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7日訊】前幾天,最新的「2021胡潤中國500強」出爐,從榜單情況來看,在中共的強力打壓下,民企的損失慘重。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在一年內蒸發了1萬億人民幣,不過,仍然以3.9萬億排在首位,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市值被腰斬,屈居第三。
這一次的胡潤榜,還有兩個企業的排名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台灣的台積電居然也排在了中國500強的名單中,位居第二。不知道台灣的朋友們,會不會有種被打劫的感覺。
再一個,就是胡潤的另一個榜單顯示,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中石油的市值,竟然還不到騰訊的四分之一,這也讓人驚訝,一個壟斷石油市場幾十年的國有企業,為何創造的價值還不如一個民營企業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寧德時代 vs 中石油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這個「中國500強榜單」中,按照企業的市值或估值,列出了中國500強非國有企業。同時,胡潤的報告中,還列出了中國最具價值的國有上市公司前十名,在這個榜單中,中石油位列第六,市值為8,430億人民幣。
在500強非國有企業的榜單中,寧德時代首次進入了前十名,價值增長是去年的2.5倍,達到了1.5萬億元,排名上升了六位,排到了第五。
對於民營企業寧德時代的迅速竄高,報告也提到說,讓人驚訝的是,成立才十年的寧德時代,創造的價值比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總和還要高。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專門從事製造用於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有員工3萬多人。截至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使用量,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一。據《紐約時報》的消息,寧德時代占據了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三分之一。
而中石油,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屬於綜合性能源公司,員工人數超過124萬,旗下業務有油氣業務、石油工程等。1998年,中共把石油石化工業部,分拆成了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個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
在2020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三桶油」的營收總額是4.2萬億,但是,利潤合計768億元,利潤率也只有1.8%,在全球能源公司中都是倒數的。
到了2021年,全球石油、天然氣的價格飛漲,受益於需求增長,「三桶油」創造出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上半年的利潤總和破了千億,不過,和投入相比,利潤率仍然是「毛毛雨」的水平。當然,中國石油行業利潤偏低也有國家政策導致的因素。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那就是中國的鑽機數量,在全球占比中超過了三分之一,但是,產出的油氣卻只有全球的5%。可以看到,巨大的資本支出和回報,完全不相稱。這也讓人奇怪,那麼多錢,都去了哪兒呢?
國企效率不如民企?
我們知道,中國國企的低效一直被外界詬病。這兒有一組數據,去年12月24日,中共財政部公布,2021年1至11月,中國國有及控股企業的利潤總額是4.14萬億,同比增長40%。不過,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很高,但是,如果和67萬億的營業收入相比,毛利率只有6.15%。而在同時期,民企寧德時代的毛利率,達到了27%。
而且,在2021年,中共國企的利潤增長,主要受益於原油、煤炭、稀土等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也就是說,這些利潤,還都是靠壟斷資源賺的錢。
再往前看,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國有企業的資產規模,從454.5萬億增長到了635.2萬億,3年增加了180.7萬億,在這3年裡,中國GDP的總和是292萬億,也就是,中國國企的資產增長規模,占到了中國3年GDP總和的62%。
在這新增的180萬億總資產中,有126萬億是負債,44萬億是權益,負債占了70%。負債,主要是國企大量搶占了銀行貸款等社會融資;權益,主要還是靠財政投資,並非是企業自己的利潤累積。
如果橫向比較的話,國有資產這3年的年均增幅高達11.8%,這一數字高過GDP的增幅。2020年,中國GDP比2017年增加19萬億,而國有資產的增加額是GDP增長的9倍。
這180萬億的國資增長,如果平均到每個人頭上,那就是,14億中國人人均增加國有資產12.9萬元,而這3年,中國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額才只有9.12萬元。
那麼,中共國企,有著這麼龐大的資產規模,賺錢能力又如何呢?數據顯示,在2020年,國企的資產利潤率,從2017年的1.58%,又下降到了1.27%,資產稅費率,也從2017年的2.3%降低到1.72%。簡單地說,每一百塊錢的國有企業資產,創造的平均營業收入,還不到30元,利潤不足1.6元,稅款不足2.2元,遠低於一年期的銀行貸款利率。
而根據中共官方自己的數據,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就是,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就業,而且,有90%以上的新增就業都是來自於民企。
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和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就占據了中國市場超過90%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占據了打車市場90%的份額。
那為什麼國企的效率不如民企呢?其實也很簡單,自己的錢,花起來會很小心,而如果花的是別人的錢,又不需要負責,可能花起來就毫無顧忌了,再加上,中共官員們普遍貪腐,所以,企業的錢很多也都裝到個人的口袋裡了。所以,企業的效率怎麼可能好呢?
而中共政府,自然也知道國企的低效率,所以,也一直在想辦法「合法」的吞併賺錢的民企。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以及騰訊的「微信支付」,就分別被銀聯和網聯「收編」了。
不過,賺錢的企業一旦被國有化之後,效率也立竿見影的降低了,因為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沒有變。
老字號收歸國有後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個老字號的藥店——同仁堂。1669年創建的同仁堂,直到中共統治中國大陸時,已經有快300年的歷史了。
同仁堂裡,還有副對聯,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藥房配藥時,有一道工序叫「合藥」,要用到各家的祕方,所以這一道關鍵工序,必須由藥行最重要的人、掌握祕方的人來做,不能有別人看見。這就叫「修合無人見」,不過,雖然沒人看見,但是「存心有天知」。因為某一種藥材成分,多一點少一點,外行看不出大的不同,但是對藥效有微妙的影響,因此,在沒人監管的情況下,你能不能做到你該做的,全靠你自己的良知。你存的什麼想法,你自己知道、天也知道。
同仁堂,也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行業規矩,才能夠300年屹立不倒,不過,到了中共這兒,同仁堂的這些規矩,也就一文不值了。
1949年,樂氏二房第十二代子孫樂崇輝,帶著祖傳祕方去了台灣,然後1953年的時候,在台北開設了台灣同仁堂。
而在大陸的同仁堂,在1954年實行了公私合營,總經理,是第十三代子孫樂松生,後來在中共文革時,樂松生被紅衛兵打死了。1979年,同仁堂成為了國營企業,從此,同仁堂就頻頻陷入到了假藥風波中。
2004年,同仁堂曝出了「龍膽瀉肝丸」事件,有大量患者因為服用了「龍膽瀉肝丸」,導致了腎損傷,有28人集體起訴北京同仁堂,但是,大部分的索賠訴求,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或是以敗訴告終。
此後,同仁堂在2008年到2016年期間,多次因為藥物生產不合格被通報。2018年,同仁堂還出現了過期蜂蜜的醜聞。
如今,同為老字號藥企,同仁堂的市值是630億人民幣,只是雲南白藥1,247億元的一半,和片仔癀相比,更是個零頭而已。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在中共手裡,幾十年的光景就給糟蹋了。對此,21世紀經濟網評論說,同仁堂的真正瓶頸,不在於資源,而是管理。
去年10月,同仁堂公司的原總經理高振坤因為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21世紀經濟報道中提到,在高振坤管理期間,北京同仁堂出現了多起產品質量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甚至直接撤回了同仁堂的「中國質量獎」稱號。
據中共的中紀委網站披露,在同仁堂製作的招牌藥安宮牛黃丸中,豹骨、麝香、羚羊角、牛黃等成分不可或缺,高振坤,就牢牢控制著細料的採購權,從中牟利1,500多萬。
其實,同仁堂的今非昔比,還不是因為碰到了一個貪污的總經理,根本上,還是中共體制的腐敗,滋生了眾多的企業蛀蟲。所以,這樣的事,就是不發生在同仁堂,也會發生在其他的國企中。
大家都看到,近幾年,中國民營企業成了中共主要的整肅對象,股價全面重挫。而習近平,也一直在推動國企的主導權,主張「國進民退」,但是,這也讓人擔心,民企未來的日子能好嗎?就像有人評論的,現在國企要把民企「吸附」過來,就像從市場「吸血」一樣,非常可怕,因為國企有資金、有政府支持,民企不跟國企幹,就拿不到業務,無法生存。所以,胡潤的中國企業500強,將會充滿了變數。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