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業界專家:中國芯片技術落後主流三四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1日訊】儘管中共花費數十億美元,企圖通過「大躍進」的方式大力發展芯片行業,但一位技術專家週三(1月19日)表示,中共比世界尖端芯片技術落後三四代,至少需要十多年才能具有競爭力。

從智能手機、電腦,再到汽車以及家用電器,芯片無處不在。

CNBC1月20日報導,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負責技術和半導體的集團副總裁馬里奧‧莫拉萊斯(Mario Morales)說:「(中國芯片)相比國際領先優勢,可能落後於三四代。」

「至於半導體前沿科技,我們這裡談論的是16納米或14納米及以下的(芯片)——大部分產品來自台灣和韓國,一定程度上來自美國的英特爾。」莫拉萊斯補充道。

芯片是使用一種被稱為「光刻」的工藝製造的,高度複雜且昂貴的機器將狹窄的光束照射到經過「光刻膠」處理的矽晶片上,形成複雜的圖形。

納米數表示晶體管的尺寸。納米數越小,意味著芯片上每平方毫米可以裝更多的晶體管。在當今世界,台灣和韓國的高端芯片製造能力堪稱頂級,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三星等公司已開始量產7納米芯片。

近幾年來,中共在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以此推動科學和前沿技術發展,包括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去年中共在所謂的「十四五」(2021—2025年)計劃中,自稱要通過「舉國體制」生產芯片。

隨著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美國針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等中企科技公司的制裁,造成中國的尖端芯片短缺,北京加大了所謂「自力更生」的力度。例如,中國的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美團都開始投資芯片開發。

IDC的莫拉萊斯解釋說,儘管中共進行了大量投資,但該國仍需要獲得生產高端芯片所需的軟件和設備。

中國的很多半導體公司專注服務於電源管理、微控制器、傳感器和其它消費相關領域,為其生產各種低端的芯片,來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地需求。這些低端芯片對整個供應鏈來說也很重要。

莫拉萊斯告訴CNBC,中國公司靠這些低端芯片占據市場份額,他認為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可能需要十多年時間,才能真正更具有競爭力,至少是達到科技最前沿」。

「他們有能力支持28納米(的芯片),並已開始對14納米進行一些實驗。」莫拉萊斯說,「現實情況是,他們需要客戶來真正擴展這種生產能力,而中國的很多電子生態系統並沒使用這種技術。」

「因此,他們需要美國合作夥伴和客戶,或歐洲客戶,甚至台灣客戶合作,才能有效地提升這項技術,從而降低所需成本。」他補充說。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陳北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