾有的人能了解到西方工作輕鬆,有大把休閒時間去玩,還享有高工資高福利,認為這不可思議,他們哪來這麼多錢?)

恩格爾係數貌似在中國並不管用。

我一個親戚家,每月收入大概兩三萬人民幣,(這已經是中國大部分人月工資的好幾倍了)。他們一家六口,每月在吃喝上只花了大概3000元,就算把奶粉,尿不濕的錢算上,也就只占收入的1/5,應該算是最富裕的那批人了。可實際呢,每月,光房貸就要還一萬(房子是100平出頭的房子,5個人住).小孩上的私立幼兒園,一年學費近兩萬,還要上興趣班。水電煤氣物業費,每月三千。這麼算來,每月的固定開銷高達兩萬。有一次,小孩患重感冒,在醫院一個月就要燒上萬塊。我算是對吃的東西比較挑剔的那種人,在他們家吃飯,我會覺得好「寒酸」,每次只有一兩道葷菜,還未必合我胃口。他家一年到頭幾乎不去下館子,娛樂活動也就止於在家滑滑平板,玩玩手機,下樓溜達溜達。

之前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相比那些發達國家,中國人拿著低收入,房子用的是比別人劣質便宜的材料,建築工人是比別人廉價的勞動力,住的是單元樓,相對占地面積更少,人口密度也不及日本那些國家,為什麼有些地方房價甚至能比那些發達國家的還要貴?如果房地產是如此的暴利,為什麼從來沒有房地產商去降低一半房價去吸引大批的購房者?

然後我去了解了一下,在中國,買100萬元的房子,大概70萬是不歸開發商的。要給公家,也就是中共。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你一套房子,二十幾萬的建築成本,本來可以標價三十萬的,為了要向中共買地,支付高額的稅收,或者吃拿卡要各種疏通打點,活生生要百姓多付兩三倍的價錢?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剝削嗎?老百姓買房子等於要被中共狠狠宰一頓。原來這個公有制的公,指的不是14億百姓,指的是共產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個沿海城市(還不是一線城市)的房價能超過美國芝加哥。諾貝爾講得主莫言,在北京買不起房。

最為勤勞的中國人,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勞動,卻只能拿別人十分之一的工資,買質量更差,沒有裝修,實際面積缺斤少兩(在中國買房有公占面積這一說),反而價錢更貴的房子,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嗎。錢都去哪了?(中共的貪腐,宣傳維穩費,對外大撒幣,供養黨衛軍……)

中國房子值不到賣的價錢,中共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買這些不值得的房子以坐等收益的人的感受與支持不肯下調房價,剝削百姓。寧可房子空放著不賣出去,讓百姓承受本不應是他們的工資支付的房價。百姓辛苦工作卻要把一半的收入還房貸,有兩三套房的房東便可以逍遙自在的出國旅行,收租帶來的收益便可以使他們過的很滋潤。

可是,明明溫飽住房應該是現代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啊,中國人卻需要把這種最基本的需求當成追求,青年人,要承受無與倫比的壓力,拿著低工資,支付子女的教育、生活費用,還高額房貸,有的人,還需要承擔老人的醫療費用。(然而主播,直播時連房價都不能討論,否則會被封禁)

中共官媒展現給百姓的是中國經濟每年都在增長,請問,如果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不上物價的增長速度,那他們是更窮了還是更富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是更豐富了還是更貧瘠了?

百姓疾苦,上學,醫療

一天下午,我做完社會實踐活動,去食堂買飯吃。那時候還早,來吃飯的人不多。我在一個空空如也的窗口前點了一份飯,飯菜不貴,十來塊錢。收錢的是個五十來歲的婦女。在中國,尤其是大學校園,幾乎全是手機支付。當我打開付款碼準備付款時,收款者偷偷掏出一個二維碼,說,掃這個,給你便宜點。「為什麼?」疑問脫口而出,但是我馬上意識到了什麼。「不為什麼。」說罷,她輸入了付款金額,我如往常一樣在條碼掃描器前以原價付了款。也許是耳機裡的歌有點抑鬱,等餐時,我有些哽咽。

他們吃不飽嗎?穿不暖嗎?還是兒子結婚需要彩禮,需要買房買車,還是窮怕了……

唉……

我要是說中國沒有社會福利,也許有人會反駁:他們有醫保,很多醫療項目都能報一大半。可是,他們醫療費用的定價有依據人民的生活水平嗎?隨隨便便掛瓶鹽水就要上百塊,掛個專家號可能還要數百上千,如果有醫保,醫療價格在報銷了大半的醫療費用後還能勉強接受的話,那麼請問,沒有醫保的人怎麼辦?窮人怎麼辦?你付不起錢,醫院就不給你治病,他們看不起病,就只能等死。

在中國的貧困農村,多少人因為看不起病而放棄治療。可新聞聯播從來不會把這種貼近百姓生活,急需改善的現象播出來。
貧困山區,那麼多孩子的飲食,教育得不到保障,中共還為政治目的瘋狂的對外大撒幣,幫別人搞建設,借錢不用還。

中國個稅起征點已經漲到每月五千,可大多數人每月都是不超過三四千($400-$600)的工資,很多地方中位數工資不到平均工資的一半,貧富差距巨大,在一個號稱要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

相比物價,他們的人均GDP已經很低了,可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不到人均GDP的一半,而且幾乎沒有社會福利(中共稅收用作社會福利的不到10%),房價還高得出奇。他們不敢消費,大多數人只能餬口。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喜歡攢錢。你以為他們願意如此麼,那是生活逼的啊!他們儘管拿著很低的收入,卻還要拚命的省吃儉用地省錢,因為他們要給自己或者給孩子攢錢買房。他們沒有社會福利,他們要攢錢應對各種可能的意外。本身的收入就很低了,卻還要攢著。他們把錢用作娛樂消費的很少,消費能力不到美國人的十分之一,不能通過消費來拉動GDP的增長。

中國為什麼那麼多啃老族?你以為是他們懶惰嗎?不是,中華民族是最勤勞的民族。一些年輕人,能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拚,他們可以擠在幾平米的出租屋,他們能忍受996工作制,更有甚者,能同時打兩三分工,一天睡兩三個小時。他們把他們的青春,把他們的精力都奉獻給了社會,可結果呢?他們那些微薄的工資連房子的首付都不夠,他們只能被他們曾經為之奉獻了那麼多的社會無情地拋棄。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人,唯有佼佼者能夠在大城市存活。社會達爾文主義在中共國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中共國的人,從小時候的學習,到長大步入社會,都面臨著無與倫比的壓力的部分原因,我的猜測是:
九成的勞動者創造了中國人民所需的全部社會資源,但是他們的勞動成果被中共剝削後,只能換取其中的六成資源。剩餘的一成的所謂「吃公糧」的人,支配剩餘的四成社會資源(它們主要來自政府收入,其餘便是來自貪腐、偷工減料、吃拿卡要等等)。他們中收益最多的,便是中共的大小官員,中共的宣傳者,其次便是警察(包括網警)、解放軍、五毛等等。這四成的社會資源並非完全由這一成的人享有,其中有不少用於中共出於政治目的的對外援助收買。(以上數據純屬個人猜測,並無真實依據)

中共的剝削,造成了大眾物質生活的貧瘠,為求更好的物質生活,他們會拚命的學習工作,努力的加班,導致勞動力過剩,百分之八十的人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求職者找工作困難,用人公司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那一成的「吃公糧」的人,不少人擠破頭想加入,同樣需要不低的門檻。人們便是要從學習中脫穎而出,考名校,獲取高學歷。在這樣的進行惡性循環。雖然時代進步,科技在發展,但人們的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

在中共國,會出現博士生去送外賣的奇葩現象。

根源就是:中共的不顧民生,對人民的剝削壓榨。

既然大家壓力這麼大,生活這麼苦。他們為什麼不反抗呢?為什麼還讓中共繼續執政呢?這就得說到下一個話題:精神疾苦。

(待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