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神奇的石頭

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今天來給大家介紹石頭:會生蛋的石頭,會說話的石頭,還有會講預言的石頭。

產蛋崖——會生蛋的石頭

貴州三都縣有一座登趕山,山腳下有塊裸露的崖壁,大概長20多米,高6米。遠看除了表面坑坑窪窪,極不平整,沒什麼特別。可走近一看,崖壁上嵌著大小不同蛋形的圓石頭,直徑一般為30至50厘米,呈赤青色,質地堅硬,上面有明顯的跟樹木年輪一樣的圓形紋路。有的石蛋剛冒個頭,有的已經搖搖欲墜,快掉下來了。

附近姑魯寨的水族鄉民們稱這塊山崖為產蛋崖。老人們說,據村裡的老人介紹,同一個凹進去的石窩每相隔30年就會產出一枚石蛋。下蛋那天,總會狂風驟雨,電閃雷鳴。石蛋從山崖滾落下來,發出「咕嚕咕嚕嚕」的聲音,所以姑魯寨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那這石頭下蛋是怎麼一回事呢?

國內有地質勘探的專業人士在初步測定產蛋崖後,認為石蛋形成於距今五億年前寒武紀,而那時貴州三都縣還是一片深海,當時有一些碳酸鈣分子游離於深海的軟泥中,在特定化學作用下漸漸凝聚形成結核,經過上層沉積物不斷壓實,軟泥和結核變成埋藏深海地下的岩石,軟泥成了泥岩,結核演變成石蛋,經過億萬年地質運動,最後暴露於地表。當石蛋暴露於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泥岩構成的崖壁風化速度快,而結核形成的石蛋風化速度慢,當泥岩層層風化剝落,石蛋就慢慢孕育而出。

雖然這個解讀,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但是熟悉產蛋崖的人卻不認可。他們說,如果真是這樣,那產蛋崖山體經過風化會不斷脫落才是,可是一千多年來,也沒見到產蛋崖越變越小呀。而且,不同的蛋從同一個凹進去的石窩產出,這又如何解釋呢?還有,為什麼只有產蛋崖有這種奇特的現象,貴州三都其它地方都沒有呢?

為了解開這個石蛋的謎團,貴州三都縣政府曾經懸賞50萬求破解,可惜賞金至今還是沒人能領走。不過對有著古老信仰的水族來說,這些石蛋都是神賜的吉祥物,家家戶戶都收藏了不少。寨子裡也流傳著不少關於石蛋的神奇傳說。有懷不上孩子的婦女每天撫摸石蛋虔誠祈禱,後來生了大胖小子的,也有6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摸了石蛋後就開口說話的。村民們虔誠地為這些石蛋樹碑立傳,昭示神的恩典。

豬叫石——預測災難的石頭

在河南林縣的太行山大峽谷景區也有一塊神奇的石頭,叫做「豬叫石」,因為能發出像豬叫的聲音而出名。

豬叫石周圍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松柏茂盛。石頭藏在一座懸崖下面,呈紫紅色,體形方正,頭西尾東斜插在土中,高3米,寬3米,厚2米,身上有明顯的縫隙。傳說豬叫石每逢天下有事,必叫無疑,大事大叫,小事小叫,一次能叫百餘聲。叫的時候手摸上去石頭有微微顫動的感覺,叫聲像有隻豬在石頭裡邊跑邊叫,聲音忽高忽低。

曾經有專家去探測考察,想要尋找石頭發聲的原因,最後都不了了之。附近伏岩村老人們回憶說,豬叫石在1937年日本侵華之前叫過,1949年叫過,上一次大瘟疫流行之前也叫過。最近這幾年它又開始頻繁地叫了。老人們憂心忡忡地說,怕是又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

隕石——天外飛來的預言家

同樣有著驚人預言能力的還有天上掉下來的隕石。古人們認為天人合一,隕石是天上墜落的星星,《史記‧天官書》記載說:「星墜至地,則石也。」在眾多異像中,天降隕石被視為不祥之兆。

史書記載,魏明帝景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太尉司馬懿討伐地方軍閥公孫文懿。司馬懿在襄平圍攻公孫文懿。八月的一天晚上,一顆巨大的流星放著白色的光芒,劃過襄平城,墜落到城的東南面。九月,公孫文懿突圍奔逃到流星墜落的地方時,被司馬懿的軍隊所殺。

1976年吉林天降隕石雨,除了三塊大隕石,還有很多小隕石,規模之大世界罕見。大陸出版的一本書《毛澤東的晚年生活》中曾記錄下這麼一段歷史。毛澤東在得知吉林天降隕石之後,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在注視窗外許久之後,對照顧他的護士小孟說,「這種事情,歷史上可屢見不鮮噢,史有明載的就不少,野史上的更多了。」護士小孟搖搖頭說,「我是不相信,您能相信?」誰知,毛澤東回道:「我相信噢,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說的是人間有什麼大變化,大自然就會有所表示,給人們預報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哩。」同年,唐山大地震死傷無數,周恩來、朱德、毛澤東過世。

藏字石——真實的童話

最後給大家介紹的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神石的藏字石

要說身上有字的石頭吧,從前也不是沒有過。《史記》就曾經記載過,秦始皇在位的第36年,天上掉下來一塊大隕石,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第二年秦始皇駕崩後,那句讖語實現了。曾經被他征服的六國紛紛復國,群雄割據,楚漢爭霸這場大戲從此拉開帷幕。

不過一向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認為,這塊分地石上的話,也有可能是哪位老百姓(黔首)刻上去的。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塊藏字石,卻是純天然無修飾,身上寫著六個字,這幾個字大小一致,方向一致、間隔一致、字形一致,而且語句通順。專家們認為,石頭天然成字的概率是1,000億分之一。而像這種排列組合,就是萬萬億分之一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幾乎就是不可能有。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一塊石頭。我們來仔細說說。

藏字石位於貴州省平塘縣桃坡村。這裡地處偏遠,幾乎與世隔絕。村民們都是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不怎麼認識漢字。2000年,村支書王國富無意中發現了這塊寫著字的石頭,不過不知道寫的啥,所以也就沒太留意。2002年6月,《貴州日報》的一個記者去那裡拍風景,村民們把這塊有字的石頭介紹給了他。記者看後大為驚訝,隨即拍了下來。藏字石這才為外界所知。

那這石頭上都有哪些字呢?大家自己來看一下。前面5個字非常清楚——「中國共產党」。第六個大一號的字有點模糊,大家看一看,覺得這像個什麼字呢?

這六個大字平均高25.2厘米,寬17.8厘米,字跡古樸,一字排開,字體勻稱,分布整齊,筆劃突出於石面猶如浮雕。字在石壁高1.52米至1.8米之間,其中「國」字和「產」字是正體字,其餘四個字為簡體。

不過這六個字雖然看上去渾然天成,但一開始可沒人相信。為了給村民們洗脫造假的冤屈,平塘縣政府於2003年8月至12月間,先後請了三批專家來做鑑定。其中最後一次請來了兩位中科院院士李廷棟和劉寶珺,以及另外三位地質學界泰斗級的學者。最後專家們的鑑定結果認為,石頭上的字的確是天然形成的,主要成分是古生物化石的碎屑,已經有2.7億年的歷史了。字原來是藏在一塊巨石中間,所以千萬年來都沒被風化。約五百年前,巨石從河谷左岸陡崖上掉了下來,一分為二,藏在中間的字才見了天日。周圍的岩石慢慢風化後,字就凸顯出來了。

專家們說,一開始他們也都是抱著打假的心態來的。但在事實面前是不得不臣服。因為從質地上來看,如果是人為把字的圖案「做」在石頭表面的話,應該會有水泥或者其它黏連的痕跡,而且會有縫隙。但是現場沒有發現黏合劑的成分,並且「無任何人工雕鑿」的痕跡。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字圖案上還有2億年前的海綿、海百合莖、腕足類動物等古生物化石碎屑,他們的形態和現代生物截然不同,在21世紀的今天是絕然找不到的。

同一時間,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副總編梁衡也聞訊前來參觀,寫下了《平塘藏字石記》一文作為宣傳範本,定下了「五字稱奇」的基本思路。連番大操作下來,「藏字石」在全國各地迅速走紅。各大媒體都步調一致地自動忽略了第六個字,只介紹了前面五個字「中國共產党」,稱這塊神奇的石頭為「天之祥瑞,民之殷情。」

當地政府立馬嗅到了商機,決定給石頭打造個「救星石」的品牌,開發紅色旅遊,創建致富之路。然而,就在地方官員們拍板定方案的當晚,無風無雨,在通往「救星石」的山間小路上,路邊一棵有500年樹齡的古楓樹突然斷裂倒下,把旁邊的古銀杏樹也砸斷了一半,枝幹散了一地。這事兒震驚了附近村民,消息不脛而走,大家紛紛說,這古樹突然死亡莫不是在提醒官員們,石頭上還有第六個字?

紅色旅遊策劃人林明璋聽聞後,特地到現場察看,回去後寫下了一篇《古楓碑記》。縣政府差人刻成石碑,立在了古楓樹下。碑文中寫道:

「今浪馬河峽谷石破天驚,天書現世」,「斯樹阻道於前,必壽折之,此更新之吉也。」「來探奇者眾,圍樹踏觀,驚指古楓腰折處呼:此廝已蛀蟲遍布,腐敗至極,倘不夭折,不合邏輯!」

有人看完就樂了,難道這個林明璋是個高級黑?因為這古楓樹一身的「五星紅葉」,長得像誰,不言自明。時至今日,「腐敗至極」不夭折,果然是不合邏輯。天書現世,昭示著天象的變化,新舊交替之際,擋道者確實得小心啦,「必壽折之」。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就會說了,這第六個字要是真的有,國內這種情況,能允許它存在嗎?就算有過,也早就給整沒了吧?您還別說,這塊石頭最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了。

因為從2002年到2006年,共有九位中共常委都去看過這塊奇石,其中包括胡錦濤和溫家寶。但就是沒有哪位常委下令說要對這最後一個字如何如何。最高領導們不給指示,當地官員們自然是不敢動手。所以這六個字就原樣原貌地保存了下來,甚至還大大方方地出現在了景區的門票上。

這兩年雖然門票改版,這第六個字被用印章覆蓋了,票價也漲到了90元,但還是擋不住大批民眾們的熱情。只見遊客們來了,默默排隊,悄悄拍照,悄悄上傳朋友圈。朋友們上來默默點個讚。有人就調侃說,藏字石其實講了一個真實的童話,就是當代的皇帝新裝。皇帝是不是穿著漂亮的袍子,騙子們清楚,皇帝自己心裡清楚,老百姓也很清楚。

好了,今天石頭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咱們下個故事見。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