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馬斯克收購推特對權力集團意味啥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chael Rectenwald撰文/原泉編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08日訊】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收購推特(Twitter)﹐並將其轉變為私人公司的努力顯然取得了成功。現在真正的行動開始了,馬斯克的收購使這家龐大的數字媒體集團面臨著不希望的、不尋常的競爭,同時迫使推特放鬆其對信息和輿論的近乎全面的控制。推特代表了信息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步派的標准,包括覺醒主義、政治忠誠和對官方規定和敘事的服從,禁止競爭者和參與者進入數字領域。

推特被接管,權威人士的言辭反應既迅速又歇斯底里。《紐約時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美國媒體事務(Media Matters for America)組織、建制派教授組織成員和其他「專家」急於加強防禦力量反對言論自由。

「美國媒體事務」總裁安傑洛‧卡魯松(Angelo Carusone)將推特出售給馬斯克描述為:

「這是虛假信息和散布虛假信息的人的勝利,馬斯克可能會引發一波毒害和騷擾,並破壞推特提高用戶參與度、讓其平台對用戶更安全的努力……這樁潛在的交易不僅僅關乎推特的未來。推特無條件出售給伊隆‧馬斯克,打開仇恨和謊言的閘門,從而污染整個信息生態系統。在交易完成之前,推特的董事會現在要考慮到這一點。」

儘管對安全空間有特殊要求,但卡魯松在一件事上是對的,這筆交易不僅僅關乎推特的未來。如果這還不明顯的話,推特董事會早些時候試圖用「毒藥丸計劃」挫敗馬斯克收購該公司,暴露了大科技集團成員的真面目。推特並不是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對手運作,而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壟斷性信息氣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幫助培育和維護了這個氣泡,在這個氣泡中,推特不需要競爭。

馬斯克對言論自由的承諾引起了當權派守門人的憤怒,他們諷刺地將言論自由視為「對民主的威脅」。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通信和歷史學教授諾蘭‧希格頓(Nolan Higdon)在提到推特的國家職能時說,馬斯克的收購讓「民主越來越不可能像設計的那樣發揮作用。」

在這裡,民主並不意味著公共領域的平等代表權,而是一種特定的「民主」意識形態的天生就註定的統治。這種意識形態是由「多樣性、公平和包容」的要求來定義的,是通過可接受的、受保護的身分和政治來表達。

人權組織擔心,馬斯克對言論自由的承諾將危及處於困境的身分群體,他們將受到其他人言論的傷害,因為推特的限制性算法可能會被重寫。「人權觀察」組織的數字權限研究員黛博拉‧布朗(Deborah Brown)寫道:「無論誰擁有推特,該公司有人權責任,尊重世界各地依賴該平台的人的權利。其政策、功能和算法的變化,無論大小,都可能產生不成比例的、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

言論可以自行「傷害」他人的說法,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特殊雪花極權主義者封殺那些被認為無法容忍的言論的典型藉口。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無情地抹黑馬斯克,並與《金融時報》宣布對這位汽車業大亨進行及時曝光。而有傳言說,「覺醒主義」的廣告商們可能會策劃全面抵制推特。

但是,比起控制錯誤的意見,或懲戒像馬斯克這樣的所謂叛逆的資本家,這其中的利害關系要大得多。像推特這樣的大型數字公司已經承擔了以前屬於政府的監督和控制職能。這些職能被委託給了推特、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YouTube等公司資產,從而將它們充當為國家代理人,同時擴大了國家的權力和滲透力,這些政府職能包括塑造政治領域本身。

推特一直是一個政治-國家機器——一個宣傳、審查、信息代理機構,這個機構被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定義為「權力集團」。如果讓這些主要資產中的一項落入「錯誤人」之手,就會危及這些職能,並使人們對該機構壓制異議和控制人民的能力產生新的懷疑。

(譯者註:亨利‧赫茲利特是自由意志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也曾擔任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報刊的記者)

作家簡介:

邁克爾‧雷滕瓦爾德 (Michael Rectenwald)博士退休前在紐約大學任教,撰寫了11本書籍,包括《超越喚醒》、《谷歌群島》和《雪花的春天》。

原文:Elon Musk’s Twitter Gambit and What It Means to the Clique in Pow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