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中共無視拜登警告 預示更大變局

3月18日,拜登習近平通話。拜登闡述了「如果中國(中共)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會面臨的影響和後果」,等於直接發出了警告。新華社的聲明完全忽略了拜登的警告,沒有承諾不支援俄羅斯,也沒有承諾參加外交斡旋,還用「一個巴掌拍不響」表明了中共的姿態。雙方立場的巨大差異,預示著更大的變局即將來臨。

拜登在通話中發出警告

白宮的聲明仍然簡短,最核心的一句應該是,拜登闡述了「當俄羅斯正在對烏克蘭城市和平民進行野蠻襲擊時,如果中國(中共)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會面臨的影響和後果」(He described the impli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if China provides material support to Russia as it conducts brutal attacks against Ukrainian cities and civilians)。

拜登等於向習近平發出了直接警告。白宮的聲明稱,「談話的重點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端入侵」。這表明,美國政府已經確定了中共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立場,因此專門與中共領導人通話,發出了嚴厲的警告。

聲明還說,拜登總統「概述了美國和我們的盟友及合作夥伴對這場危機的看法」,「詳細介紹了我們為防止和之後的應對入侵所做的努力,包括讓俄羅斯付出代價」。

中共繼續站在美國和北約的對立面,令美國政府非常嚴肅地對中共領導人表明了態度,如果從物質上支持俄羅斯,將面臨後果。這既是警告,也是通牒,美國政府已經清楚,中共不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不會參加外交斡旋,實際在支持俄羅斯;因此要求中共不要幫助俄羅斯繼續野蠻的戰爭。

中共聲明省略了拜登講話內容
中共黨媒新華社發出的聲明長達11段,前半部分仍然大談中美關係,卻把關於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話題放在了後面。聲明僅提了一句,「拜登介紹了美方的立場,表示願同中方溝通,防止事態升級」,完全省略了拜登的警告和態度。

聲明繼續稱「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但又稱按「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還稱「一個巴掌拍不響」,「解鈴還須繫鈴人」。

這樣的說法再次表明,中共不但不會譴責俄羅斯,還等於認為烏克蘭應該為戰爭付另一半的責任。

聲明也稱希望「對話談判,避免平民傷亡」,「早日停火止戰」;但沒有承諾不向俄羅斯提供援助。

當天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拜登總統會清楚表明,中方若採取行動支持俄羅斯侵略要承擔責任。美國會讓中方付出代價。你對此有何回應?

發言人趙立堅稱,中方的立場「無可非議」;美方對中方施壓,中方「堅決反對,也絕不接受」。

新華社的聲明和中共外交部的說辭等於證實了外界的質疑,即中共準備向俄羅斯提供援助。同日,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歐盟官員透露,他們得到了「非常可靠的證據」,表明中共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

中共引火燒身
過去的三週裡,中共儘量迴避對俄烏戰爭表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自始至終沒有譴責俄羅斯,也沒有表態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共以為用模糊的態度,能置身事外、繼續暗自攪局,但美國沒打算放過中共,直接發出了警告。

中共已經無處躲閃,終於露出了與美國公開較勁的態度。中共應該本打算儘量把俄羅斯拱上前台,自己假裝中立,看能否獲得一些籌碼,迫使美國和西方對中共讓步。然而,這一算盤眼看落空,美國沒打算對中共讓步,還發出了警告,中共決定不打算改變立場,等於被迫走上了與美國和北約直接對抗的前台。

新華社的聲明稱,拜登表示,「50年後的今天,美中關係再次處於關鍵時刻,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將塑造21世紀的世界格局」。

這句話反映了歷史的變遷。50年前,為了對抗前蘇聯,美國向中共伸出橄欖枝,從共產陣營策反了中共政權。50年後,中共成了美國最大的對手,美國不再伸出橄欖枝,而是要先全力削弱俄羅斯的實力,令中共失去可能的盟友。

中共挑唆俄羅斯開戰,等於給了美國和北約大幅削弱俄羅斯的機會。俄羅斯本已沒有足夠的實力挑戰美國和北約,但誤判導致了盲目開戰,徹底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很快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中共沒有預料到俄羅斯會如此不濟,也沒有預料到美國、北約和更多盟友如此抱團,祭出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中共千方百計點火、拱火,沒想到火這麼快就燒到了自己身上。

更大變局將至
中共領導人不願意主動放軟,應該還在指望俄羅斯能繼續對抗美國和北約,不惜私下提供幫助,中共幾乎不假思索地又擺出了強硬的姿態。

無論中共是否真的援助俄羅斯,中共擺出的姿態,不但將嚴重影響中美關係、中歐關係,還將影響與更多國家的關係。中共與世界格格不入,把自己擺到了進一步被孤立的位置。

倘若中共真敢援助俄羅斯,美國和北約很可能會對中共動真格的,世界的大變局將加速來臨,但不是中共領導人期望看到的大變局,而是中共將步前蘇聯後塵的大變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