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24日訊】上海封城影響全球供應鏈,如今雖已開始嘗試復工復產,但許多外企仍面臨著「物流噩夢」。物流不暢導致的零部件供應不足打亂了韓國企業的生產,有的企業甚至不得不停工。鼓勵企業回流成為韓國下屆政府的重點政策課題,韓企調整供應鏈擺脫對中國依賴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國封城防疫政策促使韓國供應鏈調整加速
據美國之音報導,韓國海運業界消息顯示,受上海封城的影響,往返中國大陸和上海港的貨車流量比平時減少了30%,導致運輸時間延長數倍。這對依賴中國產零部件的韓國企業造成打擊,不少韓國企業的零部件供給發生短缺,一些企業甚至被迫停工,汽車業首當其衝。
由於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供給受阻,韓國通用汽車富平第一工廠本月的開工率降至平時的一半,而現代汽車位於全羅南道的一家委託生產商已宣布暫時停工。此外,三星電子筆記本電腦的生產計劃,也因中國原材料供應不足而受到影響,該公司近日不得不通知客戶推遲交貨。
韓國化妝品巨頭之一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上海開設的工廠,從本月1日起已經停工,至今仍未復工;農心、好麗友等食品企業的上海工廠雖然從本月12日起先後復工,但是由於物流不暢、通行證難辦、防疫要求嚴格等問題,開工率還不到50%。
儘管上海等地政府如今已開始推動企業復工,但是進展緩慢。江蘇、浙江等上海周邊地區與韓國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而當前封控措施正蔓延至韓企密集的江蘇和浙江。
報導說,面對這種情況,韓國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正考慮將鼓勵企業回流制定為下屆政府的重點政策課題」。而韓國國際經貿學者認為,供應鏈修復力將成為新政府經濟安保政策的核心,未來韓國經濟從一定程度上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脫鉤。
韓國總統職務過渡委員會副委員長權寧世近日表示,上海封鎖令3000多家韓企蒙受重大衝擊,應為有意回流的企業提供大力援助。
報導表示,過渡委員會目前正考慮將「促進企業回流」確定為新政府的主要政策課題,為回流企業提供補貼、稅額減免等優惠措施,而韓國專家認為,新政府還有可能採取供應鏈多邊化、參與美國的關鍵產業供應鏈重組等政策。
韓國西江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國際關係學教授金載千,在回復美國之音的採訪要求的郵件中指出,供應鏈復原力將是尹錫悅政府經濟安保政策的核心。
郵件稱,「去年文在寅和拜登會談就合作加強半導體、車載電池、稀土、醫藥品產業供應鏈的復原力達成一致,預計新政府將履行有關承諾,配合拜登政府從關鍵產業供應鏈中剔除中國的政策。」
金載千還指出,全球化時代已經結束,從一定程度上,韓國「與中國經濟的脫鉤是不可避免的」。他強調,「尹錫悅政府極有可能加入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這將加快與中國的脫鉤。」
據美國之音的報導,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在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已經開始,韓國有必要改善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歐美在上海的企業仍面臨物流噩夢
深受中國封城政策影響的不僅是韓國企業,持續的防疫封鎖政策,讓歐美許多在中國辦廠的企業也面臨著「物流噩夢」和人工緊缺的困境。
據BBC中文網4月22日報導,歐盟商會日前表示,在上海的西方公司在經歷了封城後雖然已開始復工復產,但卻正面臨著一場「物流噩夢」,而該機構預計這些問題還將持續幾個星期。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上海分會會長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坦言,一些公司讓其員工留在上海,以重啟運營,但 「許多公司仍然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物流困難的挑戰」。
許倍帝4月21日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估計,由於持續的封鎖,企業只有不到30%的勞動力有資格去工作,所以在政策和現實執行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她表示,大家的共識是,這種物流方面的噩夢將持續到5月中旬。
代表英國和美國公司的商業團體,也對上海和其它中國城市封鎖的影響表示擔憂。
上海美國商會的會長鄭藝(Eric Zheng)告訴BBC,協調的效率將決定運輸和物流瓶頸得到緩解的速度,但有一些積壓的貨物可能需要幾天到幾週的時間來解決。
報導表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最近與幾位學者進行聯合研究顯示,如果對北京或上海這樣的一個特大城市實施封城兩週,對當月全中國GDP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根據去年數據測算,約為1900億元),其中約有7%是來自於當地封城對其他城市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同時,中國英國商會20日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當地防疫措施限制,在中國的英國公司預計他們今年的利潤將下降。
在接受調查的200多家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預估他們今年的收入會減少,其中接近一半的人說,中國防疫限制政策影響了他們公司吸引和保留外國人才的能力。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