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共對南太平洋的三大圖謀

4月18日,白宮表示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國務院亞太事務最高官員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本週將訪問所羅門群島、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三國。這一罕見的高級別訪問顯示,圍繞所羅門群島與中共草簽的一項安全協議(為中共在所羅門建立軍事基地敞開大門),中美在南太平洋地區戰略博弈的空前激烈。

與南大西洋汪洋一片不同,南太平洋有星羅棋布的小島嶼,分屬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群島區。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4個是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經濟不發達,本文簡稱南太島國

概括的講,南太島國具有兩大特點。一是作為連接亞洲與南北美洲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二戰期間,美日太平洋海戰主要在這個區域。現在,美國將南太島國視為在第一島鏈外圍堵中共的「棋子」。二是「小島嶼、大海洋」。南太島國國小人少,其陸地總面積僅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50多萬(其中,巴布亞新幾內亞面積最大,陸地面積為45.28萬平方公里,人口730萬);但是,海域廣大,島國與島嶼領地的專屬經濟區共有2800萬平方公里,超過歐亞大陸面積的一半,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和礦產資源。

近二十年,中共全球野心膨脹,逐漸加大對南太島國的經營力度,成為其大周邊布局的重要一環,體現出其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三大圖謀,略述如下。

政治外交圖謀

3月7日,中共外長王毅說,對於南太平洋國家這樣的小島嶼國家,我們一直有著一份特別的關注和支持。對中共而言,最重要的在兩個方面。

其一,封殺台灣的國際空間。截至2019年12月,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僅剩15國,其中就有四國是南太島國。就在2019年9月,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相繼與台灣斷交、改投中共;同時,台灣駐非邦交國斐濟的代表機構名稱中,原本所使用的「中華民國」 被迫更改為「台北」,這被稱為2019年中華民國外交危機。中共意欲台灣邦交國「清零」,今後勢必加大與台灣在南太平洋的外交爭奪力度。

其二,爭取國際支持。為與西方自由國家對抗,中共長期利誘、蠱惑一些國家,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分裂國際社會。例如,在抵制北京冬奧的浪潮中,中共拉攏一些南太島國為其背書,例如2021年10月的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上(視頻),與中共政權建交的南太島國明確表示支持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軍事圖謀

隨著中美對抗的全球化,中共建設「海洋強國」、「深藍海軍」步伐的加快,在中共眼裡,南太島國的安全價值已今非昔比、大幅提升。就具體軍事安全利益而言,主要是確保中共遠洋海軍的補給安全。中共要想成為全球性軍事力量,必須解決遠洋海軍的補給站問題,而與南太島國的合作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但這之外,還要更深的圖謀。中共要對抗美國,最核心的是建立與美國一定程度上的核均衡。怎麼建立呢?從核武器的三位一體來講,陸基(包括固定的導彈發射井和機動的車載發射)並不可靠,因為中美相隔萬里,中共的導彈打到美國需要好幾十分鐘,給了美軍一個較大的攔截空間;空基可以忽略不計(中共當今還沒有跨洲的戰略轟炸機),只能靠戰略核潛艇。為了保證戰略核潛艇的安全,中共悍然南海軍事化,把南海建成了「堡壘海區」,(因為南海約350萬平方千米,中心區域平均水深約為4000米;相比而言,渤海平均深度約18米,黃海44米,東海70餘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在1千餘米)。但是,南海離美國仍然遙遠,中共要對美國實施有效核威懾,包括進行核突擊,需要「抵近發射」,而「抵近發射」的最佳區域就在南太平洋。這就成了美國的心腹大患;因此,美國一方面加強三道島鏈的守備,嚴密監視中共核潛艇從南海出南太平洋的四條主要通道,另一方面,嚴防中共在南太島國建立軍事基地。中美在南太的戰略博弈由此具有特殊含義。

經濟圖謀

中共長期打著經濟援助的旗幟滲透南太島國。2006年4月,中共倡議成立的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召開,雙方建立「經貿合作夥伴關係」。時任中共總理稱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是中共外交的權宜之計,而是戰略決策;將在3年內向數個太平洋島國提供價值30億元人民幣的優惠貸款,用以推動雙方企業在資源開發、農林漁業、旅遊、輕紡製造業、電信和航空交通等領域的合作;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中國企業在太平洋島國投資;免除薩摩亞和瓦努阿圖這兩個南太平洋窮國2005年底到期的全部債務。等等。

2014年11月,中共國家主席首次對太平洋島國進行國事訪問,與當時8個建交島國舉行首次集體峰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2018年11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第二次集體峰會,將雙方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7年6月,《「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指出「經南海向南進入太平洋,共建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中共已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等11個島國相繼簽署了「一帶一路」協議。

中共通過貿易(2020年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地區貨物貿易額90.4億美元,遠超美國)、債務(例如人口不足20萬的薩摩亞,欠中國債高達1.6億美元,約占其外債總額的40%)、援助(僅次於澳洲,高於美國)、工程承包(截至到2020年底累計簽訂的合同總額高達184億美元)、旅遊等等方式,已對南太島國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結語

冷戰結束後,南太島國在美國國際戰略的重要性一度下滑。南太島國最大援助國的澳大利亞,也曾大幅削減對南太島國援助,援助金額從2011年的12.5億美元銳減至2016年的不到8億美元。但是,隨著西方綏靖政策的破產,與中共在南太平洋擴張的加劇,自美國川普政府起,重新認識南太的戰略價值。而在「亞太戰略」向「印太戰略」演變的過程中(2018年5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南太島國的戰略地位顯著上升。

川普政府稱「我們將激活(Revitalizing)對太平洋群島的接觸以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保持航道暢通,提升我們作為島國安全夥伴的地位。」今年2月,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印太戰略》,明確指出「印太區域面臨愈來愈多來自中國的挑戰,作為一項對策,美國將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同時,澳大利亞也在跟進,《2017外交政策白皮書》提出「進階」(Step Up)政策,包括加強經濟合作和地區經濟融合、應對安全挑戰、加強人員交流教育培訓以及領導力建設、增強發展韌性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標誌著其對南太平洋政策的反思和階段性調整的到位。而日本、印度也在調整、加大對南太島國的政策及其力度。

美日澳印四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具有天然優勢,四國聯手,外加協調新西蘭、英國、法國等,勢必與中共鏖戰。目前圍繞所羅門群島與中共所草簽安全協議的外交鬥爭,僅是開始。總體力量對比,中共處於弱勢。中共對南太平洋的圖謀,恐遭重挫。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