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信貸需求斷崖式下跌 中國貨幣政策失效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17日訊】幾天前,中共剛剛公布了7月份亮麗的出口數據,但是,一些外媒採訪卻顯示,很多中國出口商的出口訂單都出現了明顯萎縮,就連義烏也封城停工了。而且,一些經濟學家測算,發現出口的數據又藏有水分,那麼,中國的出口情況到底怎樣呢?中國經濟增長還能依靠出口帶動嗎?與此同時,中共發布的7月社融數據顯示,中國信貸需求已經出現斷崖式的下跌,而中共也在週一又做了降息,那麼,中共現在的各種補救,能救得了中國經濟的敗象嗎?

再有,目前,中國資金的流動性出現淤積的情況,也就是缺失充滿活力的流動性。這可能進一步造成通脹和資產價格的上行壓力。在我們看,中國目前的經濟真的是千瘡百孔,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正在暗濤洶湧地襲來。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7月經濟指標全遜預期 出口放緩或垮塌

星期一(8/15),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經濟數據,其中,7月份16~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攀升到了19.9%,創下4年來新高。而同時公布的工業、固定投資和消費情況的經濟指標,全部比預期要差。

這些重要經濟數據給市場潑了冷水,德卡(Dekabank)銀行的分析師認為,中共發布的經濟數據,再一次驗證了中國嚴苛的「清零」防疫措施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遏作用。

而且,壞消息還不只是這些數據。同一天,美國彭博社在報導中提到,採訪了十多位中國出口商,都談到,從聖誕裝飾品到服裝、帳篷等,中國廠家收到的海外客戶訂單正在趨於枯竭。

比如,寧波市一家紡織企業的營銷經理馬女士說,7月和8月,來自歐美客戶對鈕扣、拉鍊和縫紉線等商品的訂單,同比下降了大約30%。

另一家馮先生的公司,業務是從中國國內採購帳篷和傢私銷往海外,馮先生說,從3月份以來,公司收到的出口訂單一直在持續下降,歐洲客戶的採購量只有去年的三成到五成左右。更慘的是,他還提到,公司進行採購的一些上游工廠的工人被解僱或者是休假,這是他在這個行業十年來都沒有見過的。

也就是,從出口訂單來看,出口有了明顯疲弱。麥格理集團中國經濟部的研究負責人Larry Hu就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將會是大方向,而且到今年年底有可能成為負值,並認為,海外對中國製造的商品需求會是漸進式下降,不是崩潰式的。

而目前的這種出口情況,似乎和中共官方在月初公布的7月出口增長幅度相差太遠。可以看到,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大陸7月份出口值同比增長了18%,超過預期,進口則增長2.3%,貿易順差則達到了1,012.6億美元。

當然,市場一直對中共官方數據的真實性存在質疑,我們這裡先不討論這一點,我們想要討論的是,出口訂單面臨崩塌的殘酷現實,和中共亮麗的數據之間,它們究竟隔著怎樣的距離呢?

大陸媒體財聯社,在報導中引述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的說法,認為在高出口增速的背後,出口數量已經有所回落,目前情況,是因為價格因素起到了強支撐作用。比如,對歐盟和日本的出口數量明顯放緩,但是出口總金額仍出現正增長。

雖然中共官方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標CPI並不高,但從這位研究員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明顯獲得的信息是,出口超預期的背後,是因為出口價格的大幅上漲。

也有分析提到,去年同期的基數走低,是今年7月出口增速高企的另一個原因,去年6月的出口額,同比增速是32%,而去年7月份時,降到了19.2%。所以,我們在同比數據上看到,今年7月份的出口額,達到了18%的顯著增速。

這樣看來,大幅上漲的數據中,含水量還真是不小。

我們再來看看,原先交銀國際的中國市場策略師洪灝給出的分析。

洪灝在上個週末發推文說,「在投資、消費、地方財政收入一片慘淡的情況下,出口一枝獨秀,增速大超預期,順差歷史新高,並且和PMI出口新訂單萎縮的情況背離。二季度GDP增長0.4%,出口拉動了1%。換而言之,沒有出口,GDP就萎縮了。在強勁出口的拉動下,7月順差歷史新高,達到了1,000億美元。今年頭7個月累計順差4,800億美元,而去年全年才6,800億美元。」

洪灝所說的,都是取整之後的數字。洪灝還提到,「然而,今年以來外匯儲備減少了1,200億美元,外匯存款減少了700億美元,一共將近2,000億美元。今年非美貨幣貶值大於5%,但匯率變化,不足以解釋順差和外匯積累的背離。」

洪灝這裡提到的外匯積累和貿易順差背離,也讓人聯想到了備受關注的資本外流的現狀。那麼,有人會說,出口統計只需要報關數據,不需結匯訂單,是不是出口數據有造假呢?

洪灝認為,分地區出口數據更新慢,但是,可以用國外從中國進口數據進行交叉驗證。6月,美國從中國進口480億美元;中國出口3,300億美元,去年出口美國占總量的18%。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6月出口美國,大約是590億美元,這個數字和中共的數據480億美元相對比,可以發現,出現了大約110億美元的誤差。

也就是,「出口、順差、外匯變化的確有不吻合,人民幣在強出口情況下依然貶值。雖有中美息差原因,也顯示了貨幣寬鬆空間有限。因疫情管控,國外客戶開始流失。畢竟,隔離要求和疫情不確定性,讓客戶不得不尋找其它貨源。中國對於上游商品的價格管控,的確降低生產成本,但也意味著中國在補貼國外的消費需求。」

義烏停工 訂單東南飛

目前,在清零的緊箍咒下,出口增速下行、甚至出口下行,已經成了中共揮之不去的陰影。

可以看到,上星期,被稱為世界超市的義烏也「封城」了,義烏作為全球聖誕用品市場的主要產銷地,市場占比超過了七成,大陸網絡上形容義烏是,義烏不發貨,全世界都「過不了」聖誕節,而8月份,也是當地聖誕產品的發貨高峰期。

也不知道,中共是不是成心不想讓這些歐美國家過好聖誕呢?反正,我們看的情況是,義烏不發貨,直接的後果就是外商取消訂單,直接讓訂單「東南飛」了,飛到印度、越南這些國家去了。

不過,只要「清零」的緊箍咒還在,中國的出口商,誰又敢奢望飛走的訂單明年還能再飛回來。

分析師提醒:信貸需求正在崩塌

除了出口訂單萎縮之外,另一個數據的公布,也預示著中國經濟危機已經越來越不可忽視。

在上週五,中共央行公布了新的社會融資數據,也就是簡稱的社融數據。我們看到,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了6,790億元,創下6年來新低,同比少4,042億元,環比,更是不到6月份貸款增額的四分之一。同時,7月份的社融規模增量,是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191億元。

一般來說,社會融資,是指貸款人通過非傳統銀行貸款渠道籌集資金的行為。目前,這些數據顯示,中國信貸需求斷崖式的下跌,已經超出市場預期。而這種崩塌中,既有企業,也有居民。

在居民端的貸款中,7月住戶貸款增量,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2,842億元,其中,與消費相關的短期貸款增量同比減少354億元,而和購房相關的中長期貸款增量,同比減少達到了2,488億元。

中國企業和居民,一塊齊刷刷的「躺平」,經濟失去了來自微觀源頭的活力。是誰扼殺了他們的活力呢?除了瘋狂的「清零」外,還有過去幾年來,靠瘋狂加槓桿來支撐的經濟增長,這讓企業和居民已經嚴重透支。

最重要的是,低迷的私人部門數據,反映企業和居民對經濟前景喪失信心。

也許有人會想,今年以來,月度信貸數據的波動率,是超過往年的。儘管4月和7月的新增社融都不到萬億,但是1月和6月,新增社融分別超過了6萬億和5萬億。

但是,我們看,今年上半年社融的上升,主要是靠地方政府的專項債拉動的,而地方政府在上半年,已經用完了全年的專項債額度,就是說子彈打完了。所以到了7月,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出現了顯著縮量。數據顯示,7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4,088億元,同比少增4,303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3,998億元,同比多了2,178億元。

那麼接下來的月份,沒了地方政府專項債這部分的拉動,社融數據很難衝高,在嚴厲的「清零」措施和房地產危機蔓延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很難在短時間內重建。

換個角度看,做投資的人都知道,波動越大,風險越大。社融的月度數據波動這麼大,本身就預示著風險在加大。

我們再進一步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關注社融和廣義貨幣供應量,也就是M2這一組數據。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金融數據通常被視為經濟的領先指標,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實體經濟要想好轉,得先備有充足的糧草,也就是說資金要充足,之後投入才能有回報,經濟增長才能被拉動。社融和M2,通常會被作為金融運行狀況的風向標。

前方預警:流動性陷阱

在中共7月份的信貸數據公布之後,彭博社引述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 Ltd.)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克雷格.博瑟姆(Craig Botham)的說法,認為這個數據是「流動性陷阱的典型標誌」。博瑟姆認為,流動性充足,但是沒有人想要,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對支持經濟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洪灝也發文說:「7月M2增12%,大於貸款增11%,是8年來首次,顯示資金空轉,並未全部投入實體。二季度房地產貸款10年最低。實體缺乏機會,貸款需求弱。」

根據中共央行公布的數據,7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大幅增加,和6月底及去年同期比較,高出0.6%和3.7%。

儘管經濟學家說貨幣政策沒用,但是中共,還是在星期一突然降息了。

週一,中共央行將人民幣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從2.85%下調到了2.75%。同時也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降10個基點到2.0%。

面對中共央行的意外之舉,債市和匯市立刻有了反應。人民幣兌美元,收市跌283點,達到6.7632兌1美元,為三週來的新低。10年期中國國債殖利率,一度下降6個基點到2.67%,是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施羅德投資中國股票投資團隊,則在15日發報告提醒,中國股票投資者,需要留意滯脹風險。

中金也發表報告說,貨幣供應增速高,但私人部門傾向持有貨幣,並非進行投資和支出,就會形成流動性的淤積,也就是說,資金的流動性因為經濟環境太差,而沒有活力流動起來。中金還提到,目前,市場總體流動性非常寬裕,但經濟基本面沒有明顯改善,背後原因,是疫情的反覆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的信用風險。因此,中金認為,中共當局的貨幣政策難以轉向,淤積的流動性,正在形成通脹,進而造成資產價格的上行壓力。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頹敗之勢無法挽回。正像有網民說的:每一年都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也有網民說,大水漫灌現在也沒用,這樣下去要麼崩盤,要麼惡性通脹。

我們看,或許一場經濟風暴正在路上。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