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上海又解又封 外資撤離或成常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31日訊】封控超過兩個月的上海,終於聽到解封的消息。當局先後宣布恢復生產、恢復人員和車輛正常出行。當局還提出重振經濟政策50條措施,不僅要促進消費還要穩住外資。然而中共「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活動停擺,讓中國正面臨不可逆轉的壓力。

根據上海市政府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5月31號上午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6月1號起全市將進入解封的第三階段,不得限制復工復產。在上海的企業不再需要所謂的「白名單」批准才能讓員工工作,但是到工作現場上班的人,在搭乘大眾運輸之前,必須持有72小時之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根據《關於6月1日起全市住宅小區恢復出入公共交通恢復運營機動車恢復通行的通告》,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各社區將不得再以任何理由,限制居村民出入。

上海市民唐女士對記者說,他們居住的小區還沒有收到通知。

上海市民唐女士:「新聞發布會是新聞發布會,要等小區門口開放了,這就真的開放了。應該是居委會,現在上面說要開放開放,但責任誰來負?後面採取什麼措施?都沒有說。我們今天(小區)還在做核酸。」

唐女士表示,現在各小區居委會對於所謂解封還在觀望中,沒人敢做決定。

唐女士:「責任上海市(政府)負嗎?那小區開放沒有關係,但現在上海市政府那個人負責了?我們這次封城、封小區,政府已經說了,不是政府決定的,是我們下面各個小區自說自話的。 居委會也說,最後產生問題誰來負責?政府誰來負責?現在沒有一個人肯負責。這幫管理的人到時候都推卸責任,都不想負責任。」

上海官方還制訂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包括八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其中加強了穩外資穩外貿是重點。

上海疫情,亂象叢生,對於許多把上海視為逐夢之地的人來說,封城為他們敲響了警鐘。不僅讓外資撤了,外企撤了,連外教也撤了。網友說,國際頂尖的宏觀金融學家也要離開上海了。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外資現在開始撤離中國,我相信這是會變成一個常態。為什麼像李克強會很高調的要來救經濟,最重要他已經看到外資撤離的這種腳步,如果外資撤離中國的腳步加快,它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傷害,我相信也會更加彰顯。」

專家分析,中國當局現在正面臨的壓力是不可逆轉的,過去全世界把過多的生產基地集中在中國的這種風險,現在開始要分散了。

謝金河:「我們現在可以看到,1978年改革開放到90年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中國的工資是非常低的。現在中國沒有一個低工資的,我們看到台商到中國投資的時候,每一個人平均的薪水大概300到350塊人民幣,現在到7000到7500塊人民幣的這個薪資拉高的20倍,土地價格那更是漲的驚人。所以如果以這個情況來講,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卓越的生產基地了,所以這個生產成本相對居高不下,會讓外資開始撤離。」

德國之聲報導,其實許多擁有在華業務的德國企業,早已開始為突然對華「脫鉤」制訂應急預案。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 :「在未來的兩年左右,我們會看到大量的採購的主體就變成了東南亞或者是中東歐地區。你想所有的中國出口的產業、出口的那些公司到哪兒去找這個訂單呢?這就意味著更大規模的失業潮,公司的倒閉潮都在等著。所以我想從這些角度看,應該說,中國的未來就真的是雪上加霜。」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在中國,任何事情離不開政治,政治不變,中國的經濟好不了。

李恆青 :「現在已經開始經濟大規模的負增長,所以現在它是有慣性的。那從消費這個角度來說,老百姓現在不敢消費。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普通的那些經營者、這些企業家們現在對市場不抱任何信心。他們現在希望的就是兩個,一個逃走,逃不走就躺平。沒有人在講持續投資。所以在這種一個大的形勢下,你怎麼可能期盼中國的經濟有大規模的轉機呢?」

學者表示,當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後,中國所謂的世界工廠被取代了,中國的企業還存在嗎?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