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王愉賀:「動態清零」背後的鬥爭 政策可能調整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23日訊】上海封城造成的災難,遠大於疫情本身,習近平的「動態清零」面臨空前挑戰。這個政策有調整的可能嗎?分析認為,清零背後,是複雜的利益鬥爭和政治鬥爭。我們連線記者王愉賀,請她為我們介紹。

在民眾怨聲載道,矛盾越來越突出與激化之下,為什麼習近平當局還是堅持「動態清零」?大紀元評論員王赫分析了主要兩點。

第一,動態清零關係到習近平的三連任。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我一直是在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動態清零」,已經成為中共內鬥的一大標靶。原本是醫學、科學問題,現在卻成為了政治鬥爭問題,還被捧到了與西方相對比的「體制優勢」高度上,因此調整空間很小。王赫認為,面對政敵的攻擊,在三連任的壓力下,習當局強硬堅持,甚至不怕一錯到底。

第二,動態清零背後的巨大利益爭奪。

跟「動態清零」直接相關的是全民核酸檢測、打疫苗。而核酸檢測、疫苗都是要花錢做的,這就牽扯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分配問題。由哪些人來做這個生意?各做多少,各做哪些區域?中共政治局常委一級都牽扯進去了,爭奪之激烈是外界難以想像的。例如,2月網絡上流出一段哈佛學者黃萬盛在私人聚會上的談話錄音,其中就談到:中國某集團公司,僅僅靠核酸檢測就賺了6,700億元。

哈佛燕京學社研究員 黃萬盛:「我前天得到的數字是這個狗屁的集團,僅僅通過核酸這一項,就賺了6,700億啊…導致只要有一、兩個病例,就會把整個區域全民拉去做核酸檢測。」

然而,「動態清零」除了讓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中,也正在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王赫指出,習近平上台後,不斷推進中央集權,當了「核心」,但中央、地方矛盾卻無力解決。各級政府責權利的制度規範沒有建立健全,主要是靠「講政治」強行壓制。但壓制下,地方的反彈也是強烈的。

上海是反習的「江澤民派系」的老巢,當地官員原本就很抵制中央強壓下來的「動態清零」,在選擇「躺平」下,放大和製造了民生災難,目的是讓老百姓的矛頭指向習當局。

王赫總結表示,「動態清零」政策,其實質含義是講「政治第一、維穩第二、科學第三」,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經濟利益爭奪、央地矛盾,都潛藏其中。他認為,大概只有等到二十大結束後,才有可能迎來政策調整的契機。

新唐人記者王愉賀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