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投資美生物制藥公司引發擔憂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原泉編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13日訊】越來越多與中共有關係的生物技術基因組學和醫療技術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這引發了人們對醫療和基因數據安全的擔懮。

中共的主權財富基金擁有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可支配資產,占世界主權財富基金總資產的33%以上。自2017年以來,作為中共「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一部分,這些資金大量湧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該產業政策明確將生物技術確定為戰略產業,有權獲得政府財政支持﹐因此,北京已經撥出1,000億美元用於該領域的投資。

2018年,中共向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投資了51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25%。根據中共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軍方參與了生物技術研究,以開發針對特定族裔群體的生物武器。

2019年,中共在美國的投資有一半是在衛生、制藥和生物技術領域,其次是金融和商業服務,以及信息和通信技術。2021年,中國制藥商申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數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中共在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和合資企業的數量正在穩步增加。Innocube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nocube Bioscience Inc)位於德克薩斯州,是中國的樂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epu Biopharma Co.)在美國的總部,該公司由中國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SDIC)投資。

位於美國加州聖馬特奧(San Mateo)的中國制藥研發型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進行與基因測序相關的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究,該公司在中國的研究中心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量資助,從事基因工程研究。

中共對美國生物和醫療行業的滲透大多得到了美國公民甚至政府的幫助。上個月,中國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Andon Health Co.)從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獲得了12.8億美元的採購合同,向美方供應COVID-19自測試劑盒。九安醫療的子公司iHealth Labs在去年12月與紐約州衛生部簽訂了價值1.2億美元的自測試劑盒的採購合同。

這些採購行為引起了共和黨議員的強烈反應。共和黨人提出了一項法案,禁止購買中國製造的COVID檢測試劑盒,但被民主黨人否決,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將這些採購吹捧為美國依靠中國來填補其供應鏈中的缺口。

與中共軍方有關聯的華大基因集團(BGI Group,前身為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收購了擁有美國公民基因信息的加州公司Complete Genomics。去年,中共政府的一家主權財富基金購買了140萬股華大基因的股票。另一家財富基金——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SDIC)擁有華大基因超過33%的股份。另外兩家中國國有證券公司也購買了華大基因的股份,其中華泰證券(Huatai securities)成為華大基因的第五大股東。

2015年,中國制藥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收購了美國公司NextCODE Health ,成立了無錫藥明康德NextCODE基因組公司。到2019年,有15家中國基因檢測或基因組測序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

無錫藥明康德收購了輝瑞在中國的一家生產工廠,這將使該公司能夠訪問輝瑞的一些數據。2015年,該公司還收購了美國DNA檢測公司23andMe的股份。無錫藥明康德目前在馬薩諸塞州和新澤西州設有運營中心,該公司在特拉華州的制藥廠是由中共政府撥款興建的。2021年11月,藥明康德旗下的藥明生基(WuXi Advanced Therapies)宣布在費城Navy Yard開設一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檢測實驗室。

2018年《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簡稱FIRRMA法案)擴大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下簡稱CFIUS)的管轄權,以阻止政府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投資。CFIUS越來越多地利用其權力阻止中共的生物技術投資。

預計美國將在不久的將來,將把多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列入黑名單。與此同時,許多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同時收集美國公民的基因數據。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安東尼奧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為各種國際媒體撰稿。他的一些中國著作包括《超越「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國經濟簡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CP Investment in US Biopharm and Genomics Companies Raises Security Concern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