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12日訊】現在正值春耕時節,糧食大省吉林因疫情長期封城,再加上中共的經濟政策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讓糧食危機擺到了眼前。
四月清明時節,是春耕的重要時段。中國糧食大省吉林,封城已持續一個月。上週一(4月4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組突然發文(《關於滯留長吉兩市農民返鄉春耕工作方案》)允許滯留在長春市和吉林市的符合條件的農民返鄉春耕。
大陸官媒新華網、人民網4月10日刊文,步調一致地宣傳,疫情防控下要確保春耕。顯示中國糧食危機或已大過清零防疫這個政治任務。
舒蘭市糧食生意商人林先生(已變音):「東北現在開始大面積育苗了,要晚個三天五天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多少都有影響。對我們這的影響就是買農資不是太方便。」
吉林省舒蘭市是水稻種植大縣,林先生表示,由於涉及售後服務,一般農業物資都靠實體交易,不在網上訂購。
嚴厲封控讓社會停擺,物流不暢不僅影響農民購買農藥、化肥,對種子也有影響。
大陸媒體人劉先生(已變音):「現在中國的種糧,很多地方已經不是傳統的把去年或上一季的作物選擇一些顆粒飽滿、優良品種留下來播種,他是專門進來的糧種,或者是中國的有關機構培育出來的糧種。」
6日,記者撥打吉林省公主嶺市、樺甸市、白山市和延邊市的多家種子公司對外聯絡電話,都無人接聽。
吉林省吉林市某種子公司職員:「是馬上春耕了,不是疫情嘛,(公司)不開,都在家做核酸呢。」
除了疫情本身、自然災害、極端天氣等非人為因素,現行清零防疫政策、之前長期的經濟政策及當下國際局勢的變化,都在加重糧食危機的程度。
隨著近二十多年土地資源被政府大量用於商業開發,中國可用耕地持續減少,食物自給率持續下降,僅2021年,中國進口糧食就高達16453.9萬噸,糧食對外依存度達19.4%。
俄烏戰爭的爆發,也嚴重影響中國糧食供給。俄烏戰爭前,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大麥、玉米,分別佔中國進口總量的28%、29.7%。
3月上旬,在吉林本輪疫情剛剛爆發時,中共黨魁習近平在政協會議上再次下令、要求力保耕地;當前,在中國各地總動員對染疫民眾嚴防死守之際,習近平10日前往海南三亞考察種子實驗室,並表示只有自己掌握種子,才能確保中國糧食安全。
《北京之春》主編、紐西蘭資深媒體人陳維健:「現在種子基本上都是大公司壟斷的,這些種子公司也是西方的那些大公司擁有,現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狀況,這些種子公司和其他大公司一樣,都是覺得中國已經沒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生產環境,他們也都在逐漸撤離中國大陸。他們撤出中國後會留下一個空白,這個空白中國一下子補不上去的。糧食危機,我估計,還不是在今年明年, 兩三年以後,會顯得更加突出。」
新唐人記者李蘭、特約記者駱亞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