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習拜會北京認慫 美制裁中共有何選項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23日訊】3月18日的晚上,習近平和拜登終於開了個視像會議,而在會議之後,中共立即就向烏克蘭人道援助1,000萬人民幣,那麼,習拜二人都談了些什麼,能讓中共突然對烏克蘭示好呢?

與此同時,在中國這一波捲土重來的疫情中,習近平對清零防疫的態度,正在從「不惜代價」變成「最小經濟代價」,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共調整清零政策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貿易制裁或箭在弦上

18日,習近平和拜登進行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雙方的首次視像通話。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會談結束後,白宮發布了一份簡短聲明,聲明並不長,不過拜登向習近平指出了,中共如果向俄羅斯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將會面臨的影響和後果。

聲明中,並沒有詳細給出會是什麼樣的具體後果,也沒有清楚說明怎樣才是「物資支持」。

對於制裁的方向,白宮新聞祕書普薩基(Psaki)在記者會上透露了一點端倪。她說:「制裁肯定是工具箱裡的選項。」「這可能會影響中國的貿易。」

工具箱,可以理解為外交、經濟、信息、軍事方面的全面應對。結合發言人的話,這意味著,美國很有可能會對中共在貿易方面採取制裁行動。

巧的是,就在這當口上,路透社在18日報導說,根據路孚特Eikon鐵路數據,俄羅斯企業計劃在3月份,向中國供應大約7.2萬噸液化石油氣,而在2月份,這個數字是2.4萬噸。也就是,在俄烏戰爭的炮火下,中國採購俄羅斯石油液化氣比2月份增加兩倍。報導說,原因是俄羅斯對西方目的地出口受阻。

大家知道,中共和俄羅斯在冬奧會時,也就是俄羅斯馬上入侵烏克蘭之前,雙方簽署了一個8,000億人民幣的油氣採購大單。在俄烏戰爭開始後,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接踵而至,而中共,並沒有參與制裁,而且還在這個時候增加了從俄羅斯的採購,不知道這種情況,算不算給俄羅斯輸血呢?

如果美國說,貿易採購算作「實質性支持」,那麼,路透社的這個數據就是坐實了的證據。

雖然,中美會談看似沒什麼明顯的結果,但在簡短的聲明背後,卻明確了一點,就是如果美國抓住了中共援助俄羅斯的事實,很大可能性,會在貿易上對中共動手。因為拜登的潛台詞是:我已經當著全世界的面,警告你了,只要被我逮到一定會制裁,而且,怎麼制裁也已經準備好了,別怪我沒提前說。

疫情助推美國戰略

我們知道,最近時間,中概股、港股一直持續暴跌,開啟了中國資產的貶值,而這種情況,顯然也意味著中美金融戰開始了,並且戰場就在香港。

那美國,會在金融和貿易上雙管齊下嗎?

如果要從金融戰開啟,美國是絕對有優勢的,因為美國人就是玩金融的,但是,金融制裁,也會讓美國面臨損失,好在華爾街在國家利益和戰略之下,會保持沉默,這從美國開始制裁俄羅斯,高盛第一個退出俄羅斯市場就可以看出來。

而如果美國同時從貿易方面出手,不但在戰略上多領域平衡,在貿易方面,更可以減少對中共在製造業上的依賴,這才是對美國最有益的,對保護供應鏈絕對有益。

可能有人會想,貿易制裁,也不一定能真正有效落實呀,比如在川普時期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共到現在也沒有兌現採購目標,而拜登政府也是無可奈何,如果還要在貿易上制裁中共,這不是還是留著空子給中共鑽嗎,不過,如果美國這次再制裁中共,這些也都成了美國的經驗了,所以,美國在制裁的內容上一定會和川普時代有所不同。

而且,中共因為現在的疫情已經在出口和消費上,兩頭都顧不上了,也就是說,美國也占了個時機,如果美國現在選擇貿易制裁,那就會讓中共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中共,如果在美國的連番警告下,還要一意孤行援助俄羅斯,也只能說是中共自己想不開。

從「不惜一切代價」到「最小代價」

一些朋友可能注意到,在習拜會的前一天,也就是17日的時候,大陸媒體財新網曾報導,習近平在疫情防控會議上說「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對於經常把「不惜一切代價」掛在嘴邊的中共來說,這次突然出來個「最小代價」,聽上去很是讓人關注。連外媒彭博社都發現,說這是自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中共首次使用了「最小代價」,顯示穩增長成為中共當局的要務。

很明顯,中國的經濟正被架在「清零措施」這團火上面烤著,不過,雖然中共現在把經濟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也不代表「清零政策」就會立刻轉向。

中共「清零政策」上左右為難

大家知道,去年拉動中國經濟的是強勁的出口,外匯也是錄得順差,所以人民幣才這麼堅挺。這種趨勢也持續到了今年前兩個月。這應該是中共選擇「清零」、「封城」的原因之一,可能中共會認為,必須要清零,不清零,一旦長三角、珠三角疫情大爆發,必然會導致大量工廠關閉,重創製造業和出口。

但事實上,清零措施的本身,已經在衝擊經濟活動。野村最新報告認為,「中國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越來越不切實際」。因為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關閉面對面的服務領域,旅行變得越來越困難,建築項目和一些製造業活動可能會暫停。

而在去年時,中國經濟之所以維持相對的穩定,是因為當時東南亞地區爆發的疫情,造成了工廠停工,有大量訂單轉回中國,但是今年以來,東南亞疫情已經趨於穩定,訂單開始回流。如果這個時候中共兩個主要出口區域,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製造業再停工,必然會進一步增加出口壓力。

而且,中共這一次清零措施的封城區域,剛好都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主要的出口製造業集中地。包括出口電商雲集的深圳,和出口製造重鎮東莞,而最大的進出口口岸城市上海也出現多點爆發,多地區封控。

並且,先後疫情爆發的香港、深圳、上海三個城市,都採取了封城或是區域封控,而這三個城市都是兼具了金融、出口貿易和港口的功能。

在這個大的形勢下,拉動消費變得尤為重要。而這也是中共立刻封城的原因,雖然現在封城是在掣肘消費。什麼意思呢?因為中共的想法是:封城清零,將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如果在夏季到來之前清零,到時候放開了,加上政策刺激,消費反彈仍可以期待,對製造業的打擊也相對小。

假設清零措施持續到下半年,那中國全年的消費也就完了。如果現在放開,一旦大規模爆發,影響了製造業,出口涼了,那中共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可以想像,中美製造業脫鉤已經在路上了,內部還有疫情衝擊消費,如果下半年,美國採取貿易制裁,相當於直接點了中共的穴位,出口製造將難以發力前行。那拉動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就都瘸腿了。所以,習近平現在壓力很大。而瘋狂清零,也恰恰是中共現在無路可走的做法。

所以,反向來看,如果中共非要涉險引發貿易制裁,也給美國送去了一個有利時機,中共必須要認真考慮一下,這種情況下,能不能承受得了這樣一場制裁。

30年前的海灣戰爭

這裡我們再插入一段歷史,也許能幫助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當前在俄烏戰爭背景下,穩定經濟,仍是中共不得不考慮的首要任務。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軍隊,以壓倒性姿態,迅速摧毀伊拉克軍隊。這場戰爭也刺激到了當時的中共領導層,時任中共黨魁鄧小平決定:「軍隊要忍耐幾年」,要進一步壓縮軍費,將大量資金先用於經濟建設。鄧小平認為,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實現軍隊裝備現代化。

終於,發展經濟七、八年後,中共從1999年起,在經濟增長的支撐下,軍隊開支開始逐年遞加,中共才有了今天的導彈、飛機、先進武器。

當年的海灣戰爭,改變了世界格局,也強力震懾了中共,再看看今天俄烏戰爭的形勢,儘管已經30年過去了,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聯合打擊,還是又一次震懾到了中共,不知道現在的習近平會不會也會考慮要再忍耐幾年呢。

我們知道,在海灣戰爭之後,同樣在1991年,蘇聯解體了。而現在的俄烏戰爭,又會引發哪個不穩定政權的解體,都實在不好說。所以,在習拜會後,我們看到,中共在俄烏戰爭的態度上,有了一些變化。也許,習近平明白了一點,如果美國在貿易上制裁了中共,中共倒掉的就不只是經濟了。

聚焦香港市場

目前,美國對中共的制裁畢竟沒有發生,那麼,我們先把目光轉到中美金融戰的戰場,香港。

上個星期,在經歷一波過山車行情之後,因為等待著中美會談的結果,恆指在上週五時略微平靜,但其實,資本仍在暗流洶湧,嗅到味道的資本還在走,不走的也在掂量著手裡的投資組合,如果中美金融戰和貿易戰一起來,要怎樣重新布局。

可以看到,大國角力,資本動的最快,這週一,21日,港股恆指在高開410點之後,掉頭下跌,午後跌幅一度擴大到將近300點。有資深投資者說了一句話,市場永遠都是對的,股市永遠都是對的。

交銀國際研究部的主管洪灝,也在21日的策略報告中提到,在美國制裁了俄羅斯央行的海外外匯儲備之後,美國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必然開始考慮其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問題,如果美元體系能被具象為武器,那麼,像是香港這樣的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同時也作為眾多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肯定會擔憂將來某一天會被凍結金融資源。如此一來,也就不奇怪,為何香港市場的做空力度和認沽期權的成交量比,一直處於歷史最高水平了。

報告還提到,雖然香港是中概股回歸的市場,但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遠不及紐約,所以,這些中概股在回歸後,將會出現流動性折價,並且,很可能因投資者群體的變化而受到衝擊。

可以想像,如果中美再度燃起貿易戰,最終也會是打擊到中共出口,目的是減少中國貿易順差,從而影響匯率,阻擋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而隨著俄烏戰爭陷入膠著,我們看到,美中俄三國制衡、角力的局面已經被打破,又一幕大戲等著上演。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