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6月16日訊】專家們在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6月14日舉行的聽證會上說,有據可查,北京濫用貿易行為、侵犯人權和侵略領土的行為,一直難以遏制,部分原因是民主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與從事對華貿易的西方商業精英之間意見不一。
專家們說,美國和歐洲的高管們傾向於讓北京的領導人哄騙他們,讓他們覺得中共政府是他們的朋友,而改變這種錯覺,對於採取有效行動打擊中共的侵略,以及保護西方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及政治利益,是至關重要的。
聽證會的主題是「捍衛西方經濟,抵制中國(中共)的不公平行為」。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達林‧拉胡德(Darin LaHood)在會上就中共對世界構成的威脅,發出了嚴厲的警告。
「在我看來,中國在許多方面,諸如國家安全、經濟、貿易、網絡等,都是一個威脅。我經常這樣說」,拉胡德說,「中國有一個取代我們的計劃,在經濟上、軍事上,你可以往下看。」
拉胡德認為,儘管北京的統治者懷有與美國利益相悖的野心,但大國之間密切的經濟聯繫,往往使一些人無法清楚地看到這一問題。在他所代表的伊利諾伊州中部第18國會區,其選民的生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與中國的貿易。
「我所在選區是全國第八大農業區。這裡的農民每天種植玉米和大豆,其中有大約1/3運往中國。世界上最大的重型工業設備製造公司開拓重工(Caterpillar)也在這個選區,生產大量發動機、拖拉機和挖掘機。」拉胡德說。
他指出,開拓重工在中國有29家制造廠以及4家研發機構。實際上,在國會聽到的許多誇誇其談與日常現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脫節,在國會議員們呼籲以冷戰思維來對抗中共的威脅的同時,美國勞工和中國企業之間正在結成日益密切的經濟夥伴關係。
拉胡德認為,如果2001年讓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被證明是正確的,並且加入該機構為中國帶來了一個更加基於規則的西方式貿易體系,那麽,經濟和政治立場之間的脫節就不會如此嚴重。然而,北京在尋求加入WTO時所做出的承諾,到目前已被證明是空洞的。
「總的來說,他們沒有適應基於規則的體系。他們繼續竊取我們的知識產權,繼續不遵守世界上每個工業化國家都遵守的、一致的規則和標準。」拉胡德評論說。
心理戰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說,中國的精英們已經非常善於奉承美國商業領袖和代表,並使經濟關係根深蒂固,與美國的政治目標相抵觸。
他說,美國企業家被中國13億消費者市場的「引力」,以及他們在那里看到的巨大商業潛力所吸引,巨大利潤的誘惑使美國商界領袖對(中共)猖獗的盜竊行為(如知識產權盜竊)反應變弱。
據美國知識產權被盜問題專門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the Theft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稱,近年來,中國實體對知識產權的竊取,使美國每年損失約2,250億至6,000億美元。
帕爾默說:「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種不願意與盜竊行為合作的態度,但這些都沒有真正阻止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以獲取廉價勞動力,而不受到工會約束,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中共討厭的,那就是工會。」
帕爾默表示,當美國商人前往中國時,他們往往容易受到「美中經濟夥伴關係」核心地位的保證,以及他們自己在維持這種關係中所起到的奉承作用。重要的是,要密切關註中國共產黨針對這些西方高管採取的心理戰術。
「你到了北京,去了香格里拉酒店或(王府井)文華東方酒店,你在一個五星級酒店里,周圍都是開朗的中國年輕人,他們會對你說,你有多重要,美中關係有多重要,商業對他們有多重要,而雙方都有偏激的人,但你可以成為一個說話溫和的人,成為橋梁。」帕爾默說。
「然後你回到華盛頓特區說,哦,原來中國人是如此講道理」,他補充說,「而你實際上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中共的說客。」
帕爾默表示,這種針對美國商人的軟性攻勢「很難對付」,因為理所當然,你不可能也不應該阻止中國人和來訪的美國人之間的友好對話。商業和政治領導人必須有效地應付。帕爾默以美國2019年對具有中共軍方背景的高科技公司華為的制裁為例,說明了應對中共盜竊行為的有效手段。
「(對付)華為,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制裁模式,還有已被重新激活並用於對付俄羅斯的制裁手段。」帕爾默說。
他補充說,北京自己的舉措也可能導致經濟脫鉤。當中共官員對美國的影響產生「內部偏執」,或者中共領導人認為是「美國的文化和經濟滲透」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他繼續說,娛樂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美國制造的電影很難通過中共的審查。
帕爾默說:「多年來,好萊塢是美國產業的一個典型例子,為了打入中國市場,他們會聽命中共政府,但現在很少有電影獲準進入中國,這開始對好萊塢產生了影響。」
原文:American Business Elites Have Become Lobbyists for China, Expert Says 刊於英文大紀元網站。
(記者蕭靜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