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續走低 新五年計劃未設GDP增長目標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16日訊】中共央行於3月11日發布《2022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中國2月消費繼續走低。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量同比減少了1,258億元(約合201億美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為近15年來首次下降。

2月份人民幣貸款中,住戶貸款減少了3,369億元(約合539億美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約合466億美元),中長期貸款減少了459億元(約合73億美元)。中國居民中長期貸款自2007年有統計以來,一直到2022年1月都是正增長,2月份為首次負增長。而2月份住戶貸款減少的同時,住戶存款同比減少了2,923億元(約合468億美元)。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Katherine Jiang)3月14日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雖然2月份數據會受到季節性影響,但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同時減少,外加消費的疲弱,也折射出消費者信心不足。

中國的消費困境

中國消費在2021年的增速顯著低於疫情前。中國居民在2021年的人均消費支出為24,100元(約合3,856美元),相比2020年名義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0%;低於2019年同期的實際增長5.5%和2018年的6.2%。中國居民的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在下降,扣除價格因素後,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1%,低於2019年同期的實際增長5.8%和2018年的6.5%。
202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速為3.9%,但年內同比增速的曲線自3月份以來整體下跌,12月份時的同比增速僅為1.7%。

今年2月,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博士李松筠對大紀元談過對中國2021年消費增幅下降的看法。她說:「中國今年保經濟增長的壓力非常大,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都下調了對中國的增長預測。而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疲弱是最大的拖累因素。」

在消費下行的趨勢下,「促進消費」在中國已成熱門詞,頻頻出現在中共的會議和文件中。2021年12月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再次把消費提到了相當重要位置,要求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持續恢復。1月14日,中共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1月25日,中共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在2022年將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據中國銀行2021年12月31日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更多的居民選擇儲蓄,更少的居民選擇消費和投資。中國居民存款在今年1月仍是同比增加,增幅為5.41億元(約合8656萬美元),但2月份成了拐點,同比增幅轉為負值。

客觀看待中國GDP增速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如用支出法來計算GDP,計算項包括投資(資本形成總額)、消費(最終消費)和淨出口(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三項,即俗稱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中國經濟學家余永定今年1月25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微信公眾號發表了《關於2022年宏觀經濟的十四點看法》(以下簡稱《看法》),第一點是呼籲較客觀、準確地看待中國2021年8.1%的GDP增速。《看法》認為,GDP同比會涉及到基數,環比則不直接涉及基數問題,因此2019年和2021年GDP的環比增速比較可反應中國經濟2021年發展的真實情況。

中國2019年GDP各個季度的環比增速分別為1.6%、1.2%、1.4%和1.3%,相應的年化增長速度為6.6%、4.9%、5.3%和6.6%;中國2021年GDP各個季度的環比增速分別為0.3%、1.3%、0.7%和1.6%。2021年的第一和第三季度的GDP環比增速都遠低於2019年的同期。

因此《看法》推斷:「如果扣除基數效應,2021年的經濟是運行在低於2019年6%的水平的」;「在假定不發生疫情、2020年正常增長的情況下,2021年GDP的增速恐怕就要低於5%。」

余永定得出的結論是:雖無人知道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註:在充分就業狀態下的經濟增速)是多少,但從產能利用、物價和就業水平等方面來看,中國的GDP增速多年來低於「潛在經濟增速」。

依據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2003年至2011年期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速為10.7%,2007年的同比增速甚至高達14.2%。中國2012年經核實的GDP增速跌至7.7%,低於8%時,中國經濟網在2013年1月稱:以往數據顯示,「當中國GDP的增速低於8%時被認為將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因此「保8」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條紅線。

中共的新五年計劃未對GDP增速作具體設定,這在五年計劃中屬首次,但新五年計劃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說法。中共第12個五年計劃設定GDP年均增速為7%,上一個五年計劃,即第13個五年則是設定了高於6.5%的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

就「高質量」一說,《看法》認為,「理論上,在GDP之間不存在質量孰高孰低的問題」,因為在宏觀經濟層面,所有GDP是假定同質的——否則,同一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同一時期的GDP就無法比較了。因此無論如何,經濟還是要追求增長,「增長不是一切,但沒有增長就沒有一切」。

中共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中國的GDP核算基於生產法,即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提出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即可得出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中共統計局稱:《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採納了聯合國《國民帳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此中國的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美國季度GDP再度超過中國

2月24日,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發布了2021年實質國民生產總值(Real GDP)的二次估值,全年GDP同比增長5.7%,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7.0%。這是30年來美國季度GDP增幅再次超過中國。中國2021年第四季度GDP的同比增幅為4.0%。

蔣天明分析說:美國GDP的基數大,2020年的GDP總值約為20.9萬億美元,比中國同期最終核算出的1,013,567億元(約合16.2萬億美元)的GDP高出近30%;因此要獲得同樣的GDP增幅,美國需要的絕對增量更大,難度也更高。

她表示,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美國消費強勁,而中國消費疲弱。疫情發生後,美國政府給民眾直接發錢,極大地拉動了居民的收入,支撐了美國的消費,進而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復甦。雖然這種直接發錢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但是至少反映出了西方國家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態度。而中共則沿用其一貫投資基礎建設的做法,積累了高額債務和金融風險,而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在2021年3月後出現顯著下滑。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