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須了解10個俄烏戰爭事實

(大紀元專欄作家Victor Davis Hanson撰文/曲志卓編譯)

第一,如果我們向敵人保證自己不會做某些事,那就會令敵人做那些事,甚至做得更起勁。不可預測性和偶爾神祕的沉默可以增強威懾力。但喬‧拜登總統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保證,他將表現出克制,這意味著普京可能不會克制。

第三,歐洲、北約成員國,特別是德國,已經事實上承認,他們過去幾十年來關閉核電站、煤礦、油氣田的做法,已經讓歐洲任由俄羅斯擺布。他們承諾重新武裝自己,並兌現他們所承諾的軍事貢獻。通過他們的行動,他們承認他們的批評者們,特別是美國,是正確的——他們犯了危險的錯誤,賦予了普京權力。

第四,中共現在是親俄的。北京希望以打折價獲得俄羅斯的自然資源。俄羅斯將以高價進入中國金融、商業和市場。然而,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失利,破產,並且像一個國際棄兒一樣被排斥,那麼中共很可能會將惡名昭著的俄羅斯棄如敝履——因為北京害怕新的西方金融、文化和商業影響力。

第五,美國人終於認識到了從阿富汗恥辱性逃亡的惡果。這場災難向俄羅斯、中國、朝鮮和伊朗發出了信號,表明西方的威懾已經死亡。

毫不奇怪,俄羅斯向波蘭-北約邊境附近的烏克蘭基地發射導彈。朝鮮在一月份發射的導彈比其歷史上任何一個月都多。伊朗向庫爾德斯坦(Kurdistan)發射了導彈。中共每天都在叫囂占領台灣只是時間問題。西方向烏克蘭運送的數百億美元的尖端武器仍然遠遠少於美國軍方交給恐怖分子塔利班的武器。

第六,俄烏戰爭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和創紀錄的汽油價格。早在2022年2月初,兩者都已經飆升。

飆升的原因是拜登政府在後疫情期間,在被壓抑的消費者需求時期,對貨幣供應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激進擴張。它愚蠢地延續了事實上的零利率。它對失業者的慷慨的COVID補貼打消了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的願望,它同時削減了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和管道。

在普京入侵之前,拜登相當公開地將他在2021年造成的通貨膨脹歸咎於貪婪的企業、石油公司、COVID,和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他聲稱,不可否認的高價格只是暫時的,或者主要是精英們的瘋狂執著。

第七,普京在川普任期內沒有入侵,儘管他在前任美國領導下對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攻擊更加咄咄逼人。當油價低迷,西方燃料供應充足,美國充滿信心時,俄羅斯按兵不動。當美國既沒有陷入非必須的軍事干預,也不是由一位以可預見到的軟弱方式對應俄羅斯侵略的總統領導時,俄羅斯按兵不動。

普京注意到了北約和美國國防開支的增加。他擔心全球油價低迷,美國创纪录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美國對伊斯蘭國、阿布‧巴格達迪(Abu al-Baghdadi)和伊朗將軍卡西姆‧索萊馬尼(Qassem Soleimani)等敵人進行不可預測的襲擊後,他保持警惕。

第八,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不是(對戰爭的)「升級」。俄羅斯人在對美國的戰爭中更積極地向朝鮮人和北越提供補給,但是戰爭並沒有蔓延到全球。巴基斯坦、敘利亞和伊朗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運送了致命武器。其中許多武器由俄羅斯、朝鮮和中共提供給他們。這些武器殺死了成千上萬的美國人。

第九,普京可能永遠不會完全占領烏克蘭,只要烏克蘭可以很容易地從其邊境四個北約國家得到供應。美國在朝鮮戰爭中陷入僵局,在越南戰爭中失利,在伊拉克陷入停滯,並逃離阿富汗,部分原因是它的敵人很容易從附近的邊境朋友那裡得到供應,因為美國不能打擊那些教唆者。

第十,指出奧巴馬和拜登政府之前的綏靖政策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普京希望入侵烏克蘭,但可以解釋為什麼他覺得自己可以這麼做,這種說法並不是「背叛美國」。說烏克蘭和美國以前應該置身於彼此的內政和政治之外,這種說法並不是「叛國」,但仍不能成為普京野蠻侵略的藉口。承認俄羅斯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依賴歐洲之間的緩衝國,這種說法也不是背叛。當其華沙條約組織的衛星成員國在冷戰失敗後加入北約時,俄羅斯就失去了那些緩衝國。但這一現實也不能證明普京的野蠻攻擊是合理的。

我們不應該重蹈覆轍,而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從而確保普京現在被擊敗,並在將來被威懾。

作者簡介:

維克多‧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是一位保守派評論家、古典主義者和軍事歷史學家。他是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古典文學名譽教授,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古典文學和軍事史高級研究員,希爾斯代爾學院(Hillsdale College)院士,「為了美國的偉大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Greatness)傑出研究員。漢森寫了16本書,包括《西部戰爭方式》(The Western Way of War)、《沒有夢想的田野》(Fields Without Dreams)和《川普的理由》(The Case for Trump)。

原文「10 Realities of Ukrain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